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童魘》:童年再見?童年不曾再見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意志作為一種抵抗 )時間16年前 (2009/07/26 02:27),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LitCritic 看板] 作者: cafelight (意志作為一種抵抗 ) 看板: LitCritic 標題: [精神分析]《童魘》:童年再見?童年不曾再見 時間: Sun Jul 26 01:07:08 2009 作為一個auteur,加拿大導演大衛.柯能堡的電影特別適合 用理論予以解釋或鑑賞。 經典如《變蠅人》、《Videodrome》 、《Scanners》玩弄身體恐怖與美學政治,近期與《魔戒》性 格男星Viggo Mortensen合作的《暴力效應》則解構所謂歷史 與再現的 可/未信。九三年的《蝴蝶君》也是一絕,援引了 酷異 理論,且旁徵Edward Said東方主義,成就一部質疑性別 與殖民想像的藝術之作。 2002年的《童魘》(Spider)則是本篇凝視的焦點,於此柯 能堡展現他對佛洛伊德與拉岡之童年論述的高度興趣。如果你 看過電影《紅龍》,對雷夫范恩斯所飾的內向殺人魔Francis Dolarhyde有深刻印象的話,或許可以把《童魘》視為這位謀 殺者的童年幻想前傳。 《童魘》採取低調打光,呈現一種不確定、緊張懸疑的黑色 風格。故事在主角Spider的腦海劇院中開展一連串夢魘式的迷 離幻覺,使觀眾分不清哪段是真實,那段是想像的擬真記憶。 然而,從這些分段的主角記憶拼圖,我們大概可以捉摸出一段 關於創傷的童年史。小Spider對保守的氣質母親感到深切著迷 ,然而父親作為一個律法(the Law of the Father)執行者, 總已橫亙在母子之間,並「閹割」小孩對母親身體的愛戀想像。 然後,有一天,小Spider從窗戶中,發現母親和父親在門道 上廝磨。我想這是一個關鍵點,象徵Spider的純真世界毀滅, 因為他醒悟,凝視的母親身體非他所有,只有父親能夠宣稱其 所有權。 大概是從那時開始,為了逃離這樣殘酷的認知,他於是幻想 那個會跟父親交纏做愛的母親為「邪惡他者」,並具象化為附 近酒吧的某個豪女。意即,小Spider把母親的邪惡元素抽離, 給予一個假軀體,藉以愛戀剩下的母親形象:照顧者、美貌、 保守而充滿魅力、令人充滿安全感,那些我們假定為Mother的 美好觀念。而Spider把母親「身體」與「精神」分離切割,我 們也就不難猜出童年謀殺案的真正兇手。 片名「蜘蛛」的形象雖然沒有直接的對照,其象徵卻總在暗 處浮動。一個顯明的例子是,破碎的鏡子裂片,形成蜘蛛之像, 也暗示了主角的多重幻想與分裂人格。此外,如同《驚魂記》 的乾屍母親,蜘蛛軀殼與身體恐怖(body horror)能夠引發聯 想;蜘蛛網則成了作繭自縛的譬喻,Spider從小在屋內便好綁 滿細繩如捕夢網,捕夢不成,最終卻釋放了最深的童魘。 For we all carry monsters born of childhood, some grow over them and some let them grow.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26210158 -- 存在主義 Stella! 洛可可 2001:太空漫遊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夜巡 華爾滋黛比 神聖的瘋狂 61號公路 斯萬家 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 斷 了氣 波爾多 擬像 四個四重奏 陳黎 假文藝青年俱樂部 聽聽那冷雨 黑膠復興 捷克變形蟲 卡夫卡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第七封印 仿聲鳥 人文主義者的十四行詩 未完成 1812 失眠上帝獨白 無伴奏e=mc2 銀翼殺手 後現代 至高的愛 德國表現 暢爽 吸血鬼荷索 馬勒巨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5.127.16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5.127.167

07/27 12:18, , 1F
我覺得這一部很棒
07/27 12:18, 1F

07/27 13:31, , 2F
我覺得有點悶   (羞愧 > <)
07/27 13:31, 2F

07/27 13:51, , 3F
看了影評才發現當年沒看懂這片
07/27 13:51, 3F
文章代碼(AID): #1AQqvyjk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AQqvyjk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