[追劇]《夏日狂戀》之推薦心得

看板the_L_word (拉子/女女/泛同志影音)作者 (初。沒別的)時間6年前 (2018/11/25 12:07), 6年前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公投告一段落了,這陣子嘴巴動得有些累, 忽然就想換動動手來發文,也順便調適一下心情。 本片是2015年酷兒影展的參展片之一, 之前一直沒想過要將這部的觀影心得發到板上, 是因為本片並未著墨多少性別議題,而是更聚焦於社會規範。 但在收藏的電影中,本片是我很少拿出來重溫, 卻最常推薦給未關注過性別議題的人的作品。 這次發文主要是想分享近期推薦給一位朋友後收獲的回饋。 以下是我的分項劇情介紹及推薦心得: (由於我不太擅長描述劇情,所以劇情方面是我將幾年前的觀影心得刪減拼裝而成, 尚有不甚流暢之處,還請見諒。) ------------------------- 一、我們只不過是個運作流暢的機器 本片聚焦於荷蘭的一個小村莊,眾人皆信仰相同的宗教也熱愛著每個家庭賴以為生的發電 廠,使他們在生活習慣上也具有一致性及規律性,形成一種封閉而排外的氛圍。 女主角Anne在片頭即獨白出村裡人的行為舉止皆是按照「別人的意思」,每人各司其職堅 守本分,就像是運作流暢的機器。年輕人總是結伴騎自行車上學,卻不代表他們喜歡彼此 ;村莊處理社區事件的方式也依循著某些既定的規則,即便有時他們心裡知道這些並不妥 當。 沉默寡言的Anne像個旁觀者般冷然地對這種現象下了一個注解:「一切都相當詭異,卻也 稀鬆平常,所以大家都不覺得有什麼好奇怪的,我也覺得一切正常得很。」然而畫面中燠 熱的燦金色、無所不在的電塔、空中縱橫交錯的電線,以及變壓器持久不斷的嗡鳴聲,卻 在在暗示了這個看似平靜的村莊在無形社會規範壓抑下的不安與躁動。 二、群像議題 本片是透過幾個角色在一個夏天經歷的事件以及村莊的處理方式,引導出幾個鮮明的議題 ,諸如環境、家暴、性侵、信仰、同志,探討程度不深卻突顯出了一些村莊特有的文化及 社會規範弔詭之處。 Anne的父親是一名電廠員工,而第一件打破村莊平靜表象的事就是外來者對電廠的批評。 名為「潔淨能源」的一群人來到了村莊,希望以和平示威的方式倡導環境保護而反對發電 廠。此舉威脅到了電廠員工的工作機會,也衝擊到了整個村莊崇尚電廠的價值觀,因而使 電場員工強烈排斥甚至主動挑釁這些外來者。 Anne的弟弟Peter喜歡跟朋友一起玩樂還有一些叛逆,在「潔淨能源」來到村莊之後,他似 乎找到了一種逃離沉悶生活的靈感,而選擇從家裡搬出來。然而他只是搬到了屋外的倉庫 ,過程中從手上不斷掉落的零散行李,以及之後每晚對著原先寢室的凝望,就像他那尚未 收拾清楚的心緒,只是為了逃避而茫然沒有目的。 Anne的表妹Carlijn則是一位信仰虔誠的女孩,房間裡收藏著十幾尊聖母像,然而支撐她信 仰的卻是母親Dora被長期家暴的絕望。每當Dora被先生家暴後都會瘋狂進食蛋糕甜品,而 Carlijn則是反覆擦拭聖母像,並用鮮血為其畫上淚滴,如同獻祭般地祈求救贖。然而Dora 最終承受不了選擇自殺之後,教會因為她的自殺而將其喪禮辦得比酒駕身亡者的喪禮還要 寒酸慘淡。 Anne的兩位女性朋友則與性別議題較為相關,Agnes因為未婚生女兒遭到了多數人的排擠 與訕笑,在青少年的年紀即獨力撫養女兒,直到排擠她的其中一個少年酒駕身亡之後,眾 多同齡玩伴才在喪禮上得知他是孩子的生父。Ruby則是遭到農場工人性侵,消息不脛而走 後,工人僅僅搬著一箱蘋果來致歉,村裡甚至傳出一種說法:「那位工人服侍了Ruby。」 最後教會主持了Ruby與工人的婚禮,似乎這樣做對Ruby才是最好的,而眾人即便知道這樣 做有問題,卻誰也不願意淌渾水。 至於Anne本身則是到影片中段才從那種旁觀者的沉默中跳脫,有了自己的聲音及色彩,就 在Lena出現之後。Lena的一頭卷髮、不同膚色以及帥氣的檔車,與村莊裡的任何一個女孩 都不同,因而吸引了Anne在初見時就反常地主動搭話。