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美國獨立電影的源起與影響力

看板Indie-Film (獨立電影)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2年前 (2013/04/22 16:1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taipeifilmcommission.org/tw/MessageNotice/WorldDet/2758 文/俞聖儀 美國獨立電影是電影史上一個重要的派別,它和法國新浪潮、歐洲及亞洲的藝術電影皆有 帶領潮流、建立新的電影語言的影響力。許多獨立電影的創作者堅持忠於故事、探索嶄新 的敘事手法及強調個人風格,因此對電影藝術的發展以及後代創作者有所啟發,同時對商 業電影體系也起了刺激作用。 許多美國以外的新生代的觀眾,對美國片的印象總是停留在大卡司、大製作、眩目的特效 等類型,而忽視了獨立電影這些小眾藝術家的貢獻。美國獨立電影從40年代就悄悄地在好 萊塢體系以外發展,至1990年代到達巔峰。著名的創作者包括:凱文史密斯、昆汀塔倫提 諾、霍爾哈特萊、陶德索隆德茲、吉米賈木許、史蒂芬索德伯格……等。他們堅持說一個 好故事,重視角色的真實性……樹立了一個另一個聲音。再加上日舞影展在同時期崛起, 並積極支持獨立電影的原創精神,於是一個正式的獨立電影運動在90年代開始了。著名的 影片包括: 史蒂芬索德伯格的《性、謊言、錄影帶》, 昆汀塔倫提諾的 《霸道橫向》 及《黑色追緝令》,賈木許的《天堂陌影》、《神秘火車》,霍爾哈特萊的《關於信任》 及陶德索隆德茲的《歡迎光臨娃娃屋》……等。獨立電影不僅在影展中受到觀眾青睞,在 票房上也小有成就。尤其是一些一線演員(如布魯斯威利)對獨立電影的支持,讓好萊塢 正視這些聲音,而紛紛在90年代、2000年初,開啟旗下的獨立製片部門或子公司,如:新 力經典公司、福斯探照燈影業、派拉蒙經典、華納獨立電影及焦點電影等。 經過十幾、二十年與好萊塢體系的謀合,這些「新的聲音」已經變成美國電影的主流。當 時的一些新秀變成了名導(昆汀塔倫提諾)。當然也有些堅持創作自主的導演在「融合」 的過程中被排擠到好萊塢的門外 。雖然少了大筆資金的加持,但堅持了自己的藝術,繼 續創作,如:賈木許及陶德索隆德。 這些主流或非主流的電影語言,間接地造就了當今 劇情類電視影集的風格, 如受歡迎的影集《廣告狂人》(Mad Men)、《火線》(The Wire) 和《都市女孩》(Girls)等。 而如今,網路及數位科技的發達及普及,讓獨立電影有了新的可能:攝影器材全面的數位 化,價位降低了,個人電腦就可以使用非線性剪接系統而完成整個後製,預算可以更低、 愈來愈多的人可以參與創作。除了好萊塢體系下的獨立電影公司,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的 製作公司隨時隨地在尋找下一個電影鬼才。根據統計,全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獨立電影在 紐約市製作。 然而,低成本及普及性,相對地競爭也十分激烈。這個世代的電影人在創造新的聲音上, 還在摸索階段。 一部份新生代的電影將在四月的翠貝卡影展與紐約觀眾見面。該影展進入了第12年頭,也 逐漸成為紐約客文化活動的重要項目。今年的影展中有53部長片、約60部短片以及特別放 映-80及90年代經典電影系列,再加上青少年創作系列,提供了豐富多元的影像大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63.106
文章代碼(AID): #1HTF6K_Y (Indie-Film)
文章代碼(AID): #1HTF6K_Y (Indi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