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六個大師的童年》:六封限時專送的影뀠…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cafelight (意志作為一種抵抗 ) 看板: movie
標題: [好雷]《六個大師的童年》:六封限時專送的影迷親密書
時間: Wed Jul 22 15:26:36 2009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26208714
「童年」對我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是普魯斯特式的鄉愁想像?
還是佛洛伊德症狀研究下的精神病灶?不論怎麼說怎麼做,逃避或擁抱
它,我們總已(always already)被我們自己的「童年」所制約,而「
長大」並不意味著 to outgrow childhood,許多時候,反成了協商過
往的隱喻。
童年始終不曾再見,在這樣一個影響前提下,六個現代導演分別對
六個光影大師的童年,作了印象主義式(約12~15分鐘)的心理分析,
同時也是一部巡禮致敬之作。從德國表現主義大師Fritz Lang、《大國
民》的奧森威爾斯、喜劇奇才賈克大地,到畫家尚雷諾之子,以《遊戲
規則》(Rules of the Game)留名的尚雷諾,自然少不了希區考克與
柏格曼。
六篇速寫,六種心靈解碼,六則關乎童年的隱喻與再現,像是為所
有影癡寄出給大師們的六封親密書,匯集成了這部頗具結構巧思的 Enfan-
ces/Childhoods。它們各自的篇名與我的觀影短記分別是:
◎ Fritz Lang/《門後的祕密》
猶太血統的祕密與婚禮
◎ Orson Wells/《少年的凝視》
童年,蒼白的母親
◎ Jacques Tati/《拜託開門囉》
另一個世界的可能
◎ Jean Renoir/《祕密基地與舊皮鞋》
成人世界只有階級標誌
◎ Alfred Hitchcock/《魅夜》
欲望、女體凝視與電影Psyco原型
◎ Ingmar Bergman/《童年殺人事件》
How I Stopped Worrying and Loved My Sister
其中,關於Tati的這篇速寫《拜託開門囉》,是六篇聯劇中我最欣
賞的部曲之一,(另一篇則是《祕密基地與舊皮鞋》)。童年的Tati長的
特別高大,形體和瘦小的班級同學明顯格格不入。一次在拍攝全體師生
照的過程中,Tati怎麼擺換位置就是無法融入背景,他的身材過於浮凸
,切割破壞了整個畫面構圖。
攝影師和老師都非常生氣。
於是,Tati趁機會逃跑,逃離這個提倡「齊頭式平等」的偽善現場:
而學校就是小小的社會實況轉播。標題「拜託開門囉」初讀也許覺得下
得有些奇怪,細觀才發覺下得極妙。開門,開什麼門?通往另一個可能
性的小小窄門,只有最想到達彼端的人,才能開門通過。
這不禁使我想起美國最偉大的自然主義詩人,《草葉集》作者Walt
Whitman曾寫的一首短詩《一堂天文課》(When I Heard the Learn’d
Astronomer)。詩中描述,在天文學的教室裡,儘管博學的天文家在那
兒講得口沫橫飛,列出一大堆圖表和數據(並贏得滿堂彩!),把原本
鮮活的的自然理論化成腐屍標本,小小的惠特就覺得索然無趣,趁著大家
不住意的時候,溜出去在「純然靜謐中仰望星辰」(Look’d up in per-
fect silence at the stars)。
導演同詩人開了門,仰望一個真實夜空,滿天星輝。
「現代社會強調菁英教育,我想保護其它的人」
---Jacques Tati
--
存在主義 Stella! 洛可可 2001:太空漫遊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夜巡
華爾滋黛比 神聖的瘋狂 61號公路 斯萬家 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 斷
了氣 波爾多 擬像 四個四重奏 陳黎 假文藝青年俱樂部 聽聽那冷雨
黑膠復興 捷克變形蟲 卡夫卡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第七封印 仿聲鳥
人文主義者的十四行詩 未完成 1812 失眠上帝獨白 無伴奏e=mc2
銀翼殺手 後現代 至高的愛 德國表現 暢爽 吸血鬼荷索 馬勒巨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07.210
※ 編輯: cafelight 來自: 203.73.207.210 (07/22 15:2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07.210
※ 編輯: cafelight 來自: 59.105.127.167 (07/26 00:56)
Art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