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聞天祥《派翠克,一歲半》「喜宴」進化版

看板Artfilm (藝術電影)作者 (沉潛)時間15年前 (2010/07/25 15: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聞天祥   一對相愛的男同志在新居落成時,決定領養個小孩讓家庭更完整。不料一顆該死 的小數點進來攪局,讓申請的一歲半男嬰,變成叛逆的15歲青少年。在有關單位解決 錯誤期間,兩廂只能硬著頭皮同住一個屋簷下,從可以想見的代溝到敏感的性向差異 ,以及難以預料的感情漩渦,讓這部溫馨逗趣又深具勇氣的同志喜劇,有如「喜宴」 進化版。   以上是我去年為金馬影展手冊寫的文字,現在成了片商宣傳本片的部分劇情介紹 。發現與自己寫過的東西在別處重逢,倒不是因為當時把性向差「異」寫成性向差「 易」的筆誤一直沒被修正,而是最後這個「『喜宴』進化版」的形容。   為什麼當時看完「派翠克,一歲半」會馬上聯想到「喜宴」?   因為他們都在「家庭」這個議題上使力著墨,以及原本相愛的兩個男同志都一度 因生活結構的突變而差點分道揚鑣但又重修舊好,而且關鍵都是始料未及的「孩子」。   只不過「喜宴」是男同志不小心讓假結婚的女方懷孕,他的性向動搖了傳統的父 母對人倫價值的堅守,但這個尚未出世的胎兒又讓他們燃起一線希望。而且除了父母 的期待,包括女方的身體自主、男方的未來關係,幾乎都跟生不生下這個孩子,有牽 一髮動全身的關鍵影響。   「派翠克,一歲半」沒有父母長輩的親情壓力,還大方承認兩名同志主角其中一 個曾與異性結過婚,儼然撥開了橫亙在「喜宴」主角眼前最大的障礙,或是外界某些 的大驚小怪(譬如同志怎麼能和異性發生性關係?!)而步入下一站。   「喜宴」沒有處理小孩長大後要怎麼理解有兩個爸爸或是兩個男人在一起的課題 ;「派翠克,一歲半」則讓其中一名男同志的前妻與女兒成為本片的重要綠葉,並且 跨越一般灑狗血通俗劇的鴻溝,不但讓前妻與現任同志愛人彼此扶持,就連青春期的 女兒也從這個家庭的不速之客(15歲的派翠克)身上找到認同與和解的可能。亦即「 派翠克,一歲半」觸及了「喜宴」未來應該會發生的困境;而他們同樣抱持著一種樂 觀寬容的精神去面對問題。   瑞典是世界第七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而且根據歐盟2008年所做的民調也 顯示瑞典是在同性婚姻議題中表示贊同比例第二高的國家 ,有71%的瑞典民眾尊重同 性婚姻,有51%贊成同性伴侶領養子女。   但無論贊同比例有多高,都不表示「人同此心」不可。因此我們看到當主角搬到 新家,面對鄰居大方介紹彼此時,左鄰右舍那股驚訝卻強裝鎮定的表情,以及有的小 孩對他們的不敬與奚落,甚至是家長對其專業的污衊(男主角之一的職業是醫生)。   不過導演不向外去宣示或抗議,而是向內把矛盾聚焦在家庭上演,誤被送來的15 歲少年起先擔心自己會被兩個怪叔叔染指,男同志則擔心半夜會被不良少年殺害,誰 沒有成見呢?但如果他們都能經由相處(即使半被迫)而卸下偏見去擁抱對方的差異 ,甚至在最後自願選擇結為家庭,這部電影的樂觀基調不也理直氣壯嗎?   導演甚至毫不避諱呈現了好不容易被承認的同性家庭,也會發生和傳統家庭一樣 的外遇、分居等等衝突,雖然這部份處理得不如醫生同志和少年派翠克的關係那麼動 人,收拾得太過一廂情願。但不粉飾太平,顯然更需要勇氣。 ─資料來源───────────────────────────────────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5745240.shtml -- ※ 編輯: Loreto 來自: 180.177.83.166 (07/25 15:17)
文章代碼(AID): #1CI-JJHc (Artfilm)
文章代碼(AID): #1CI-JJHc (Art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