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國片的聲音製作

看板Indie-Film (獨立電影)作者 (畢製怎麼辦?)時間19年前 (2005/09/09 15:3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8 (看更多)
※ 引述《jimulder (陌日程式)》之銘言: : 「影像有所謂景深,聲音也是。畫外音往往比對白更能營造出影片的氛圍。」資深的 : 電影前輩如是說。電影是由「聲音和影像」所構成。既然拍電影的時候,攝影師會去 : 注意到影像的焦距、物體的前後景深,甚至是構圖的層次感,那為何錄音師與混音師 : 對於聲音的製作就如此的粗製濫造呢? : 想必大家看以前的國片,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對白少,長鏡頭多。鏡頭一長,除非 : 是很擅長場面調度的導演,否則角色的互動就少。如果再沒有對白的話,那麼整部片 : 子除了背景音(也就是沙沙沙的空氣聲)外,幾乎是聽不到任何聲音了。早期的國片 : 就是那種角色對白不多,內心獨白長的又命卻又不願意說出來給觀眾分享,只會站在 : 鏡子前面或是坐在浴缸裡頭抽菸發呆。這樣子的電影,觀眾能夠聽到的聲音層次感自 : 然不多,聽覺的刺激自然大幅降低。 其實與其說國內錄音師對於聲音設計方面技術不足 不如說是國片類型以及導演所影響 舉咱們侯導為例好了 侯導正如您所說的擅長場面調度 角色互動少 對白少 鏡頭長 因為他追求的是一個真實的感覺 看他的電影就像是在看一個真實的事件一樣 其實他不太懂聲音的呀!!!! 他不會要求說這個地方如果有一點什麼聲音的話會好一點 他不會要求這些的呀!!! 我記得我們某個老師有跟我們講過(忘記是廖桑還是誰) 他說某年坎城影展要放侯導的片 放片前一天試片的時候把侯導給找來 請他聽聽看這樣的聲音ok不ok 他覺得莫名奇妙 聽聲音跟他有什麼關係 應該找他的錄音來才是 所以在導演不懂或不要求的情況下 聲音品質也往往是如此了 基本上錄音師混音師很難幫助到什麼 想多加一些聲音說不定還會被要求拿掉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7.154 ※ 編輯: rockid 來自: 61.230.7.154 (09/09 15:44)
文章代碼(AID): #138Jgo26 (Indie-Film)
文章代碼(AID): #138Jgo26 (Indi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