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 《黑暗騎士》
響應活動貼來之前寫的感想文嘍~>w<
(以下有劇情雷)
[網誌圖文版:http://blog.yam.com/kielkiel/article/16353213 (上)
http://blog.yam.com/kielkiel/article/17169375 (下)]
壯闊場面、計中計連環扣,絕無冷場。
從劇情、對白到角色立場,交錯對仗、伏筆隱喻,讓人感動的顫抖。
不論是商業大場面的壯闊畫面呈現,或劇情意喻交錯對仗、計中計連
環扣、重重伏筆層層隱喻,演員演技張力等,各層面都可說是無懈可擊。
【反覆塑造對比。】
從角色立場開始,蝙蝠俠象徵的裏正義、丹特象徵的表正義、以及小丑
的混沌,三者成為一個傾銷的三角。
黑的部分,黑道撐不起場面,但這種不平衡偏差,反而成功造就混沌氣
氛攀升。而白的兩個象徵,蝙蝠俠的立場及感情,本就是站在黑暗中的光明。
丹特,卻真真正正是個純白,這種對比也早就注定他要被染黑的走向...
飾演丹特的亞倫艾克哈特,表現的很好。正因為他有將前段的正義及陽
光詮釋表現,之後白色騎士墮落為黑暗騎士的反差,才能將悲哀氣氛推到頂點。
那樣純潔的丹特,一直讓我想到:「太過純淨的水中,魚無法生存。」
這句話。
於是他的乾淨、純白、深情,越強大的力量,一夕間毀滅後,將他推向
了徹底的反面。
【對比再帶入選擇】
片中用「選擇」,兩種正反來貫穿。
非黑即白,卻又沒有純白或純黑的人事物。
丹特只燒一半的臉,與本來都是正面(陽光純白)的硬幣,在大火中燒出
了一面的黑,互相呼應。
兩只船舶上,壞人與無辜百姓的生命對峙。
瑞秋讓阿福選擇要不要將信交給蝙蝠俠。
瑞秋與丹特的生命選擇。
不斷反覆兩種正反選擇,但每個選擇,都不是絕對的正確。
「你要不是英雄式的犧牲,要不就是活活看自己,變成打也打不死的大
反派...」
利用這層層交結的選擇,讓觀影的情緒也成功緊緊糾結...
【蝙蝠俠布魯斯】
而如果丹特是電車外軌,完全光明的存在。蝙蝠俠便是驅動的電力,強
大而不偏差的動力,在地面下運作。
前些日子才剛看完《頂尖對決》,在裡頭瘋狂的人是克里斯汀貝爾。在
《黑暗騎士》中,他卻演了一個引領軌道的角色。
從反差的角色中,可以見證演員的演技。
克里斯丁有種特殊的抑鬱內斂氣質,這是源自相貌外形,無法更動的。
但不論是《頂》中的瘋狂自我,或是《黑》中的正義存在,他成功做出區別。
他的自信、脆弱;驕傲、不安;冷靜、暴怒;
付予蝙蝠俠與布魯斯一體兩面,人性化的英雄立體形象。
瑞秋的存在、逝去,那封信開啟與否的選擇。
成為他的關鍵。
那封信像潘朵拉的盒子。
若是蝙蝠俠看到信的內容,他還能繼續不動搖的維護正義嗎-
救兩人的選擇時,他當下選擇救瑞秋。(雖然最後被小丑顛倒的講法誆騙)
為了瑞秋也可以放棄當蝙蝠俠,對她說,她是他回到現實、正常的存在、
寄託。但是她那封信裡,寫白她已不願當他的那個存在,而選擇另一人。這信的不
公開不白,便象徵一個希望。
如果看到了信,也許信念會崩潰,她的生命結束,反而讓一切更昇華成
堅定的信念。
外在的攻擊,實體的來自於壞人一方,蝙蝠俠能用肉體強壯去面對;但
是精神的攻堅,不只來自壞人,還有他保護的對象高譚市的居民。
最後一幕敲碎蝙蝠燈,心都碎了。
戈登的孩子純真問道,為什麼要蝙蝠俠去擔這不屬於他的責任。戈登也
只能默默說「他可以承受的...」
多殘酷的責任,多沉重的壓力。
他將對瑞秋的愛,轉換為寄託,顯示出他的脆弱,也讓蝙蝠俠感覺多添了人性。
【交錯環扣的計謀】
彼此交錯纏繞的計謀,也是看TDK很過癮的一點。
沒有特別預設那一方的立場,就像小丑說的:「你不知道那個計畫是什
麼時,便會感到緊張、刺激。」
宛如七戒的預告信,一個具體的目標、搭配上不明的作法,逐步逼近的
危機--指定殺人信,逐一誅殺;高科技分析切入牆壁的子彈指紋,卻又是另一
樁引誘;宣告自己是蝙蝠俠,誘騙小丑;被綁票到警局,卻在警局內引發爆破...
