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 芝加哥打鬼 簡介

看板Horror (恐怖片)作者 (想妳念妳)時間19年前 (2006/01/30 08:0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The 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 導演:Dan O'Bannon 編劇:Rudy Ricci    John A. Russo    Russell Streiner 前言: 芝加哥打鬼是錄影帶時期的譯名,很可惜,本片找不到台灣發行的vcd或是dvd (除非是用 錄影帶轉檔) 本片在情節上與對白上,導入了黑色幽默,首開殭屍片恐怖喜劇之先河。 在殭屍電影中,必然是屬於不可錯過之作。 不過,詳細的內容與探討,並不在本篇的範圍。 我打算只做一個簡短的介紹,由於語言障礙,我仍不是很全然地看得懂這部片中的諷刺對 白。 所以,更深入的內容,可以留後探討。 至於本篇,只能由一部電影的「表面」來討論。 劇情: 非常典型、但是精彩的殭屍攻防戰。 描述軍方的化學毒氣在無意見擴散,造成墓地裡上百具屍體全數復活,開始侵略小鎮。 而同時,火葬場外包圍著上百支殭屍,對外道路全部淪陷。 受困在火葬場中的一群龐克族與殯儀館的工作人員該如何脫困? 介紹: 先得介紹本片的來龍去脈,本片與《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確有淵源。 在1978年前後,George A. Romero 正在籌備拍攝《Dawn of the Dead》的時候,《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的催生者之一John A. Russo寫了一本叫做The 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的劇本。 後來卻由獨立製片Tom Fox買下這篇劇本。 (by the way, Tom Fox 是芝加哥打鬼系列 1、2、 4、 5集的製片,4、5集已經在美國發 行Dvd,這個評價 和評論可以參考imdb,我有只介紹前面三部的念頭‧‧‧) 後來則交給本片導演Dan O'Bannon來執導。 Dan看到劇本以後,則是拒絕了這個劇本上寫的來導演。 他覺得本片太像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的續集,而他覺得沒有必要「闖入George A. Romero的勢力範圍」 所以改寫了劇本,添加許多幽默元素。 其實George A. Romero也曾被數次邀約製作本片,不過他並沒有回應。 所以本片就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 對於導演Dan我倒是有一些小意見,他曾擔任異型(Alien)系列的編劇群的行列之一,包 括了我覺得不該被拍成電影的劇本─AVP,他也有參與在內。 當然,AVP拍成這個樣子,導演保羅安德森應該要負非常大的責任。 我對Dan並沒有太大好感,並不如我喜歡其他二線的恐怖電影製片家一般。 然而,他的硬氣和大牌,卻造就了一個很奇特、很不一樣的風格。 這樣的風格,即使沒有Dan O'Bannon也會出現,但是「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卻 是獨一無二的系列作品了。 即使AVP讓我對他印象不好,但是不能忽略他在本片內外的貢獻。 ok,以上的資訊來自imdb。 本作殭屍與成因: 芝加哥打鬼系列中的殭屍最為不同的就是打破了Romero的規則。 摧毀腦部不會死,殭屍不再緩慢行走,開始狂奔、且吃腦不吃肉,殭屍吃腦的原因是可以 驅除復活以後的痛苦。  甚至還會喊叫著「brain」且會與人對答。 在80年代除了少數殭屍片之外,本作的殭屍可以說是顛覆了任何傳統殭屍片的形象。 軍方的生化武器是本作的特色,當然也影響到了電玩惡靈古堡(Bio Hazard)。 相信我,看看本片的結局對殭屍爆發的處理方式就知道了。 用鐵桶包裝的毒氣可以保存非常久,且焚燒感染的屍體所產生的氣體也同樣有使屍體復活 的效用。 效用有多強呢? 連蝴蝶標本都會振翅,更不用說本片第一個讓人驚訝的爆點了。 本片的殭屍,的確是我看過最難處理的,僅次於《新空房禁地》(Dead alive)中的殭屍。 劇情結構、導演手法風格、運鏡: 劇情結構上,複雜之處並不多,主線當然還是建立在與殭屍的攻防戰。 但非常可惜,劇情精彩程度必須扣一點分數。 其實是很致命的一點。 比起幾部經典A級作品,本片就是輸在劇情上不夠特出。 若把殭屍片分成:劇情殭屍片/災難型殭屍片/動作殭屍片;本片應該屬第二類。 跟《活人生吃》(Dawn of the Dead 2004) 一般,都是災難型,而缺乏劇情。 但是本片的內涵與呈現風格、手法,創新程度都不是《活人生吃》可以比擬的。 說一下致命之處,而不落空口白話。 本片劇情雖有鋪陳,但是高潮不夠,也沒有轉折。 過於描寫密閉空間週遭,卻沒有整個大環境敘述之處。 若拔除黑色幽默與殭屍的獨特風格,本片其實是很典型老套的殭屍電影。 最致命的就是缺乏劇情上的高潮。 再加上本片的殭屍戲份實在不多。 其實只要增加數十秒的鏡頭來描寫殭屍,我想會好一點。 特別是殭屍大軍來襲的鏡頭,實在太過於短促。 戲劇效果不足。 但是90分鐘的配置中,並無失宜之處。 包括鋪陳,中段的描述,以及結尾的呼應等等。 剪裁得體,可以說不浪費一分鐘。 導演手法上,本片的喜劇風格出現在殭屍造型與情節上。 會說話的殭屍使本片增添不少趣味。 而特別是本片的配樂,效果營造上,僅次於28 days later,是我見過的電影中數一數二 的。 (另外一部是《Love actually》) 甚至,比之《Dawn of the Dead》的配樂有過之而無不及。 緊張處如毒氣爆發時,有令人繃緊神經之意;而惡搞時,有輕快讓人起舞之感。 特別是畫面與配樂不搭配產生的不協調中的合諧。 看起來很深奧難懂? 其實看看本片就知道了! 即使看過了Evil Dead系列、《Dead alive》、《Shaun of the Dead》等等惡搞胡鬧的恐 怖喜劇,仍然可以感受到本片全然不同的喜劇風格。 在對白上,比較能瞭解美式幽默的人會比較喜歡這部片。 帶點諷刺色彩,不過演員可以發揮的喜感並不多。 不若Evil Dead中的ash或是Dead alive中的Lionel一般的令人印象深刻。 在諷刺《Night of the living Dead》那一段對白,要特別推薦給殭屍片迷。 在運鏡上,在描寫毒氣擴散上十分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除此之外其餘都是平平。 殭屍鏡頭上,則有先前提過的缺點。 最後則是在化妝特效上,本片的化妝特效上,實在有落差之處。 好的地方令人讚嘆,但是不好的地方也是有。 好的地方如:二分之一的女殭屍栩栩如生 但是差的地方:像畫面上充滿殭屍時,可以感覺有一些演員沒有化妝就上場了。 但是整體上來說,仍然是有一定的水準。 結語: 本片推薦給愛看殭屍片、喜好殭屍片的觀眾。 可以看到殭屍片演進之中的軌跡,也是趣味之處。 -- “You are watching 滅人器” 老電影是越陳越香 恐怖電影/小說/老電影 http://www.wretch.cc/blog/eva9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98.177

04/12 20:40, , 1F
推這部XD
04/12 20:40, 1F
文章代碼(AID): #13tLZugQ (Horror)
文章代碼(AID): #13tLZugQ (Ho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