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樂與怒

看板China-Rock作者 ( 上升 沉默的你)時間23年前 (2001/11/12 17:3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 (看更多)
 必須承認對於北京的景物我會帶有一種屬於記憶的情感,永遠呈現白色的天空  斑駁,像是從民國初年留下來的牆壁,上面有數十年的大字報痕跡,灰白色調  的適合散步的長直街道,適合迷路的胡同,酒吧的位置,樂隊的燈光,新蓋的  非常非常高的樓房,帶著不同時間的建築並立的畫面,電影剛開始的時候,在  看到螢幕上面熟悉的場景和說話的聲音時,會有一種近似於感動的,想到某些  事情的情緒。  接下來 到底什麼時候開始覺得有點糟糕的說明  大概是電影開始了十幾分鐘的時候,想到的東西是春光乍洩,覺得張婉婷其實  是在進行一種相似的工作,試著去描繪一個距離香港很遙遠,陌生而人們卻不  得不留下來試著去找找什麼東西的城市,可能是因為畫面處理產生的聯想,北  京樂與怒的攝影在很多時候會刻意用曝光來形成影像的不確定感 (不過沒有春 光乍洩的美,運鏡也有些平凡)  也許是為了塑造這樣的氣氛,整部片子的對白大量使用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語彙  (包括官方用語∕標語∕俚語等),並且從頭到尾編排著聰明∕自以為聰明的對  話和幽默,像是  吳彥祖:(指著小商店前面的盜版CD)有沒有墨西哥跳豆?  (墨西哥跳豆 -- 吳彥祖在香港的樂隊名字,電影的一個失敗象徵)  老闆:什麼豆?我這裡有炒豆,黑豆,紅辣椒豆,沒有什麼跳豆  吳彥祖:不是豆,是樂隊,在香港很紅的  老闆:紅不紅不是自己說的,我們這店有賣翻版的,就是紅,沒有賣的,你說     怎麼紅也不算紅 (指著招牌「人民商店」) 人民當家做主!  這一類的對白初次看到還覺得有趣,也會感覺到一種跟這個城市的遙遠距離感  但是當它貫穿著整部電影都是這種風格,用語言來堆砌的結果是失去了北京這  個城市的真實氣氛,而且導致了只能讓人笑一笑的用途。包括報章影評多半會 提到吳彥祖被樂隊的人們稱為港農 -- 香港農民 (套用改革開放後,農民進城 的典故) 但是到了後來也沒有能夠在這一方面作出什麼延伸,只變成一種趣味  性的稱呼而已。 這個描繪北京的努力到最後只剩下一種觀光客式的觀察,(如同吳彥祖手中的  DV -- 然而雖然穿插了許多 DV 拍出來的畫面,但是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了) 觀光客式的觀察並不一定是糟糕的,也可能從這樣的角度去描寫一個故事,但  是張婉婷試圖呈現的卻是一種停留在那個城市的視角,這樣的失敗使得我們發  覺多數的觀眾只是用一種獵奇的角度看待這些畫面,然後發出笑聲。  如果只是這樣,「北京樂與怒」還是可以作為一部有趣的,以北京為背景的搖  滾青春戀愛故事 (都是很好的賣點)(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是這樣想的) 不過在敘  事手法上卻又非常不具說服力,以劇情的重心之一,樂隊試著跟唱片公司簽約  卻發覺唱片公司要的是內在聽話表面保守的樂隊,處理之粗糙像是看一部三流  港劇一樣,完全感覺不到衝突的張力,看不出來耿樂內心的情緒,即使是這樣  的故事跟北京地下樂隊圈子的實際情況已經出入太大太多。  