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製科普節目 向國外探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板CTS (華視)作者 (= bbs.shu.edu.tw =)時間16年前 (2009/04/14 20: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 ▅▅▅ |: 華 視 相 關 新 聞 █ █ █▅▅ ─────────────────────────────█▅▅ █ ▅▅█ :|2009年科普節目邁向國際市場工作坊相關新聞 |共1則 台製科普節目 向國外探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 記者李育真/台北報導 2009/04/14台灣立報 你知道果汁機的極限嗎?身穿白色實驗服、有點瘋狂的博士拿出打火機、布 偶、攝影機甚至是最新的iPhone丟入果汁機中,按下開關,實地攪拌給觀眾 看。這種兼具娛樂性、科學性的科普節目廣受歡迎,台灣的科普節目是否也 有機會躍上國際?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熊杰表示,台灣製作過許多優良的科普節目,但 若要將台灣科普知識轉換成國際可以接受的節目,需要多學習國外經驗。為 了協助台灣的自製科普節目躍上國際舞台,世新大學傳播學院與傳播研究所 接受國科會科學教育處委託,昨天起舉辦為期 3天的「2009年科普節目邁向 國際市場工作坊」。 工作坊邀請英國獨立電視製作人Patrick Titley、英國Screenhorse 傳播公 司創意總監Paul Bader、英國里茲大學傳播研究所資深講師 Ian Macdonald 以及英國里茲大學傳播研究所研究員蔡明燁與國內14家傳播業者交流。 先迎合美國口味 英國獨立電視製作人Patrick Titley表示,製作國際化的影片很困難,必須 放大眼光、瞭解各國文化。他直接點明「國際化就是美國化」,為了爭取經 費,必須犧牲製作節目的方式,適應美國市場。「當你為了打入國際市場而 製作科學節目,你必須提供市場所需要的東西。」Patrick 說。 一部受歡迎的科普節目必須具備娛樂與戲劇元素。Patrick 指出:「一開始 先從娛樂元素出發,廣泛地想像製作什麼樣的科普節目,之後再思考放入何 種科學知識。」 需要更多好點子 科學家出身的Paul表示,自己很在乎科學,但為了因應日新月異的電視環境, 需要製作觀眾喜歡的節目。Paul舉例,探索頻道是商業平台,他們只要觀眾 想看的節目,Paul認為只要節目夠吸引人,也可以少一點科學內容。 Paul曾經為探索頻道做節目,節目中有 5個廣告時段,製作人必須加入戲劇 元素,吸引觀眾在廣告後繼續回來觀賞。他認為邀請具有知名度的演員,可 以達到效果。Paul表示,只要想到好的節目點子,就可以在國際頻道播映 3 年,這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有經費就沒問題 華視節目部綜藝中心編審劉希華表示,經費問題與激烈競爭的生態是台灣電 視圈面臨的最大問題。華視必須自負盈虧,無法提供寬裕的製作經費,製作 教育節目經常在商業性與娛樂性之間拉扯。 她說,兒童科普節目不具廣告效益,不景氣更導致教育節目市場萎縮。加上 小朋友的收視習慣是趣味性大於知識性,電視台在成本考量下寧願購買節目。 劉希華認為,台灣技術成熟、人才濟濟,大家充滿工作熱情,如果能夠解決 經費問題,台灣科普節目躍上國際舞台不是問題。 -- ▉▉█ ███ ███ ▉▉█     ▇▇█ ▉▉█ ███ █▅█▉▉█ http://JayWilliam.Pixnet.Net|bbs.shu.edu.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66.138
文章代碼(AID): #19v8PcGR (CTS)
文章代碼(AID): #19v8PcGR (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