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AI時代 怎麼經營 YouTube頻道 官方指引

看板youtuber (影音平台討論)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2月前 (2025/07/17 11: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PvuY5uNuv/ INSIDE 本週最重要的專訪報導:AI 時代怎麼經營 YouTube 頻道?第一手的官方指引 《INSIDE》訪問了 YouTube 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副總經理陳容歆(Sandy),請他在這 20 週年之際,與我們分享現代人的觀影習慣有何變化、創作者又要如何因應 AI 時代。 有趣的是,當我們以為現代人的注意力越來越不集中、越來越喜愛短影音帶來的刺激時, 「超長影片」也正在擄獲現代人的心。這裡的「超長」,指的並不是 1 或 2 小時,而是 動輒 5 小時甚至 10 小時以上的影片內容。習慣看長影音的觀眾會看越久,有些影片甚至長達數小時或數十小時,觀眾可能花兩三 天認真看完。這代表觀眾會根據自身可用的時間(例如中午吃飯的 20 分鐘或等電梯的碎 片時間)來選擇觀看長短影片。」 YouTube 上最常見的超長影片類型之一,是將 Podcast 節目轉為影音形式上架。 YouTube 已超越 Spotify 和 Apple Podcasts,成為美國最常被用來收聽(觀看) Podcast 的平台,有高達 31% 的每週聽眾選擇 YouTube,比率持續上升,高於第二名的 Spotify(21%)以及 Apple(12%)。 這股趨勢也反映在創作者生態中,長訪談節目如 Lex Fridman Podcast 等頻道動輒製作 3~5 小時影片仍能吸引數百萬觀看次數。 Sandy 指出,對創作者來說,把 Podcast 放上 YouTube 平台,不但可以獲得分潤,也可 以多一個廣告版位,讓其收入變得更加多元;對於觀眾來說,比起只有聲音的 Podcast, 影音內容更能看到創作者的真實反應、一刀未剪的內容。 而「江湖傳言」也指出,長影片因能置入更多中插廣告、總觀看時長高,在 YouTube 的 演算法下反而更容易被推薦。這些關於演算法的江湖傳言究竟是真的嗎? 在影片內容越來越多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創作者要在這些內容之海脫穎而出並 不容易,Sandy 就給了創作者可以遵循的幾個原則,讓演算法更容易把創作者的心血「從 茫茫大海中,撈至觀眾眼前」。 Sandy 向《INSIDE》透露,其實影片的「標題長度」並不那麼重要。不過,他建議創作者 可以利用 YouTube Trend 或 Google Trend 來尋找靈感、決定標題的方向,重點是能否 吸引目標受眾。 第二則是決勝點之一的「封面圖」。他強調,相較於標題,封面圖的重要性更高,因為當 使用者迅速滑手機時,只會先看到圖片是否吸引人,他建議創作者應測試不同的封面圖, 觀察哪一種更能吸引觀眾點擊,因為點擊率(Click-through rate, CTR)是長影音最重 要的指標。 他甚至提到,即使是老高這種等級的 YouTuber,也可能在影片上傳後的前一小時內每 15 分鐘更換一次封面圖和標題進行測試。 再來,他也分析道對於長影音內容創作者來說,其主要流量來源依序為: 首頁推薦:這佔了最大的流量比例,演算法會根據觀眾對議題、內容的興趣來推薦。首頁 推薦與訂閱沒有直接關聯,而是與觀眾的真實觀看行為有關相關影片推薦:這類推薦通常與觀眾剛看完的影片高度相關,因此 Sandy 也推薦,創作 者可以利用「時事」來創作相關內容。 搜尋:觀眾透過關鍵字搜尋找到影片。 頻道頁面:觀眾直接進入創作者的頻道尋找內容。 Sandy 表示,前兩者(首頁推薦與相關影片推薦)合計佔了超過 60% 的主要流量,這也 代表創作者應更側重於優化內容以符合首頁推薦的邏輯,並抓住熱點創作相關內容。 3 大關鍵指標決定你的影片能不能「爆」 對於創作者來說,YouTube 的演算法主要透過以下三個指標來判斷影片的表現,並決定是 否推播給更多觀眾。 1. 點擊率(CTR):影片被觀看次數除以曝光次數。如果影片的點擊率高於同類型影片的 平均值,演算法會推播給更多人。而封面圖,正是影響點擊率的關鍵。 2. 觀看時長(View Duration):觀眾在影片上停留的時間。如果觀眾觀看影片的時間長 於同類型影片的平均值(例如一部 10 分鐘的影片,平均觀看 30%,若你的影片能達到 50%,則表現良好),則會獲得更多推播。 3. 喜愛度/互動率(Engagement):觀眾是否留言、分享、按讚或訂閱。這些互動行為代 表觀眾對內容的喜愛與投入。 如果這三個指標都表都表現良好,影片就會從一小群高度參與的觀眾推廣到更廣泛的受眾 ,Sandy 強調,影片上傳後的「前 24 到 48 小時」的表現尤其重要。 