隨後的舒淇跟吳彥祖的愛情戲,耿樂跟父親之間的情感,耿樂在各種夢想破滅  後的哭泣 (坦白說我實在看不出來整個敘事過程裡到底有什麼改變了) 全都以  一種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的造作帶過,彷彿是導演覺得樂隊簽約失敗可以表  現一下理想跟現實的衝突,覺得從老家來到北京組建樂隊那就來段開火車往返  北京的父親跟兒子在車站的相會,種種出自臆測一知半解的編造情節 -- 這並  不糟,而且應該是編劇的才華,但是每一段都顯得刻意,造作,缺乏說服力,  我們看不到轉折,看不到為什麼故事應該這樣推動,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來個  耿樂騎機車撞到卡車死去 (如果說張婉婷是為了向張炬致敬,那我想沒有比這 更無意義的致敬法) (雖然說撞到玉米貨車連結了前面樂隊提到樂隊聚落跟旁  邊農村兩不相干關係的畫面,有一點串聯的趣味) 幾乎只能用片子裡的香港說法:不知所謂 越到後來狗血越多,卻連一點感動也感覺不到 (喪禮的畫面倒是少數有意思的  畫面,穿著黑衣皮褲的數十樂隊哥們圍著墓地站立,非常之哥德) 反而讓人覺  得整部片子已經遠離了一開始試圖去建立的「停留在另外一個城市的視角」,  卻沒有剩下什麼。  編導放了很多象徵的東西,可以被談論的材料也很充分 (香港跟北京,樂隊跟  唱片公司,樂隊跟藝術家,歌舞團跟樂隊,香港歌手和北京樂隊,北京本身的 改革開放問題,老家跟北京,兩組父子關係的對照,可以繼續列上一長串) 但 是建構出來的卻是一部支離破碎的電影,那些偏向背景的段落像是樂隊的演出 酒吧,街道其實是有意思的,但是整個故事的敘事手法卻顯得造作,沒有辦法 去承接這樣的企圖,只留下給影評作文化研究的題材。  電影裡面的角色,耿樂是我覺得最好的一位,耿樂演過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 跟頭髮亂了(管虎),出身美術學院(大陸的美院專出樂隊),帥而有型,也很符  合樂隊的樣子,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北京滾圈樂隊主唱,吳彥祖弱了些,雖然就  香港人的身分來說沒有問題,可是在作為一個樂手的方面,感覺就不是很搭,  舒淇是我覺得最糟糕的,聽到一個應該是北京女生的角色講著台灣腔調的北京  用語,感覺非常的不對。  比較好的一段 (我覺得只有這一段達到一種動人的程度) 是舒淇和耿樂吵架,  隔天在樹下睡著,吳彥祖買了早餐要拿給她,耿樂卻已經蹲下來叫醒舒淇,兩  個人互相抱著,吳彥祖發著呆的把早餐給了另外一位團員然後離開。叫醒女孩  子的動作裡透露出來的氣氛和吳彥祖的部分會合成一種很美麗的片段。  以冷笑話和文化研究說教為主的對白裡,偶而也有佳作:  吳彥祖:我覺得你吃飯跟演唱很像  耿樂:哪裡像?  吳彥祖:都有一個狠勁,狠是不是北京搖滾的特色?  耿樂:不是,是窮 大概就是這樣了,其實滿難過的,用了北京搖滾的背景卻沒能好好的說一個故  事 (至少應該要這樣的吧) 也稍微明白了包括起草的顏峻在內的北京地下搖滾  圈子為什麼聯合聲明退出劇組工作,北京樂與怒的企圖過於巨大,使它既不會  成為一部好的北京搖滾電影,也沒有辦法像春光乍洩那樣描繪出一則遠離香港 的遙遠城市的故事,也不會是一部帶著青春搖滾愛情等要素的賣座片,而敘事 手法的拙劣更使得狗血潑灑不開,連成為一張在週六夜晚的電影票都顯得有一  點無力。  特別是對於曾經用了整整一年去迷戀中國搖滾的我來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50.118
文章代碼(AID): #xxvW-00 (China-Rock)
文章代碼(AID): #xxvW-00 (China-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