諜對諜計中計的衝擊便更有趣了,幾乎沒有思考時間,一切快速展開。
由於電影角度較偏向蝙蝠俠敘述,所以蝙的計畫還是可以窺見部分。而
我在明,敵在暗。小丑無所顧慮,所以他的計畫反而劇烈強悍。
當他在警局與蝙蝠俠對峙時,小丑狂笑說:「你沒有任何可以威脅我的
東西,就算你的力量再大也沒用!」
小丑的身體被拘束住,所以蝙蝠俠可以痛揍他;但小丑早已怖局好的一
切,瑞秋哈維的雙選擇;警局爆破的暗樁,卻拳拳攻擊到蝙蝠俠的內心。
蝙蝠俠越狠扁他,越是暴怒,都引起小丑更高的快感。因為他那好似亂
無章法的計畫,其實走精細的心理戰攻堅。
將一切玩弄於指掌間,從一開始搶劫銀行時的逐一誅殺夥伴。小丑在現
場除了為讓計畫如他所願,或者說,他自始自終都只為單純享受那種混亂的快
樂。
存在於渾沌中的計畫,朦朧且具體,這種矛盾的衝突,讓人格外感覺壓
迫與緊湊。
【女主角瑞秋】
這篇心得離觀影隔了好一陣子才寫,但我還可以記得小丑的瘋癲、哈維
的反差、蝙蝠俠的矛盾。卻不知道為什麼,女主角的印象卻顯得薄弱,得靠看完
電影後立刻寫的單句筆記去拼湊。
對她的印象,一是在宴會上與小丑對峙;二是留信給蝙蝠俠;三是與哈
維最後的生死對話。
建架在三位男主角間,論意義與象徵都有其重要性。但,劇情卻沒有給
她自己獨立的存在地位。
因為這一點,所以她充滿知性的角色背景無法發揮,只剩下從角色口中
說出的褒贊美貌。但沒有劇情輔助說服,就單純要靠演員自己的外形搏取觀眾的
認可,面對觀眾不同的審美觀時,便難免苛刻而有不滿之聲了。
乍看之下她的背景(共同對抗惡勢力的正義檢察官),感情(能夠果決面
對自己作出選擇),角色(面對生死危難也面不改色)等。都不是以往英雄片慣有的花瓶女
角,卻因為劇情敘述太少(或都偏重於男方),顯得變成另一種薄弱存在。
可惜演員瑪姬屬於氣質型演員,與瑞秋這個角色檢察官的背景本來是有
相合的。
【磅礡宏大的場面】
從逮捕冒牌蝙蝠俠起,正港蝙蝠俠於迴旋停車場直接跳下,開場的強烈
印象造就磅礡的氣勢,之後諸多這種爆破與跳躍飛翔大場面。讓人目不暇給,卻
又不顯突兀,只覺得緊湊。
其中我最喜歡的,分別是醫院爆破、解救人質的廢棄大樓決戰、小丑炸
掉警局在路上狂飆這三大場景。
醫院的爆破,配合小丑的預告威脅,與心理層面結合添造另一層刺激的
緊湊感。而醫院這一景的爆破,據說使用真實中的廢棄大樓,需要一鏡完成,沒
有重來機會。
在這裡也可以看到希斯萊傑的演技,距離不遠的連鎖巨型爆破,危險不
在話下。而在片中,看到的是當小丑到那一刻被焚風微襲的踉蹌,都還是瘋癲的
笑。
入鏡,即化身角色。念及希斯的敬業與精湛演技,既感動又是感慨啊...
