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玫瑰人生‧彭怡平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我也可以認真揮霍)時間17年前 (2007/04/13 15:3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pr/12/today-article1.htm 自由副刊 2007.4.12 玫瑰人生 ◎彭怡平 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巴黎的時候,我在「美麗城」(Belleville)、這條販賣著魚 肉蔬果的老街上,巧遇一位婦人,她獨自佇立在人來人往的咖啡館前,蓬頭垢面的 模樣,使她看來像個無家可歸的酒醉者。然而,她的全身上下卻散發出一股不容忽 視的高貴感,或許因她努力擺出女伯爵架勢,使我全然忘記了她的落魄,或許因為 她身上那件老奶奶時代的連身長袖黑色禮服,禮服的顏色雖因老舊而失去了原有的 色澤,但是整件衣衫卻相當乾淨;從她小心翼翼地挑選菜市場內凸出的平台上站立 ,便可瞧出她多麼在意它。婦人清了清嗓子,高聲地唱起我當時仍不知的曲子:「 他的雙眼吻著我的雙眼/一抹微笑掠過他的嘴角/這,就是他最真切的形象/這個 男人,我屬於他/當他輕擁我入懷/對我輕聲細語/我看到了玫瑰人生……」 婦人一開口,路過的行人都不禁停下腳步,他們的眼裡泛著微光,神情有如陷入回 憶般恍惚,一位頭戴鴨舌帽的銀髮男子,突然摘下帽子,蠕動的嘴唇像是回應著什 麼,低聲地重覆著一個名字:「琵雅芙!愛迪.琵雅芙!」我納悶地望著眼前的婦 人,向身旁的老奶奶提出我的疑問:「『她』是鼎鼎大名的街頭藝人嗎?」老奶奶 搖搖頭,臉上難掩失落之情:「這首歌曲使我們想起了愛迪.琵雅芙,她年輕的時 候也在這條街上演唱,打扮跟妳看到的這位女歌者有幾分神似……不過,這一切都 已成了往事!愛迪.琵雅芙已經離開我們三十多個年頭了!我們只能藉她的歌,來 追憶那段屬於我們的年代。」 永遠的女伶:愛迪.琵雅芙 「愛迪.琵雅芙是誰?」當我向一位巴黎詩人提出這個疑問時,他竟如此回答我: 「沒有她,巴黎只是一坨狗屎!」而聽到這個問題的傑哈,這位博學多聞的老巴黎 人,則這麼告訴我:「想要了解真正的巴黎,唯有聽愛迪.琵雅芙的歌!」然而, 真正促使我下決心了解她的人與歌,卻緣自瑪琳‧黛德麗的一句話:「琵雅芙唱出 了巴黎的『靈魂』!」 而往後這十多年的巴黎歲月裡,我發現,無須刻意,人們便能在巴黎的大街小巷與 琵雅芙不期而遇!不論是露天咖啡座前拉手風琴的藝人,巴黎傳統市集裡賣唱的歌 者,龐畢度中心前、努力地搖轉著音樂滾筒箱把手的樂師,或是地鐵車廂裡獻唱的 外國歌者,在他們表演的曲目中,總會有幾首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畢生的 代表作──〈玫瑰人生〉、〈我無怨無悔〉、〈愛的禮讚〉、〈心跳的聲音〉、〈 我的老爺〉……沒有一首不是巴黎人琅琅上口的香頌名曲,更讓我感到有趣的是, 這些街頭藝人似乎只有在演出琵雅芙的經典名曲時,忙碌的巴黎人才願意暫停腳步 ,與演出者一同向這位世紀 Diva 致敬,回味她以生命帶給他們的喜悅與感動。 二○○五那年,巴黎市政府耗費巨資,為這位法國人心目中永遠的 Diva, 舉辦了 一場隆重的九十歲生日回顧展,展場內不間歇地播放著這位世紀女伶的代表作,主 辦單位還以上千朵玫瑰,將展場的入口裝飾成一條玫瑰花道,每位穿過這條隧道的 觀者,都懷著無比虔誠與感恩的心,一如他們正在聆聽著琵雅芙的現場演唱;一如 一九六三年十月十一日那天,數萬名歌迷步行至「拉榭茲墓園」(Pere Lachaise) ,哀悼著這位巨星的隕落。 人生有如一則傳奇 巴黎人如此喜愛琵雅芙,不僅因她鏗鏘有力的咬字唱法,蘊藏著飽滿的生命力量, 她那令人心碎的歌聲,更將所有的聽者都捲入她那充滿悲劇又璀璨的人生。 原名愛迪.喬凡尼.卡西庸的愛迪.琵雅芙,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於巴黎 貧民聚居的「美麗城」,父親路易阿豐斯是街頭雜耍藝人,母親阿妮塔.