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散場之後...

看板Brit-pop作者 (calm before the storm)時間21年前 (2004/03/10 07:21),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HYR (老團無敵只是凋零)》之銘言: : 必須要承認,公館玫瑰 喔 是全台北市的大眾跟玫瑰,水準都下滑許多。 : 可是在考量唱片市場這麼不景氣,公館還有一間三不五時會出現華納、 : EMI、Sony 專單的唱片行,我已經抱著感恩的心態希望它能夠好好經營。 : 即使不能更好,但至少能讓新進的樂迷便宜的買到 Neil Young, Yes, : The Smiths, Led Zeppelin, Joni Mitchell, The Doors, The Band, : Beach Boys, Rolling Stones, Tom Waits...等經典唱片。在這麼差的 : 環境下,已經是功德無量。 是阿,最起碼我的The Smiths, James雙CD小花精選, 還有好幾張難買的要死的電音都是在公館玫瑰買到的。 站前玫瑰我也常去,不過除了兩三年前一堆199打洞片, 還有不慎被我撈到Metheny&Hall和Incredible Jazz Guitar k2版的驚喜外, 真的就沒有啥印象了。 ~_~ : 但我好奇的是,以上這些唱片真的是難賣到要用 Special Order 的方式 : 處理嗎? 還是應該譴責或一個雷直接劈死唱片公司的西洋部總監? 市場 : 經營的哲學有太多不是我們樂迷可以瞭解的,只希望那天能出現英明的 : buyer 或心臟夠大的採購主管,這才會是樂迷的福音。 : 宇宙城跟 T-Wave 這兩間我大學時代貢獻最多的唱片行,早已不復存在。 : 何時台北市還能出現一個令人興奮的名字呢? T-wave -> IMPO,Tower -> 有種,各自退到小巷樓上繼續掙扎求生。 如果我們的城市真的始終養不起T-wave和Tower, 那問題恐怕不是幾句譴責或是幾條倒楣西洋部總監的命就可以解決的。 請原諒我這麼說, 但是,走出這個版(其實其他音樂版的情況可能也差不多), 就會發現其實認真聽音樂或知道為何而爽的耳朵,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多。 如果大部分人對搖滾/電音/爵士的印象 都只停留在五月天/芭比/星巴克音樂, 真的是因為聽到滾石/化學兄弟/張柯川以後覺得無法入耳嗎? 還是因為整個大環境(包括賣唱片或做音樂的)沒有提供接觸的管道, 所以才讓大家忽略或是根本沒想過 「阿,原來XX聽起來可以是這樣!」呢? 我覺得也許是互為因果/正回饋的關係。 最後我想說的是, 有些不會變的事就是不會變,而我也無意為這些音樂分出高下。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 不管多久以後,世上也不可能會出現很多計程車邊放Doors邊跑。 但是如果有一天在這個城市流動的可能性(不只是音樂)變少了, 少到沒有一個人會為 the Who/Keith Jarrett 冷汗直流, 少到沒有一個人會為沒有 HMV/Tower/IMPO/有種 而惋惜, 那我們的城市會少了很多精彩... 雖然也不是每人都能聽得見。 謝謝大家看完這篇不知所云的水。:) -- How can you expect to be taken seriousl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6.160.123

推 140.113.68.211 03/10, , 1F
推~
推 140.113.68.211 03/10, 1F

推 140.123.104.53 03/10, , 2F
推!
推 140.123.104.53 03/10, 2F

推 61.228.50.44 03/10, , 3F
推張科川跟祈家瑞!!
推 61.228.50.44 03/10, 3F

推 192.160.35.44 03/10, , 4F
也推一下"張柯川"
推 192.160.35.44 03/10, 4F

推 140.112.25.161 03/11, , 5F
讚!
推 140.112.25.161 03/11, 5F
文章代碼(AID): #10Jb6Ewi (Brit-pop)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21年前, 03/09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3 篇):
5
5
21年前, 03/09
9
9
21年前, 03/07
文章代碼(AID): #10Jb6Ewi (Brit-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