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 TDKR - 束縛以及掙脫(討論三部)(雷)
習慣上評論影片的方式,就我而言仍然傾向意象傳遞(隱喻)上,所以會分列幾點並
解且分析。通常我把一部好的影片看作一首好詩,而黑暗騎士三部曲對我而言是一首長詩
,諾蘭兄弟(以及製作團隊)則是一位非常好的詩人。
或許我無法真正將所有電影內的細微資訊都清楚解釋,但對我而言,這三部曲是我的
一個轉捩點,我花了七年從未成年到終於成年,去感受體驗這一首詩帶給我的快樂以及痛
楚,所以我得花一些時間好好把我所看到的資訊分享給大家。
對我而言克里斯夫諾蘭即是我截至目前為止最為讚嘆的導演(還有一位是吉勒摩戴托
羅),我一直很想在三部曲的結束寫一篇影評,專心的訴說我在其中的所見所聞,而我如
今真正做了,因為在電影中曾經有一個願意為了一個城市付出所有的「人」,因為這三部
曲讓我能夠相信,所謂善的本質。當然我也得說,我是真正熱愛諾蘭兄弟出品的電影,他
們真正是才華洋溢的血緣。
那以下便是總結三部曲的分析討論。部分已經在電影版以及個人部落格發表過,但皆
已重新做一個整理。
標籤:恐懼、謊言、束縛、壓抑、攀越、憤怒、復仇、公平
不負責任標籤:萌少爺,翹臀貓,稻草人彩蛋,崇拜導演的言論
◎ 束縛以及掙脫
在《黎明升起》中,反派角色「班恩」的面具,到後來解釋其是為了壓抑自己受傷的
苦痛,這裡便讓我有一種束縛,並非被面具束縛,而是被「傷痛」束縛。這種傷痛的束縛
反而給了班恩更加堅定的志向,他的偉大愛情,那也是他逃不出的牢,因為只有她了,連
拯救他離開地牢的男人都將他視作怪物,因為他的「傷痛」,可米蘭達卻接納他,愛他,
這正是被他的傷痛所束縛,被愛給綁住。
把畫面移到主角偉恩身上。先是八年的時間不曾公開露面,曾經叱?高譚的少爺如今
變成了半殘人士(儘管本來多年的內傷應該就讓他能領殘障證明了),被過往的輝煌給綁
住。但這裡的輝煌並非那種成就,而是「被需要的感覺」。在八年後由一開始局長帶出的
背景,可以得知在高譚市以謊言造成的和平之下,已經有人們開始認為他們不再需要「蝙
蝠俠」了。偉恩失去了自己的摯愛,替罪惡之人擔下惡名,被警察追緝,獨自一人的他,
幾乎將要溺斃在自己吐出的泡沫之中。
然而貓女的出現給了他契機,讓他接觸外界的世界,而局長的受傷也讓他意識到有邪
惡勢力正在入侵。但起初我相信各位觀影人都知道,他感覺起來只有「憤怒」,大概有一
種「老子都已經失去這麼多你們還來搗亂」的憤怒,他仍然被困在那個他自己製造出的泡
沫之中,走不出瑞秋的死,走不出輸給小丑(扭曲了正義之人的心)的困境,並且他們的
和平建立在虛妄的花之上,注定壓垮那一朵花而重重墜落──班恩一夥人毀滅了高譚市偽
裝起的和平。
可是僅僅是憤怒是不夠的,憤怒會形成束縛,讓自己束手無策。如同班恩所說的蝙蝠
俠像是個小夥子一樣用盡全力攻擊,因為他的憤怒,他不再被需要的無助,多年在悲傷之
中度日的他的憤怒,終於影響了他的思維,成了他被班恩擊倒,扔到井裡的其中一個相當
大的原因。
在井牢裡,同樣的也是束縛,他只能透過一台電視觀看世界,觀看他的世界正在傾頹
,而人心動搖,失去了信仰的高譚市民正在邁向毀滅。雖然在電影裡沒有很清楚的拍攝到
,但班恩那一句「你們其中一位匿名人士有著引爆器」,以及他要偉恩看著高譚市毀滅,
但卻不僅僅只是身體,而是從心靈靈魂開始,從內而外的瓦解。讓他絕望。這在我看來班
恩他們的做法,即是毀去「被安逸束縛的人心」,引爆了所謂人心最初的惡。在許多作品
中都曾探討過這人性的問題,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主角的母親告訴了
其中一個人藏匿刀器的所在,但其實根本甚麼也沒說,就引來了爭端。
而讓我最直接感受到「束縛」的,即是那根「繩子」。雖然我一開始就覺得那繩子太
短了,本來就不該跳得過,不過之後又想到,要是沒有繩子,失敗之後就是直接摔到底部
