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我想問問關於半生緣
轉錄http://www.cuhk.edu.hk/srrsh/drama/dramac.html
以下為節選
我選二零零三年本地「十佳」舞台劇
大概是由於暑假後轉變工作,要費神適應的關係,去年(2003年)看的舞台劇較少,不過
,以六十多齣作品來稍事總結,評選個人心目中的「十佳」,想也有其足夠基礎吧?近
年越來越認為,人總是透過別人的作品來重新發現自己,也即是說,作品好不好看,留
下的是深刻難忘或者是虛幻如煙的印象,除了有其客觀理由外,閱讀者 (觀眾) 的因素
或者是更關鍵的。
這去年「十佳」本地舞台劇,依次如下:
一. 《半生緣》
進念二十面體和中國國家話劇院合作,把張愛玲的名著演繹成這樣有風格的、初叫
人錯愕而終叫人擊節讚賞的作品,真是值得推許為去年魁首。藝術創作的最重要品質是
個性,而正如我在本欄評論中說的,這真是個充滿個性的作品。這裡固然有張愛玲 (不
折不扣的光芒四射的張愛玲),但也有二度演繹的大量空間 (光芒四射的好演員與設計),
其間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處。聰明而勇敢的胡恩威和林奕華,能領導一群傑出的兩岸
藝術工作者,貢獻出這麼一台美麗、可愛的作品,絕對是叫人讚歎的 (光芒四射的好導
演)﹗作品中體現的「辯證的美學」,尤值得觀眾仔細琢磨。
《半生緣》「辯證的美學」
中國國家話劇院、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製作
葵青劇院演藝廳
13-16.11.2003[四場]
[111303]
由於事忙,本年的「中國傳奇」看的作品不算多。而就看過的幾個作品來衡量,最
可觀、最有趣、最勇敢,也最出色的,大概應是《半生緣》了。
林奕華情迷張愛玲多年,正如榮念曾在場刊中寫的,他「在二十多年前已開始不斷
借舞台和張愛玲對話,由《心經》、《怨女》、《列女傳》、《華麗緣》、至《斷章記
》到近年《張愛玲,請留言》,一直到這次和胡恩威合作,……」這多個作品我不是全
都看過,而《半》肯定是我最喜歡的。
喜歡,主要因為這是個充滿個性的作品。中間看出多少人的藝術成就、多少人創作
的心血,然而又看到非常統一的處理。劉若英、廖凡、韓青、丁乃箏、陳立華、海青、
王冰、徐蕾、李蘊杰、果靜林等在舞台上亮相的演員,都工力悉敵,各有可賞之處,張
艾嘉的畫外音唸得漂亮動人,胡恩威的多媒體設計配合得宜……。胡和林奕華的導演風
格固然突出,然而,同樣地鮮明突出的,是原作者張愛玲﹗一個作品能讓每個環節都熠
耀生光,而又互相映襯,共成一體,實在很不容易。而這,絕對是胡與林能找到一個最
合適的舞台樣式之故。
「為了要讓 (小說裏所有細膩的細節) 這特色站到前景來親自對觀眾說話,胡恩威
和我冒了被罵『只會背書』之危,決定將演出的主體放在原著的文字上。」於是,舞台
主要設計是大大的 (胡恩威說是十二呎高四十呎闊) 書櫃、長長的書桌,演員大部份時間
都是坐在書桌後直面觀眾,大唸台詞 (胡恩威說:「劇本的每一句台詞,都是來自小說的
文本。」)﹗當然,這一群好演員對台詞、潛台詞都掌握得宜,在感情、音色、節奏,都
有細膩的處理,其跟一般表演最大的不同,是減損舞台調度。這或許真是尊重張愛玲的
原著文本、突出她的語言力量的最佳辦法。
這當然是一次實驗,而且是聰明而有趣的實驗。惟有對張愛玲的文字既執著而又理
解、對舞台演繹之道既熟悉又勇敢的人,才會有現在的嘗試 (從現實的角度看,這嘗試
也或最合適兩岸三地這麼多藝術家的合作,因為似乎「最省時」)。而這嘗試是成功了。
直面觀眾,不等於演員沒有交流,角色的交流就在語言的輕重快慢與轉接交鋒之間
仔細地開展、張弛;同樣的,坐著說台詞,也不等於完全沒有空間的調度,座位的遠近
間隔,原也有導演的經營,而且觀眾也大可以在充滿形象的語言中間,「看到」豐富的
畫面變化。兩位導演深明以「減損」求「增益」的辯證之道﹗再者,演員一般地不以眼
神交流,一般地沒有身體接觸,一般地沒有調度,但偶然發生的眼神交流與身體相觸,
偶然真的來一些台位變化,就特別有力了。這就是世鈞與曼楨的一段拖手戲 (原著第五
章)非常突出,完全配合世鈞忐忑而興奮的心理,而翠芝挨在世鈞肩上,然後,世鈞說他
們「像兩個闖了禍的小孩」,具體表現他們對婚姻的惶惑不安 (原著第十三章),都是如
此有力的緣故。
以「辯證的美學」來處理表演,於整個戲來看是貫徹始終的。曼璐得知鴻才垂涎曼
楨,又哭又罵地與其吵架,儘管台詞是哭哭啼啼,但丁乃箏 (曼璐) 的表演卻反倒是狂笑,
這也是別致而有力的。以笑表哭,其實往往比真的哭更叫人動容。
結婚十年,戀愛告退而家常日用佔居生活的主體。羅曼蒂克褪成平淡與機械,於是
書櫃轉過背面,成了瑣瑣碎碎的家中雜物,胡恩威這樣的設計不見新奇,但卻簡約得宜
。翠芝與世鈞互相模仿對方講話的一段,別出心裁之餘,也在表演上增加了趣味。從舞
台效果上說,這也能具體地表達夫妻相聚多時,深知對方說話內容與語氣不外如此的意
思(小說中翠芝說:「你這人還有哪一點我不知道得清清楚楚的」),諷諭效果很強烈。
「辯證美學」在最後卻稍有欠缺,這是頗可惜的。世鈞與曼楨重逢,曼楨說:「我
們回不去了﹗」這重要的一句話,一句已足,然而在戲中卻數番重複。多反成弱,不如
以少勝多。這實在可以再加斟酌。
葵青劇院擁有一個旋轉舞台,在這個戲中「只」在觀眾眼前用上一次,那是最後把
書櫃的一邊,那指向文字、指向靈性的一邊,與雜物渾然成堆的現實生活那一邊,互相
對照,那種無可奈何的感慨,盡在不言之中﹗
戲開始前還打趣地用半埋怨的語氣問胡、林兩位怎麼不知檢束,把戲搞得三個多小
時那麼長,且不設中場休息。但看呀看呀,竟趣味盎然地把戲都看完了。這真是難得的
好作品,真虧他們的﹗
(於11月19日上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159.86
推
140.131.30.243 05/26, , 1F
140.131.30.243 05/26, 1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3 篇):
1
1
Drama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