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為什麼藝術片更應該看大銀幕?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12171 By Philip
近年來,台灣戲院的大銀幕經典重映活動可說方興未艾。除了先前包含費里尼、維斯康提
、安東尼奧尼與李安等名導的重點作品放映外,傳影互動曾於去年底/今年初辦了日本巨
匠小津安二郎與黑澤明的系統性回顧,甫結束的金馬奇幻影展更特別推出「大銀幕,首發
!」單元,試圖為過去無緣大銀幕的優秀電影如《野獸冒險樂園》、《人類之子》等尋找
新一批觀眾。本月十五日,前景娛樂於首輪戲院重新上映庫斯杜力卡榮獲坎城金棕櫚獎的
傳奇神作《地下社會》,毫無疑問又是另一部必須朝聖的夢幻經典。
但當文藝好青年(或中年,端看你是以什麼心態進電影院的)為了能一沾大師風采無比興
奮,同時煩惱電影連發大傷荷包時,其實對絕大多數的觀眾來說,什麼都沒有改變:進電
影院就是為了放鬆,花了錢就是要值回票價,所以要不就是讓人眼花撩亂的特效奇觀,要
不就是火花四射的動作爆破,要不就是可歌可泣的男歡女愛,要不就是男女明星的翩翩風
采。至於那些節奏緩慢的、陌生面孔的、題材嚴肅的,預算困窘的,可憐被貼上「藝術片
」標籤的,哪天在MOD轉到(或大家心知肚明的,下載種子搜尋得到),有空有心情再說
吧。
只是,類似想法無論對電影本身,或對你(妳)本身都是不公平的。
的確,比起諸如《變形金剛》的爆破奇觀或《玩命關頭》的飛車追逐,這些小品或「藝術
片」的優點相對難以輕易察覺,但正因為這樣,這些電影更需要大銀幕所提供的清晰畫面
、環繞音響以及兩個小時不被打擾的時光,讓它背後深藏含蓄的美得以綻放,觀眾方能體
會演員精湛演技下所流露的豐沛情緒,導演精心設計的超現實畫面,甚至某個深埋於畫面
右後方,電腦喇叭難以辨識但在戲院裡無所遁形的細微聲音。
還記得今年金馬奇幻影展看了賈克大地的不朽經典《遊戲時間》,裡頭一段笑點來自餐廳
門房抓著破碎玻璃門的手把,維持在半空中的高度,試圖在電影中的酒客與電影外的觀眾
眼裡,佯裝玻璃門還存在。每次這扇「隱形門」的概念一登場,電影隨即在音量上做出細
微變化,搭配各種手把的位置與用途調整,一步步把電影的笑點提到充滿哲思又好笑到歇
斯底里的程度。如果單純在家裡用電視觀看,《遊戲時間》依舊會是一部精彩至極的作品
,但正是大銀幕才能突顯原先拍攝使用七十釐米膠卷的視覺震撼,以及藏在空間和聲音細
節中,種種將電影拉抬到另一個層次的支微末節。
然,很多人會認為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夠高檔的家庭劇院絕對可以做到上述的水準,
同時不用在外頭趕著買票進場,看起電影輕鬆自在好不快活。但事實是,就算硬體設備比
起某些二十人座的電影院小廳亦不遜色,很多人卻忽略了電影來源所扮演的重要性。多數
時候,就算家裡的電視有HD高畫質甚至4K解析度,喇叭是杜比環繞音效,裡頭還有台藍光
播放器,我們看的影片依舊來源自解析度低劣的DVD、從解析度低劣片源轉成的解析度低
劣藍光、可笑的youtube或訊源可疑的線上播放檔案。
即使好不容易解決了影像的問題,還有發音與字幕問題緊隨其後,如在台灣永遠找不到原
汁原味的粵語發音陳果或杜琪峯,而國內某間公司號稱專門發行高價藝術電影供人收藏,
裡頭的中文翻譯卻是牛頭不對馬嘴的google翻譯水平,看類似這樣的拷貝根本是拿石頭砸
自己的腦。不可否認,隨著隨選即播與串流平台的進步,許多新推出的作品可以在線上看
到更高品質的版本,未來許多電影也會以串流平台為主要戰場(如Netflix近期宣布買下
《無間警探》導演凱瑞福永話題新作《Beast of No Nation》的發行權),但這畢竟仍是
少數案例,電影在拍攝時仍是以電影院的規格做為出發,無論聲音或音效皆為家用版本難
以企及。不說別的,光是年初剛結束的黑澤明影展,除非行有餘力口袋夠深英文流利還剛
好有台全區放映機,扣除美國標準收藏(Criterion Collection)的發行,你上次看到夠
好的《生之慾》拷貝是什麼時候?黑澤明精妙的構圖以及黑白光影的質地又豈是那飄著雪
的「三片一百」可以感受?