粉身碎骨,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有根繩子,至少還能活下來。在醫生和偉恩的談話,關於「
畏懼死亡」,正是激發潛能的最強大因素,也可以對應到「繩子」,因為擁有了束縛住自
己生命的繩子,不會死,但也逃不出去。而不會死這一點,反而加深了人們安逸的感覺,
進而沒有那種「後頭有獅子快跑」的腎上腺素激發。
偉恩不害怕死亡,甚至《黎明升起》中不斷提到他「想死」,也是他之所以和班恩他
們截然不同的地方。班恩他們也體驗過接近死亡的感覺,因為害怕死亡而逃脫的力量極為
強大。偉恩在逃出井之前,在「卸下那繩子」的當下,我眼眶就不能抑制的泛淚,那代表
了他逃脫了所謂束縛,被「蝙蝠俠」以及「蝙蝠俠所造成的過往」綑綁,他終究還不是蝙
蝠俠,他就是個兩面人。而在最後他逃出了井,解開了束縛,也能真正成為「蝙蝠俠」,
這個身分在此已不再是他的束縛。
而我想束縛和責任還是有其區別的,即使兩者都一樣有機會將你窒息,但束縛是一種
緊迫的壓縮,彷彿你用力握緊手中的寶特瓶,會讓裏頭的空氣逃出(被束縛而激發的力量
),和後來我認蝙蝠俠和偉恩已經不再掙扎,進而承擔的責任不同。當然拯救高譚市一直
以來都是偉恩自認為的責任,只是我一直認為他雖然認為這是責任,但同時對他而言,蝙
蝠俠這個身分也把他綁住,是一種掐緊脖子的窒息感,那會帶來的是痛苦。他當然願意為
了高譚而死,只是我一直覺得在第三集後段之前的他,是被「蝙蝠俠的面具」綁住了,痛
苦以及寧靜仍然有其差異。而束縛在於你不可能放下,責任在於當目前的責任已了,便能
自由的放下。
這裡得岔出去提到第二集,在第二集中,哈維丹特的正義感也成了他終究崩潰的束縛
,在原先的認知以及「自我」被小丑摧毀的瞬間,那束縛終究壓碎了他,他就再也不是那
個「英雄」了。我想這正是所謂「責任」以及「束縛」的差異,當有件事情你能為之心甘
情願付出性命(對於布魯斯偉恩而言,那件事情即是高譚市),你願意從容赴死,而不是
痛苦的被人拿著槍抵著太陽穴,逼你替別人去死。當哈維丹特看見了燒毀的硬幣,摯愛之
人的死去,他被正義感所束縛住,卻又被失去的的痛楚狠狠綁住,他無法掙脫以致於窒息
──成為了雙面人。
責任原本就帶著束縛的性質,那就像是一根繩子,上帝給了你那根繩子,你可以選擇
用那根繩子,丟下懸崖拯救一個垂死的生命,你也可以用那根繩子綁成圈套,將自己的脖
子掛上成為裝飾品。一切取決於「自我」的認知。當「自我」的認知不斷喪失,原先認為
的正義都不再是正義的同時,若無法控制住自己內心的絕望野獸,那麼等它脫牢之時,便
也是你喪命之刻。你將成為一個你從前絕對不願意變成的人。
在此我想應該提出三部曲中很重要的主題:恐懼。
第一集中,小男孩被蝙蝠蒙蔽住雙眼,每每夢靨,在舞台劇上的他看見了自我的恐懼
,卻意外導致了父母死於槍擊搶案。以至於長大後的他仍然有著那分恐懼,這不就是忍者
大師一直提起的,被恐懼所束縛嗎?
忍者大師訓練了布魯斯偉恩,抵擋恐懼的不二法門:成為恐懼的本身。於是布魯斯偉
恩成為暗夜的使者,選擇了「蝙蝠」這蟄伏於黑夜的意象。但在第一集時他是抵擋了自我
的恐懼,逃脫束縛,在第二集的最終,當瑞秋之死,小丑遞出的繩子終於將善良的騎士殺
死,他被迫作出抉擇:是成就自己最初的理想,又或者是乾脆放棄高譚市?
我們當然都知道,他做出了那悲劇英雄的抉擇,他擔負了背叛者,罪惡的化身,將高
譚市置於以謊言凝結的薄冰之上,自己也被那網給困住,以此換取和平的代價。
在第一集中,布魯斯偉恩以蝙蝠俠克服了自我的恐懼,在第二集,小丑以彷彿一場意
外,突然降臨遊戲人間的純粹惡意,忽然就將布魯斯偉恩推至另一種恐懼:被他人痛恨。
而他擔負了這恐懼,隱身於黑暗之中,只為了高譚市。然而高譚市究竟變好了嗎?這在第
三集的開頭便能清楚的知曉。
第三集的畫面以薄冰似的深藍破碎作為開始,戈登在「說謊」的同時,便象徵了一種
恐懼,一種束縛,那是處於薄冰上的高譚市,終究會因為謊言的薄冰破碎而陷入深淵之中
。儘管班恩他們只不過是催化,假借自由的名義,但事實上在高譚市被謊言牢固的和平之
中,有多少罪惡正在暗潮洶湧,等待哪一日突破牆籬?
