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心得] 李安導演的推手

看板Ang_Lee作者 (反骨)時間18年前 (2006/08/10 09: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harry901 (33798) 看板: movie 標題: [心得] 李安導演的推手 時間: Wed Aug 9 23:24:44 2006 精華區缺推手這部分 我今天來補一下 最近拜讀李安大導演的三個舊作 喜宴/飲食男女/推手 李安一貫的作風, 開場是朱老先生在美國家中練拳的場景 開門見山的把推手(片名)送上菜桌 緊接著第一句台詞 "No metal in the microwave" 瑪沙(朱老先生的洋媳婦)斥責地對朱老先生 因為朱老誤將鋁箔紙包著食物放入微波爐 直接表明這部片所要探討的問題--中西觀念不合與老少代溝的問題 朱老先生是教太極拳的老師, 最近退休從中國被兒子引渡到美國來生活 曉生是朱老先生的兒子, 在美國取了個洋媳婦(瑪沙), 並且生了一個小孩(吉米) 原本以為中國人到美國生活是應該很幸福的, 但卻想不到因為觀念上的隔隔不入 加上年齡上的代溝, 導致朱老先生感嘆人老無用的窘境 這些隔隔不入的問題片中敘述如下, 瑪沙因為忙於小說的撰稿急需安靜的空間, 但朱老先生卻在客廳看京劇並且迎喝著 瑪沙煮西菜, 朱老先生吃不慣, 朱老先生煮中菜 而夾於兩者之間的就是曉生與吉米 對於中國與西方觀念上的隔閡, 夾在這隔閡間的曉生倍感壓力 一方面要應付瑪沙的抱怨, 一方面也要聽著父親的抱怨, 這部分從吉米在餐桌上吃完飯去看電視之後, 瑪沙以及朱老先生同時對曉生的抱怨場景中可知, 曉生是他們溝通之間的靈魂人物 一如李安導演的影片, 觀眾從平淡的口味逐漸加入以下兩個重口味 瑪沙因為胃痛, 朱老先生為了幫助瑪沙卻因瑪沙太過緊張導致胃出血...(a) 瑪沙在家一方面寫小說一方面也要看著朱老先生, 但是朱老先生去散步卻走失...(b) 這兩起事件都導致夾在中間的曉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曉生為了(a) 在父親面前出氣頂撞 曉生為了(b) 在瑪沙面前雖然沒有責備, 但卻把廚房給毀了一踏糊塗 當晚朱老先生被找到, 曉生也從外頭喝酒回來 在浴室突然對著牆壁猛撞的那一時刻, 那種壓力瞬間釋放 "我要是知道這牆不夠厚, 我還不敢撞" 曉生當時說的氣話 說給誰聽? 別有一番滋味 同樣的中西不和也發生在老公去世許久的陳老女士, 怡茜是陳老女士的女兒 這天怡茜與曉生刻意安排郊遊, 實際上是要讓陳老女士與朱老先生撮合在一塊兒 好讓他們兩老在美國能一同住在一起, 互相照料 但這樣的刻意計畫卻被機伶的陳老女士識破, 朱老先生得知之後 隨即離開曉生住的房子到中國城自力更生 接下來的場景才讓人恍然大悟 曉生意識到朱老先生的離去, 家裡頭少了個什麼? 只能望著朱老留下的寶劍 而瑪沙卻也開始學中國菜, 並且在新的小說中納入朱老的故事 朱老先生到中國城洗碗, 卻因為洗太慢而被尖酸的老闆給責罵 影片進入到最讓人覺得好吃的壓軸, 因為老闆的尖酸刻薄與謾罵 致使朱老先生氣憤, 令老闆要是可動他半步, 則朱老馬上走人 這部分場景我就帶過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 而值得一提的是李安在拍"推人"的過程中 人被朱老推出去的感覺實在是令人驚奇與讚嘆不已 因為從主角的手一推 被推的人應聲倒地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猶如真實推手一般 場景來到最後, 李安上了最酸卻又酸中帶甜的飯後點心 朱老先生被關在警局, 曉生哭倒在朱老的身上 故事的前3/4似乎在描寫"樹欲靜而風不止" 而最後卻又如同述說著"子育養而親不在" 朱老終於搬出來住, 有時會回去曉生新買的房子, 有他的房間 陳老女士也搬出來住, 兩人住在緊鄰不遠的公寓 最後朱老先生對陳老女士說著 "今天下午有空嗎?" 陳老女士彆彆扭扭地回答著 "有空" 推手, 朱老先生似乎是把自己給推了出去 這是喜劇? 悲劇? 猶如喜宴的安排 這樣的結局似乎是悲中帶喜 喜中有悲 你我都有答案 而看了飲食男女更是令我訝異 那種感覺卻又是令一種不同的悲中帶喜, 喜中有悲的感受 明天要早點起來~__~ 不然我還真想寫下去一些有關場景安排與劇情變化的詳細分析與心得 ※ 編輯: harry901 來自: 61.224.189.76 (08/09 23:28)

08/09 23:54,
推.................................................手
08/09 23:54

08/10 00:20,
看到影片最後我流淚了
08/10 00:20

08/10 08:15,
寫的真好
08/10 08:15

08/10 09:42,
推推 借轉至李安板 ^^
08/10 09:4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35.66
文章代碼(AID): #14seynVY (Ang_Lee)
文章代碼(AID): #14seynVY (Ang_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