其實選擇在家看電影而跳過大銀幕,另一個根本問題還是專注力。在戲院看電影或許旁邊
有人聊天有人滑手機有人吃鹽酥雞(筆者今年有在影展現場,遇到觀眾開場十五分鐘把
iPad拿出來舉高亮度調到最大看漫畫……),但相對的在家你不免在無聊時想玩手機,想
上廁所,想在朋友來電時按暫停閒聊一番,看了開頭覺得無聊切掉不看。對於那些劇情或
氛圍相對次要的作品,這種抓重點提綱挈領式做法可能影響不大,但對敘事複雜、步調緩
慢、內容艱澀甚至一時之間難以捉摸的作品,能夠在兩小時內心無旁騖的欣賞卻是至關重
要。
或許是運氣好,但筆者看過的蔡明亮電影七成以上皆是在大銀幕,完美的環境逼自己必須
全神貫注在眼前的影像,也因此更容易陶醉在蔡導獨特的世界中,跟著電影調整自己呼吸
節奏。如果不能讓自己波長與電影一致,《愛情萬歲》的哭戲不會那麼椎心刺骨,《臉》
的一層又一層黑膠帶勢必少了點安定感,《郊遊》的凝視也不會那麼震撼人心。或許類似
境界在家裡靜下心觀賞亦可達到,但必須說,在這個過動也過多誘惑的時代,我們還是需
要給自己好好享受一部電影的時光,專心體驗大銀幕上的光影視界。
很多時候,沒有大銀幕看(或大銀幕總是姍姍來遲)絕對不是觀眾的錯,就像許多優秀作
品在台灣總是直接打入DVD冷宮,連驚鴻一瞥的機會都沒有。但當你在電影院實際看見《
人類之子》製作所創造出的不可思議末世感,感受兩軍交戰時耳邊轟隆作響的音效震撼,
被那段已是影史經典的一鏡到底戰爭調度催眠得目瞪口呆,你絕對會慶幸自己還有這樣一
次看見電影最美最真實面貌的機會。
很多人會覺得「反正大場面的片子有上大銀幕就好」,但正是這樣的想法,讓片商選擇放
棄那些同樣可以震撼人心,卻只因為沒有來個慢動作爆破槍戰,所以被視為「在家看DVD
就好」的作品。進電影院看電影──特別是所謂的「藝術片」──既是幫助你愛上一部你
原先不知道自己命中注定的電影,也催生著更多未知的電影與觀影可能。別忘了,年初在
台灣廣受好評、票房告捷的《鳥人》與《進擊的鼓手》,可都屬於沒有明星、沒有特效、
沒有動作,影展告捷「藝術片」類型。這兩部片如果不在電影院看,怎麼還會有感動無數
人的力道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113.2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rtfilm/M.1441022036.A.E7F.html
※ filmwalker:轉錄至看板 movie 08/31 19:54
推
08/31 23:14, , 1F
08/31 23:14, 1F
推
08/31 23:51, , 2F
08/31 23:51, 2F
推
09/01 17:47, , 3F
09/01 17:47, 3F
推
09/23 01:46, , 4F
09/23 01:46, 4F
→
09/23 01:46, , 5F
09/23 01:46, 5F
→
09/23 01:47, , 6F
09/23 01:47, 6F
→
09/23 01:47, , 7F
09/23 01:47, 7F
→
09/23 01:47, , 8F
09/23 01:47, 8F
→
09/23 01:48, , 9F
09/23 01:48, 9F
推
10/01 02:09, , 10F
10/01 02:09, 10F
推
10/11 23:39, , 11F
10/11 23:39, 11F
→
10/11 23:39, , 12F
10/11 23:39, 12F
→
10/11 23:39, , 13F
10/11 23:39, 13F
→
10/11 23:39, , 14F
10/11 23:39, 14F
→
10/11 23:39, , 15F
10/11 23:39, 15F
→
10/11 23:41, , 16F
10/11 23:41, 16F
→
10/11 23:41, , 17F
10/11 23:41, 17F
→
10/22 11:51, , 18F
10/22 11:51, 18F
→
01/29 02:28, , 19F
01/29 02:28, 19F
→
01/29 02:29, , 20F
01/29 02:29, 20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Art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