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弒父少年 刺激張作驥拍「父親」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8.03.07
一名少年狂砍父親四十三刀,入獄後卻談笑自若提及殺父往事,令前往輔育院拍攝紀錄片
的導演張作驥不寒而慄。十多年後他仍記憶猶新,決定拍攝一部集結廿支短片的電影「父
親」。
廿年前,張作驥擔任電影「悲情城市」副導,曾與客串演出的作家張大春、詹宏志合作,
這回三人再度結緣為的正是「父親」。
談起自己的父親,這三位中年男子各有故事。詹宏志在「人生一瞬」裡,描述父親的存在
「像一片布景」,他在運送父親遺體的過程中,沉默面對以紅布覆蓋著的父親人形,瞬間
憶起兒時,父親總在夜裡回家,第二天,他看到一床紅被裹著一個聳起的人形,就知道父
親回來了。
張大春在「聆聽父親」一書,細述自己為病中老父擦洗身體的奇異經驗。拍過「美麗時光
」、「蝴蝶」等片的張作驥,則在兩年前父親去世時,意識到支持他走下去的那個寬厚的
肩膀垮了。
張作驥說,面臨父親快速老去的無助感,以及自己也升格當父親的經驗,讓他近幾年,一
直想拍攝有關父親的電影。張大春、詹宏志的故事都令他震撼,正在徵求他們同意,想以
他們的故事為素材拍片。
感懷於台灣現下父子關係的扭曲與疏離,也是刺激他創作的動機之一。一九九二年,在新
竹的一位十四歲國二生,只因為父親平時管教嚴格,且在案發之前搶了少年的酸辣湯喝,
少年竟然砍刺父親四十三刀致死。
張作驥後來前往輔育院拍片時遇見這位面貌清秀的少年,但因為他的殘忍犯行,沒有人願
與他同房,更令張作驥毛骨悚然的是,「少年那毫無悔意的神情。」
張作驥質疑,是什麼樣的社會教育和氛圍,讓逆倫和攜子自殺的案件層出不窮?去年底,
他開始籌拍一系列有關「父親」的劇情短片,他計畫拍攝的短片,每支各五分鐘,除了取
材朱自清經典的「背影」以及張大春、詹宏志的散文,也不乏輕鬆、溫馨的一面,如:「
我的爸爸最愛哭」等喜劇,以重新省思何為「父親」以及父子倫常?希望忙碌的現代人能
停下腳步、藉一句「爸,你好嗎?」的簡單問候,拉近父子距離。
此一系列短片計畫在三月中旬開拍,父親節前夕在電視台公開播映,目前正在尋求企業及
政府相關機構的支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13.130
Indie-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