Anne獨白出自己多麼想接近Lena, 而不想再選擇沉默或是逃走,甚至笨拙地開始嘗試化妝,她吶喊著對Lena的渴望比對聖母 以及電廠的力場都還要強烈。然而在她把Lena帶回家時,才意識到家人似乎都不歡迎Lena 這個明顯是外來者的生面孔,在舞廳門口親吻Lena後,更引起了眾人的嘲笑及尾隨挑釁。 三、各自用獨特的方式追逐著蜿蜒的風景 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並未對村莊造成顯著的改變,卻如警鐘一樣喚醒某些人的自主意識, 去重新感知自己以及這個社會。Anne曾經猶疑自己對Lena的感覺而選擇與男生親吻做測試 ,卻在確認自己的感情後義無反顧地當眾宣告這段不被認同的愛情。Peter在幫Anne擋掉眾 人的嘲笑並與朋友們喝酒玩樂後的沉澱,才意識到自己其實從未想過離開,他真正的願望 只是永遠有朋友作伴。Carlijin則在母親自殺後摔毀丟棄所有聖母像,當她看到光影下猶 如聖母形狀的浮雲時哭喊出的質問,近似於Ingmar Bergman的《處女之泉》。她嚴詞控訴 :「祢來晚了,以神之名祢還要我們怎樣?要我們在祢顯靈的地方建一座教堂嗎?祢要明 白一切已經太遲了!」最後Carlijin選擇離開村莊時,終於露出帶有一絲希望的微笑。 在這個夏天之後,大家不再一起行動,彷彿跳脫了原先村莊文化的箝制而終於有了主體性 ,各自用獨特的方式追逐著蜿蜒的風景,卻顯得更為和諧。就如同Anne搬去與Lena同住也 選擇參與「潔淨能源」的活動後,依舊能與隔壁相反立場的爸爸笑著打招呼,或許是因為 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人以及選擇什麼樣的價值觀。 四、推薦心得 這次推薦本片的契機是幾個月前我與友人提及酷兒影展時,他回了一句:「那又是在說同 志很可憐嗎?」因為我不是第一次聽到這類話了,所以只是很淡定地回問了他看過哪些同 志電影,他想了一下後回答《斷背山》,就這麼一部。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神奇的現象,確 實有一些觀眾並未看過多少同志電影,卻會產生一種看膩或是厭煩的錯覺,對同志電影的 印象也容易侷限在悲情甚至是賣慘。 而我之所以推薦本片給他,其實是我聯想到自己初次觀影時,也曾經以為女主角會很慘, 在Anne與Lena在舞廳親吻後被一大群人尾隨至荒郊野外大肆嘲諷時,我曾經以為她們可能 會遭遇性騷擾甚至是性侵害。在那幕之後,我隨即為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唾棄自己,就好 像有些女性會覺得女性地位較低是一件正常的事,即便我會感到不舒服,卻合理地預期這 樣的狀況發生。然而本片並未這樣對待同志,甚至讓同志成為片中最自由而不受體制操控 的角色。 觀影之後,友人說他大概理解我為什麼要推薦這部片了,村裡人明明都能看到有些人的慘 狀,卻懶得管閒事而放任問題繼續,比如Dora經受的長期家暴以及Ruby跟性侵加害人的婚 姻。他說先前他可能像是自以為知道同志很可憐,但其實從未真正去理解同志的困境具體 是什麼,就只是一直聽到很多人提及同志議題,而莫名覺得「好了,我知道很可憐,不要 一直反覆說了。」或是覺得現在的社會氛圍本來就不友善,推動平權本來就是漫長且困難 的,這其實非常像村里人無視他人遭受的壓迫,而將其視作在社會規範下理應承擔的困境 ,冷眼旁觀他們在其中掙扎。 上述是我們討論本片時產生的最大共識,他表示想以村上春樹2009年在耶路薩冷文學獎演 講的一段話作結: “Each of us possesses a tangible, living soul. The System has no such thing. We must not allow the System to exploit us. We must not allow the System to take on a life of its own. The System did not make us: we made the System. “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真切存在的靈魂,體制卻沒有。