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開箱 kanilea k1-c 非閃光琴~

看板ukulele (烏克麗麗)作者 (marmalade)時間13年前 (2012/02/21 12:13), 編輯推噓1(105)
留言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02/17 17:58,
注意到真的有鑽孔,好像是Kanilea的獨家技術 TRU
02/17 17:58

02/17 17:59,
bracing ,聽起來很厲害,有人知道這是何種原理嗎?
02/17 17:59
http://kanileaukulele.com/truBracing.php 喬.颼殺說: 烏克的力木設計在過去70年幾乎沒啥變化, 製琴師們認為面板只延著 X, Y 軸移動(前後, 左右), 而傳統力木被設計來容許XY軸的運動. 喬持續研究後 發現, 面板運動是XYZ軸(琴橋/面板裡外動, 琴橋前後扭動, 琴橋左右扭動), 因此 他瞭解到這個新樂器的設計核心得從面板之力木開始............ 剩下自己看. 在古典吉他上, 我們叫面板上下兩根為Harmonic bars, 而架空的設計則叫Open Harmonic bar(s), 遠從十九世紀的Torres便有採用, 真正第一個這麼做的樂器 可能還更早許多. 近代的Robert Bouchet和Jose Romanillos是常用的許多製作者 中最大牌的了. http://www.spanishguitars.ch/index.php?id=34,0,0,1,0,0 Romanillos大師班照片, R老這設計用好久囉!. 而輻射狀力木, Dr. Kasha將其融入自己的理念並大力推廣過, 甚至有一度Gibson 還和他合作, 生產了一批Mark 35, 但結果差強人意. (http://www.maxkrimmel.com/Guitars/Kasha/Kasha.html) 不少受Kasha影響的製作者也順便用了Open HB的設計, 如Randy Reynolds, (http://www.reynoldsguitars.com/gallery.shtml 的General interest內) 因為加大振動面積光想就覺得很合乎邏輯, 再怎麼說也不會太壞吧. 至於Harmonic bars上面鑽洞, 是用了材料力學上的基本概念, 一根橈曲的樑 越靠近中性軸所受的應力便越小, 也就是說中間鏤空可減輕點重, 同時幾乎沒減少 剛度和強度, 正如鋼骨大樓的鋼樑和鐵軌做成I或工字樑. 當然啦, 用雷射燒出 洞洞還有額外的酷炫視覺效果, 實際上能節省的重量在面板力木上可說是極為 有限, 畢竟雲杉原本已經很輕又強了. Kevin Ryan用雷射用得更瘋. http://www.acguitar.com/article/default.aspx?articleid=25734&page=2 以上各種原素(open hb, radial bracing, 鑽孔...), 許多製作者(包括我)曾 嘗試過, 正所謂天底下沒啥新鮮事, 一個整體設計的重點在各個原素能否恰當地 結合在一起, Kanile'a無論如何在這點是成功的, 聲稱它的原創和獨特性也是 有效的行銷手法. 比起面板力木(特別是下圍處)只有一片bridge pad的傳統做法, Kanile'a聲音和反應比較接近吉他, 音符也比較平均, 或許音量略小一些, 端看各人喜好囉! 刷扣來講每把都差不了太多, 但撥奏我喜歡有吉他韻味的, 不過那種韻味好像和傳統烏克的聲音剛好相反呀.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101.61 ※ 編輯: luthier 來自: 58.114.101.61 (02/21 12:14)

02/21 15:03, , 1F
Mark 35聲音 還滿特別
02/21 15:03, 1F

02/21 15:07, , 2F
有一種空曠的感覺,且瞬間傳導聲音的速度很快很大聲!
02/21 15:07, 2F

02/21 15:09, , 3F
但回音變少了 不知是否因為輻射力木所致聲音來快去也快
02/21 15:09, 3F

02/22 08:31, , 4F
確實,Kanilea 的聲音比較接近吉他,多謝劉師傅了
02/22 08:31, 4F

02/22 08:33, , 5F
原來力木有這樣大的學問,造琴真的很不容易。
02/22 08:33, 5F

02/22 08:37, , 6F
有空在多觀察一下各琴的力木。
02/22 08:37, 6F
文章代碼(AID): #1FGndTJh (ukule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GndTJh (ukul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