馬伊拉以 林瑪莎的藝名在低級咖啡館駐唱;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父親從軍,為了討生活,母 親只好到街頭賣唱,她將年幼的女兒交付給阿爾及利亞裔的外婆艾瑪,沒想到,酒 精中毒的外婆竟在酒醉之際,誤將酒精當做牛奶灌食,這使她自幼便患有眼疾;從 戰地告假返鄉的父親,帶走半瞎的琵雅芙,並將她託付給在諾曼第開設妓院的祖母 ,在眾多好心妓女的悉心照料之下,她恢復了歡笑,卻自三歲起失去了視力,八歲 起也失聰,成為聾啞的琵雅芙,卻因朝聖德蕾莎修女而「奇蹟」地恢復了健康。 一次大戰結束以後,父親把她接回身邊,自此以後,琵雅芙展開了顛沛流離的童年 時光。父女倆首先跟著馬戲班子,輾轉各地巡迴演出,沒多久後,父親卻因與班子 成員發生齪語,一氣之下離開戲團;父親的軟骨功獨角戲難以取悅觀眾,為了謀生 ,愛迪只好學母親賣唱,卻意外地受到群眾的歡迎,從此展開了她街頭賣唱的生涯 ;十五歲那年,她離開酒精中毒的父親,與女友前去巴黎闖蕩,卻只能在那些不登 大雅之堂的地區,如畢卡爾、美麗城的街頭賣藝,若非「喬尼之家」(le Gerny's )的老闆路易.陸博雷(Louis Leplee),發掘了她的歌唱天賦,琵雅芙恐將步上 母親的後塵,一輩子在街頭賣唱,或者淪落為街頭流鶯。 路易.陸博雷不但簽下了她,還為她取了個人如其名的藝名「Mome Piaf」 (麻雀 姑娘)──她一米四七的身高、八十磅的體重,的確給人一種弱不禁風的小鳥依人 模樣;然而,這位來自底層社會的「小麻雀」,卻以她曼妙無比的歌喉,在兩次大 戰間,征服了巴黎上流社會。一九三六年,苦心栽培她的路易為她錄製了第一張唱 片《鄉下姑娘》(Les Momes de la Cloche),沒想到唱片才問世,路易便被人謀 殺於家中,這使得琵雅芙不但星夢破碎,還因兩人之間的關係匪淺,而被警方懷疑 是謀殺案的重要嫌犯!多虧琵雅芙的仰慕者──雷蒙.阿索(Raymond Asso)這位 作曲家的鼎力幫助,她才得以擺脫這個事故的陰影,並且成為今日人們所熟悉的愛 迪.琵雅芙。 雷蒙.阿索與愛迪.琵雅芙之間,活脫是蕭伯納的舞台劇《賣花女》的翻版。來自 貧窮社會的愛迪.琵雅芙,雖然擁有天賜的美聲,卻不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聲音與 身體語言來「演」唱。為了使她在歌曲裡投入自己的感情、融入自己的生命經歷, 雷蒙.阿索不眠不休地督導她,並且要求她對著鏡子練習,運用手勢與表情來豐富 舞台表演;此外,為了讓她擺脫鄉下女孩的土氣與市井小民的粗俗,雷蒙.阿索不 但教她如何穿著打扮,更進一步以文學與藝術來薰陶她的心性,使她由內到外、舉 手投足之間都不失巴黎仕女的優雅風采。 直到這塊頑石終於在他的點化之下,變成一塊美玉,雷蒙.阿索才讓脫胎換骨的愛 迪.琵雅芙重新在世人面前亮相,這一次,愛迪.琵雅芙不再是小酒吧裡駐唱的歌 女,而是以一位演唱家的身分,在有樂團伴奏的大型表演廳裡隆重登場;他還替重 回舞台的她,取了個新名字──愛迪.琵雅芙,自此以後,她不再是世人眼中那個 楚楚可憐、等待大爺們垂愛的「麻雀姑娘」,而是世人爭相仰望的巨星! 玫瑰分身 雷蒙.阿索與愛迪.琵雅芙合作的這段期間裡,一直在旁擔任愛迪.琵雅芙鋼琴伴 奏的,便是當時在法國流行歌壇界鼎鼎大名的作曲家、填詞者與電影配樂家──瑪 格麗特.莫諾(Marguerite Monnot), 瑪格麗特在歌壇享有「羅曼蒂克的法國人 」稱號,她為愛迪.琵雅芙譜寫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愛情名曲──〈愛的禮讚〉、〈 心跳的聲音〉、〈我的老爺〉,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沒有瑪格麗特.莫諾的詞 曲,就不可能有日後舉世聞名的愛迪.琵雅芙!」 不過,愛迪.琵雅芙的藝術家才華也隨著演唱事業的發展而展露光芒。一九四六年 ,由她填詞、路易.古格利米(Louis Gugliemi)作曲的這首〈玫瑰人生〉,一舉 將她推往香頌天后的地位,並且成了她的「分身」! 