我們不能允許體制剝削我們,亦不能 允許體制自行其是,因為不是體制創造了我們,而是我們創造出了體制。」 我們還交換了許多不同的想法,比如他覺得Anne與Lena之間的愛情太快感覺很假,我卻覺 得她們可以只是談個戀愛不一定要是「真愛」,畢竟同志本來也是可以分手的啊。比如他 覺得這部片的同志比例太低,不應該算作同志電影,我卻覺得這樣不錯,我甚至希望不要 有同志電影這種詞,而只是有同志角色的電影。我覺得這些對話都很有意思,也很感謝他 願意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我的推薦,並積極與我分享不同的觀點。 (雖然寫這篇之前,為了徵得他的同意而在半夜吵他,我感到有點抱歉XD ------------------------- 最後想提一些與本片無關的題外話, 我真的很想推薦「分享戲劇」這個對話方式。 我的生活圈曾有過一次重大變化,遠離了同溫層, 周遭人的平均年齡也上升了20歲左右。 我的體力也是在那時大幅下降, 幾乎無法再參與街頭形式的社會運動, 所以苦惱了很久如何繼續參與性平。 後來才慢慢摸索出分享戲劇的方式來與新的生活圈對話, 以戲劇作品作為標的,在討論的當下沒人會覺得自己被針對, 自然也願意分享更多意見,我很高興因此聽到了很多觀點, 並學習怎麼平和地提出與之相斥的想法。 幸運點的話,我們能夠達成一些共識, 再不濟我也還是在對方的腦中植入了一個不同觀點的種子。 當然這個方式還是會遭遇到一些挫折, 比如一位牧師長輩看了《摯愛男行》後還是對我說:「但聖經上說這是會有報應的。」 我心想:「是不是應該讓他看《上帝眷顧烏干達》?」 比如我父親看了《日常對話》後邊擦眼淚邊說:「母女都演得很好耶。」 我大概愣了半分鐘完全無言以對。 儘管這個方式的成效會較為緩慢, 但我始終覺得同理心畢竟不是種義務, 如果想改變他人的想法,我勢必得成為主動的一方, 而且沒有理由停下。 超級多話的推薦心得到此,感謝有耐心看完的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83.2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he_L_word/M.1543118822.A.187.html

11/26 20:57, 6年前 , 1F
推!很多意識的改變都是要經過一些積累和一些契機,台
11/26 20:57, 1F

11/26 20:57, 6年前 , 2F
灣其實在改變了!同志也只是普通人。
11/26 20:57, 2F
是的,從初次參與他人改變想法的過程後,我也有些上癮了,因為值得。 而且以同志電影來說,我個人覺得很多作品想要去觸動的觀眾,偏偏是不會為此進戲院的 人,比如《夏日狂戀》、《她的錯誤教育》等等,總想著如果能親自捧到他們眼前就好了

11/26 23:09, 6年前 , 3F
謝謝推薦,有機會想找來看看。
11/26 23:09, 3F
本片目前除了有機會在一些藝文活動放映,也有部分圖書館可供借閱喔

11/27 22:32, 6年前 , 4F
推心得
11/27 22:32, 4F
※ 編輯: truism (114.27.56.53), 11/29/2018 22:39:57

02/28 22:09, , 5F
02/28 22:09, 5F
文章代碼(AID): #1R-X_c67 (the_L_word)
文章代碼(AID): #1R-X_c67 (the_L_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