Sandy 也提醒,創作者若想要頻道能持續成長,最主要必須透過吸引「非訂閱觀眾」。 Sandy 建議創作者分析後台數據,了解這些非訂閱觀眾喜歡的影片類型和感興趣的話題, 有助於擴大影響力。 此外,Sandy 也建議創作者能透過短影音來接觸新觀眾,尤其現在許多新的創作者都是透 過短影音興起,然後再嘗試製作長影音內容。創作者應嘗試多元的內容類型,如長影音和 短影音的結合,以滿足觀眾在不同設備和時間下的觀看習慣。 就在前幾日,知名 YouTuber 錫蘭發布了一支影片〈這種 AI 廢片霸榜YouTube!到底是 誰在看這種垃圾?〉探討生成式 AI 內容正在 YouTube 上氾濫的現象,一些看似「毫無 邏輯可言」的 AI 生成影片,卻能獲得驚人的觀看數。 Sandy 指出,AI 影片確實是一種快速發展的新興趨勢。他認為,AI 工具的出現,讓許多 過去「不敢創作」或「有想法但不知如何呈現」的人,現在可以「非常容易地來做」影片 ,讓影音創作這件事變得更加民主化。 AI 能夠顯著提升創作者的效率,例如,從腳本、主題、音樂到剪輯的整個製作過程,AI 都能提供協助,甚至能節省 30-40% 的人力工作。這讓創作者能更專注於發揮想像力或有 效傳達訊息。 此外,AI 工具也助攻了內容的跨文化傳播。Sandy 提到,AI 自動配音可以幫助影片跨越 語言和市場隔閡,吸引更多海外觀眾,Sandy 舉例,以台灣創作者來說,其實他們的觀眾 有四成是來自海外,「儘管目前台灣創作者使用 AI 工具的比例在全球範圍內仍偏低,但 其成長速度非常快。」對於希望擴展國際影響力的創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器。 回到這些 AI 垃圾影片為何觀看數驚人,Sandy 指出,這可能歸因於觀眾觀看 YouTube 的目的多元。有些人是為了「殺時間」或「被娛樂」,並沒有特定的觀看目的。當觀眾點 擊或停留觀看這類影片時,平台會接收到「訊號」,進而推播更多類似內容。有些 AI 影 片可能因為內容「超乎想像以外」、「完全反轉或想像不到」,而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 Sandy 也表示,YouTube 對 AI 內容的態度是「大膽但負責」。平台鼓勵創作者在後台主 動勾選是否使用 AI 工具生成內容。一旦勾選,影片就會被上 AI 標籤,讓觀眾能夠知情 選擇。 關於內容審核,YouTube 的核心原則「一直以來都是一樣的」。無論內容是否由 AI 生成 ,首要原則是檢查其是否違反 YouTube 的 8 大類社群規範(如暴力、垃圾內容、霸凌等 )。若內容違反這些規範,影片將會被下架,不論其是否為 AI 生成。 另外根據官方說法,若是創作者不主動揭露,YouTube 則可能會採取措施,主動增加創作 者無法移除的標籤,持續選擇不揭露此資訊的創作者可能會受到 YouTube 的處罰,包括 移除內容或暫停其合作夥伴計畫(YouTube Partner Program, YPP)。(YPP 是一個讓創 作者透過 YouTube 平台將其內容變現的計畫。加入 YPP 的創作者可以獲得多種賺取收益 的方式,並享有 YouTube 提供的其他資源和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YouTube 內部設有專門團隊研究 AI 生成內容的演變、影響,並研發更早 偵測此類內容的方式。他們利用極大量資料進行訓練,提升判斷 AI 生成影片的精準度。 至於那些不斷透過生成式 AI 技術製作的低品質媒體或內容,YouTube 將於 7 月中旬開 始更新其合作夥伴計畫(YPP)的營利政策,針對量產與重複性內容,將不符合獲利條件 ,所有內容必須是原創且真實的。 創作者的內容是否會被用於訓練 Google AI 模型?這是許多創作者關心的問題,尤其近 日創作者相當關心自己所使用軟體的「各種條款」中,是否暗藏了霸王條款。 Sandy 明確表示,YouTube 在創作者簽署的服務條款中已說明,會利用上傳內容來訓練其 AI 模型,不過其主要目的在於「改善觀眾的視聽體驗」以及「幫助創作者在平台上發展 」。 他強調,這需要創作者本人同意服務條款。此外,YouTube 對於資料處理非常謹慎,創作 者頻道的觀眾資料所有權仍屬於創作者,只有創作者自己能看到相關數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56.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youtuber/M.1752724791.A.08A.html
文章代碼(AID): #1eU7Kt2A (youtuber)
文章代碼(AID): #1eU7Kt2A (youtu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