第二場景,則在廢大樓中,蝙蝠俠要解救醫院人質的一景。
此處除了敵方的威脅外,友方的誤判、冤枉,造成四面環敵的心理壓迫
。蝙蝠俠運用的大量科技,穿透大樓隔間,將空間感擴大,冰冷的科技畫面,讓
這一幕也非常的有趣。
第三場景,在於小丑計中計扭轉情勢,炸毀警局後,囂張的揚長而出,
與蝙蝠俠在路上狂飆的那段。兩方配合入公路車河的狹窄擁擠,硬拉開速度感,
另外產生一種心理上的破壞感。讓這段成為我喜歡的大場景之一。
【小丑】
不是為了壞或好,就是任神經跳躍在瘋狂邊緣。
一如他形容對蝙蝠俠的執念:「我就像隻追著車跑的小狗,追到了也不
知道要幹嘛?」
他的思維,他的瘋癲,到每一個舉措-都不在界內。
沒有人可以控制的了他,不受所有的規範限制。
他成了一種跳脫世間的存在。
茲意妄為、天馬行空,
如同他講的,不考慮不計畫,因為所有的一切他都不曾放在心上。
玩弄這世界,也只是隨意。
當他多次講不同的臉部疤痕原因,
對黑道老大說是父親施暴;
對瑞秋說是為了安慰妻子;
在壓倒蝙蝠俠時,本來也要說一個理由,但被蝙蝠俠打倒沒機會說,
否則他應該還會再編一個出來。
他成功塑造出瘋狂的感覺,甚至會讓人認為那就是他自己割的。
他的瘋癲,要與眾不同的跳躍思維。
他的自由、狂放,成為世間獨特存在。
吸引了小丑眾中將他奉為神祇,願在體內埋藏手機炸彈的信徒,同時
也深深吸引觀眾所有目光。
希斯充分演活這角色,只能用戲精來形容他。
不只演技,覺得他從腔調到指尖,成功塑造出一個角色的靈魂。每當
小丑邊舔唇邊吞嚥講話時,自然會引起的寒顫。甚至連站在那裡,取鏡一隅,乍
見背影肩膀的微傾,就是強烈存在。明明白白,完全成為小丑化身。
化妝也完全襯托,不像真的小丑一樣濃豔。淡淡地還是看的底色皺紋
,不均勻的,還有一張大大裂開的唇,繪上如血的色澤。
過往的蝙蝠俠小丑,有著歡樂式的瘋癲,隱隱約約與一般正常馬戲小丑
還有近似。
希斯的小丑妝,較偏向黑色瘋狂多了點,他的演技他的氣質與妝扮完全
融合,產生最獨特的搶眼。
希斯的小丑也是這部片的主角,當仁不讓。
向「小丑」希斯萊傑致敬-
小丑已深深烙印了希斯萊傑的名字,永遠活在觀眾的心中。
--
WEb : http://blog.yam.com/kielkiel
BBs : telnet://bs2.to SD_kiel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kielkiel
鮮網專欄:
http://myfreshnet.com/BIG5/literature/indextext.asp?free=10019370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7.132.134
推
06/18 03:41, , 1F
06/18 03:41, 1F
→
06/20 01:45, , 2F
06/20 01:45, 2F
Nolan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