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17歲天才女導演處女作 【迢迢上學路】勇奪17項國際大獎

看板Indie-Film (獨立電影)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6年前 (2009/05/16 22: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17歲天才女導演處女作 【迢迢上學路】勇奪17項國際大獎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headline/d/a/090513/3/f60.html 一位17歲的伊朗少女能有多大的能耐?伊朗「馬克馬巴夫」最年輕的家族傳人漢娜‧馬可 馬巴夫(Hana Makhmalbaf)在她17歲那年完成個人第一部長片【迢迢上學路】,結合社會 寫實、政治批判與賺人熱淚的劇情,榮獲「柏林影展水晶熊獎」等17項國際大獎肯定,終 於將在本週與台灣觀眾見面。 【迢迢上學路】導演漢娜‧馬可馬巴夫從小在父親的片場長大,深厚的家學淵源、旺盛的 天賦與敏銳的觀察力,七歲便參與電影演出,八歲的短片處女作便入圍盧卡諾影展,14歲 時拍的紀錄片拿下威尼斯影展獎項,17歲時完成個人首部劇情長片作品【迢迢上學路】, 一舉拿下包括柏林影展水晶熊獎最佳影片、柏林影展和平電影獎、羅馬國際電影節聯合國 兒童基金會Unicef特別獎等17項國際大獎,當別人還在少年徬徨,她早已憑著作品中蘊含 的動人力量與社會關懷,征服國際影壇。 問及漢娜為何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優異的表現,她表示生活在伊朗社會,必須承受許多來 自意識形態、政治與社會的莫名壓力,父親穆森歷年來都像個吉普塞人,居無定所地從事 電影拍攝,只為躲避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姐姐莎米拉曾在阿富汗拍攝時遭遇恐怖攻擊, 差點喪命,無論在伊朗或阿富汗,「搞」電影絕不是份平凡簡單的工作,於是她養成以書 寫來釋放壓力的習慣,電影的靈感也應運而生。 伊朗「馬克馬巴夫」家族是電影史上的異數,也是一頁未完的傳奇,這姓氏不但享譽伊朗 ,更揚名國際。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莫屬 ,他也正是漢娜的父親,穆森曾締造超過1000次國際影展參展紀錄,更是國際各大電影節 常勝軍,他有感於伊朗電影教育貧乏,創辦「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Makhmalbaf Film House),從事電影教學工作,作育英才無數。 不只漢娜,穆森的大女兒莎米拉‧馬克馬巴夫(Samria Makhmalbaf)也是國際影壇上赫赫 有名的人物,同樣是17歲便以個人第一部劇情長片【蘋果】(The Apple)入選坎城影展正 式競賽,創下坎城影展史上最年輕的入圍導演紀錄。2000年,莎米拉的第二部劇情長片【 老師的黑板】(The Blackboard)再度入選坎城影展,最後抱回評審團大獎。2003年,莎米 拉推出第三部劇情長片【少女總統】(At Five in the Afternoon),三度入選坎城影展, 再次獲得評審團大獎。隔年更被英國衛報(Guardian)評選為當代40位最佳導演之一。2007 年,莎米拉前往阿富汗拍攝【背馬鞍的男孩】(Two-Legged Horse),在過程中慘遭恐怖攻 擊,導致6人重傷,儘管如此,她在影片完成前都沒離開阿富汗,尖銳的議題果然撼動世 界影壇。 【迢迢上學路】故事描寫天真可愛的小女孩芭緹一心想上學,鄰居小孩跟她說,沒有筆記 本跟鉛筆的小孩是不可以去學校的。不死心的芭緹費了好大勁,籌到買筆記本的錢,用媽 媽的口紅當鉛筆,開心地踏上迢迢上學路!沒想到途中碰到一群男孩,玩起模仿塔利班恐 怖份子的遊戲,用石頭丟她、挖個大窟窿想要活埋她、用槍射她,就像塔利班掃射美國人 一樣…芭緹可以順利逃過這場「恐怖攻擊」,平安找到學校嗎? 【迢迢上學路】將在5/15日於長春戲院獨家上映,即日起購買「上學套票組」,即隨票贈 送台灣五個圖像創作品牌:foufou、台北不來梅、betelnut、bon、不好意思遇到你聯名 創作,誠品獨家販售的限量「Paintrack大全張貼紙」,想搶先擁有台灣最具創意的設計 作品,想一睹17歲天才女導演作品的觀眾,可得把握機會!更多電影資訊與活動訊息請見 【迢迢上學路】官方部落格:www.ffe.com.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06.64
文章代碼(AID): #1A3iZjRU (Indie-Film)
文章代碼(AID): #1A3iZjRU (Indi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