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歌與肥皂 柏林影展的小品大片
旅行之歌與肥皂 柏林影展的小品大片
民生報/麥若愚】
2006.10.30 04:04 am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3579776.shtml
金馬影展還沒到,戲院已經上映今年柏林影展得大獎的「旅行之歌」與「肥皂」,電影市
道不景氣,幾家購買歐美藝術片的獨立片商卻愈挫愈勇,這些老字號的片商 (首推聯影)
,對影展藝術佳片,真有一股無法自拔的迷戀,當然也必須有戲院 (首推長春),願意長
年投注心血灌溉。
今年柏林影展正式競賽單元得獎的「旅行之歌」 (最佳影片金熊獎/人道主義精神獎)、「
肥皂」 (評審團大獎/最佳新導演銀熊獎)、「靈界線」 (女主角銀熊獎)、「伊莎貝拉」
(音樂銀熊獎)、論壇觀摩單元得歐洲藝術獎的「莫莉與莎莎」,不必等金馬影展或台北
電影節,都進了戲院,在台北做個有國際視野的電影迷,其實很幸福。
從柏林得獎影片看來,這個每年初在冰天雪地季節揭開3大影展序幕的影展,似乎偏愛人
性與感情 (各種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小品,即使涵蓋政治、性別、宗教等嚴肅議題,也都
只做淡然又淺顯的背景處理,不會喧賓奪主,提供劇情更有力的伸展。
「旅行之歌」原片名「Grbavica」 (格巴維察),是波士尼亞塞拉耶佛附近的小城,一對
相依為命的母女,中年微胖但氣質不俗的母親,在歌舞夜店當女侍打零工,青春叛逆的中
學女兒,為了學校旅行,逼母親湊出旅費,或開立父親死於戰場的烈士遺族証明 (可免費
),母女生活有歡笑、有爭吵,最後險為一張証明書決裂。
13年前巴爾幹戰爭,波士尼亞境內的塞爾維亞人,發動種族淨化挑起內戰,東正教與回教
徒互相屠殺、集體強暴,消滅對方族裔,這段慘痛歷史,一般外國觀眾並不了解,電影對
這個背景也隻字未提,但卻深遠影響片中母女的性格與命運。
丹麥電影「肥皂」講公寓樓上樓下兩個女人 (其中一人是變性),心靈受傷情感空虛、相
交不深卻糾結出複雜的情誼,全片以第三男性旁白說故事,描述一段跨越性別的雙人關係
,拍攝手法採用拉斯馮提爾「逗馬宣言」的簡約主義(手提攝影、自然光等)。
「靈界線」被宣傳成德國版的「驅魔」,其實與好萊塢「驅魔」的宗教與法律議題並不相
同,而是探討70年代醫學界對癲癇症尚未深入解析時,有癲癇病史的女主角,一次宗教朝
聖後出現疑似中邪現象,究竟是惡靈附體還是發病 (癲癇某些病徵神似中邪) 但電影並不
以醫學或宗教做主軸,反而偏重家庭親子關係的誤解與鴻溝。
以色列片「莫莉與莎莎」比較輕鬆 (但開放式的結局可能也很悲情),兩個花樣年華的以
色列女兵,服役任務是在耶路撒冷街頭巡邏,看到阿拉伯人就上前檢查身份與盤問,以免
恐怖份子趁虛而入,兩個女孩一個唯命是從,另一個刻意抗議體制,政治色彩極淡,比較
像是柔性反戰聲中的青春紀事。
【2006/10/30 民生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7.225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 篇):
Art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