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心得] 國片的聲音製作
共 8 篇文章
內容預覽:
最近跟幾位資深的電影前輩聊天,聊到台灣電影音效的品質,他們都不禁搖頭。可能. 他們是好萊塢系統訓練出來的吧,他們對於國片極不清楚的對白聲和過大的背景聲非. 常不敢領教。. 「影像有所謂景深,聲音也是。畫外音往往比對白更能營造出影片的氛圍。」資深的. 電影前輩如是說。電影是由「聲音和影像」所構成。既然
(還有1258個字)
內容預覽:
對電影成音不熟,. 但對唱片製作也算稍有認識。. 就算是單純的雙聲道,. 聲音的位置也不只有左右而已,. 隨後Reverb等空間系效果器的添加,. 再加上EQ頻率的變化,. 雙聲道所呈現出的聆聽感其實可以是3D的,. 有上下、有前景。. 當然,這就要看混音師的功力了。. 我想這點可從一些外片來作借鏡
(還有541個字)
內容預覽:
對於這部分我想提出我的看法. 聲音基本範圍包括 對白 音效 環境 音樂. 現場拍攝沒有錄環境音是錄音師的錯. 混音師也不可能為了這一段聲音跑去現場收音. 人家是個在室內工作的混音師,沒理由出外景收音. 就算這個環境音複雜多元. 他們也會用多重音效混成片子需要的環境音. 假設片子在玉山拍攝. 怎麼能要
(還有339個字)
內容預覽:
其實與其說國內錄音師對於聲音設計方面技術不足. 不如說是國片類型以及導演所影響. 舉咱們侯導為例好了. 侯導正如您所說的擅長場面調度 角色互動少 對白少 鏡頭長. 因為他追求的是一個真實的感覺. 看他的電影就像是在看一個真實的事件一樣. 其實他不太懂聲音的呀!!!!. 他不會要求說這個地方如果有一點
(還有160個字)
內容預覽:
關於音效設計方面我有一些同感. 是因為做聲音最難就在於音效設計. 其實這到各個領域都一樣. 創意最難. 技術很好學會摸熟. 實務經驗時間久了就有. 但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在創意. 不過有賴現代社會進步之賜. 越來越多新導演與新題材的出現. 台灣電影類型也越來越多元化. 台灣電影的聲音設計這環節等級可望大
(還有161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