雖然「玫瑰人生」日後不斷有著名歌者──路易斯.阿姆斯壯、麗莎.明妮莉、瑪琳.黛 德麗等人翻唱,然而,一聽到這首曲子,人們聯想到的還是愛迪.琵雅芙,就連1998年那 部關於愛迪.琵雅芙的紀錄片,也以此首歌曲命名;而2007年,以愛迪‧琵雅芙的人生與 她的經典歌曲為主軸、由奧利維爾‧達昂(Olivier Dahan)編導的電影《姑娘》(La Mome,2007),它的另一個標題,也是「玫瑰人生」(亦是台譯之電影名稱),由此可見 「玫瑰人生」與愛迪.琵雅芙之間如影隨形、難分難捨的關係。 與幸福絕緣 愛迪.琵雅芙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眾人面前強調:「沒有愛!我無法活!」塑造了她「為 愛而生」、「為愛而活」、「為愛而死」的女性形象;而現實世界裡,她與不少男人的愛 情故事卻都以悲劇收場,這使得她的「玫瑰人生」短暫、璀璨,卻也充滿了宿命與神祕性 。她與尤.蒙頓、尚.考克多、查爾斯.安納佛(Charles Aznavour)等人錯綜複雜的感 情,一直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尤其是她與世界拳王馬塞爾.塞東(Marcel Cerdan) 的愛情。 1949年10月28日,馬塞爾因墜機意外身亡以後,這對傳奇佳偶變成了悲劇主角,她轉而自 酒精與嗎啡中尋找慰藉,終其一生,她都無法擺脫兩者;或許為了懷念故人,或許是為了 使兩人的愛情永遠不朽,幾個月後,愛迪.琵雅芙寫下了〈愛的禮讚〉,並由一路陪伴在 她身旁的瑪格麗特.莫諾譜曲,這首歌立即成為她的傳世名曲;1983年,這段愛情被法國 名導克勞德.勒路許(Claude Lelouch)搬上銀幕,拍成《愛迪與馬塞爾》(Edith et Marcel)這部致意之作。 詩人劇作家兼導演尚.考克多也以他的方式來表達他對愛迪.琵雅芙不同於一般的愛; 1940年,考克多為她量身編寫話劇《美麗的漠然》(Le Bel Indifferent),一舉將她推 上明星之路,自此以後,愛迪.琵雅芙不但從事她最拿手的歌唱,還跨足電影界,出任多 部戲的演員,並且出版自傳,而那段時日,她廣泛地結交藝術界友人,對她的性格、藝術 造詣都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無怨無悔 二次大戰爆發以後,身為占領區的法國藝人,她無所畏懼地利用德軍對她的恩寵,協助法 國地下反抗軍製造了上百份假護照,幫助德軍的戰俘脫逃,並且堅持與猶太人同台演出, 而她的歌曲也變成反抗軍用來通關的暗號與密碼;為了反映史實,直到今天,以二次大戰 為背景的歐陸戰爭電影,仍以愛迪.琵雅芙的歌曲為背景音樂,如史蒂芬.史匹柏的《搶 救雷恩大兵》(2005),即使用了愛迪.琵雅芙的《玫瑰人生》來烘托時代氣氛,由此可 見一般。 1960那年,她在全法國首屈一指的表演廳「奧林匹亞」(Olympia),以查理.杜蒙( Charles Dumont)的這首《我無怨無悔》,為她的一生寫下了完美的句點。三年後的10月 11日那天,愛迪.琵雅芙離開了人世,好友尚.考克多也在同一天辭世;無論生或死,愛 迪.琵雅芙都「選擇」不同凡響! 她以自己的人生,向世人證明:「如果不能夠隨心所欲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無怨無悔地 做自己,當愛迪.琵雅芙還有什麼意思?ꄊ 《玫瑰人生》訂於四月十三日晚場起在全台上映,現場購票2張,即可獲贈限量巴黎套卡 一組,送完為止,機會要把握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08.129 crushh:轉錄至看板 movie 04/13 15:37 crushh:轉錄至看板 Theater 04/13 15:38
文章代碼(AID): #167p9Jom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67p9Jom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