蝙蝠俠在第二集決定真正化身黑暗,被所有給恐懼痛恨,以促成哈維丹特這位「官方
英雄」的誕生。高譚市的假象和平,只仰賴幾個人編織的巨大謊言,市民並未有真正參與
,真正理解和平以及公正的過程,只在忽然之間,被引導至薄冰上。
高譚市靠著哈維丹特的法案建立起虛妄的平靜,就像是在《黎明升起》中出現了多次
的「薄冰」一樣,你踩上去,你給了自己信心,你能通過,你不會死。但你還是「得死」
,因為你踩在一點點失衡就會破碎的薄冰之上,高譚市這八年就是如履薄冰的和平,只要
一加壓,就一起墜入深淵了。我認為在薄冰上的高譚市,蝙蝠俠以及戈登的謊言,是一種
我知道不能再說謊了,可是如果這能帶來和平,如果這可以終止動亂,我們再試試看,我
們再往前踏一步,我們應該不會墜落吧……的這種感覺。
而願意踩在薄冰上的他們,和蝙蝠俠所說的「這個地方需要英雄」呼應,即使脆弱,
但那是信仰,那是讓眾人相信會有黎明升起,還有希望的唯一方法。他們需要英雄。其實
正準確的來說,我認為電影帶給觀影者一個思考方向,人們究竟需不需要英雄?而英雄的
存在會不會正式這個城市被壓抑的象徵?因為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東西擋在所有人面前
。可是人們確實是需要英雄。需要一個存在內心的英雄,最後蝙蝠俠成為了一個象徵(姑
且不論會否是羅賓真正繼承了蝙蝠俠變成蝙蝠俠的可能性),偉恩所希望的也終於達成了
──高譚市的人們改變了,他們心中開始有一個信仰,那是一個道德量尺,是使這個城市
不再腐化下去的規範。
從《黎明升起》一開始班恩那所有人都敵不過他的「絕對暴力」,引起市民對於他的
恐懼,對於自己即將喪命的恐懼,在橋另一端的警察對於炸彈以及上司的恐懼,衍生至後
來蝙蝠俠再出,警察人民勇敢對抗班恩等的畫面,都顯示出了這壓抑已內化成了人民內心
的規範,人民自主的不再自私,為了他人勇敢,每個人都能成為英雄,儘管你只是做了一
件所有人都認為那「最小的事」,而這不是第二集結尾,第三集前段,那用謊言凝聚起的
和平。謊言的和平就像是被緊緊壓縮的保特瓶,最後的下場只是被扭曲,這必須讓高譚市
的人心有所醒悟,讓他們體驗過「恐懼」,以及恐懼引發的種種事項,如此一來才能了解
為何需要替他人付出,而不是眼睜睜看著底層人民受苦。若不經過這個階段,讓束縛不再
僅僅只是束縛,而是一種責任,那麼高譚市永遠都會是影武者聯盟口中所說的那「充滿罪
惡的都市」,布魯斯偉恩以及蝙蝠俠的努力也就全都白費了。
在這裡得談到在第三集中大量出現關於「公平」的意象,以及摧毀,逃脫束縛的方式
。即使在第三集中,反派並非真正需要公平,而是需要這個假象,來達到自己動亂高譚市
的目的。但在電影中,監獄,金融業,階級意識。這些上對下的關係,建立在謊言的和平
,都是一種不公,都是一種壓抑,是下層長期仰望富有的高譚上流市民的憤怒,以致於班
恩一夥人利用這一點,來到高譚市,摧毀掉聯盟認為「罪有應得」的高譚市民。(之所以
是利用,我認為班恩等人一開始並非有意想要真正使城市動亂,理由是在戈登被帶至下水
道時,班恩問了帶他前來的人為何要將他帶來,並且拿走了原本並非意料之中的,戈登的
信,於是我認為這並非一開始就決定好的。)
儘管知道高譚市不夠好,布魯斯偉恩也不是一次表達過他厭惡高譚市上流階層的腐敗
,但在第一集中,他曾請求過忍者大師放過高譚市,高譚市中仍然有好人。這就像是索多
瑪城的天火,終究找不出上帝所要求的義人,因此被天使毀滅。不同的是這一次沒上帝願
意等待義人的出現,蝙蝠俠只能靠著自己以及夥伴的力量,阻擋這些「天火」。即使高譚
市曾經背叛過他,曾經傷害過他,可這一切他都容許了,即使他最恐懼被他人痛恨,但他
仍然承受了,並且只希望這個城市更好,他深深眷戀他的城市,儘管他知道城市之中有許
多惡,從頭到尾仍然如此。他挺身而出抵擋天火,一次,兩次,三次,一直到自我都快被
摧毀了,他還是走了出來,從那個井,從再生池,一再變成另一個人更「好」的人。也讓
他跟著相信高譚市終究能夠變好。
前面提到過,布魯斯偉恩在第三集中,爬出了井,重新拾回了對死亡的恐懼(反面而
言,正是對生命的熱情),他真正成為了蝙蝠俠,而不再像是第一集他告訴瑞秋的:「那
只是一部份的我。」你要怎麼在使用武器的過程中同時又排斥武器?如此一來你便無法真
正善用它。從再生池「重生」的布魯斯偉恩,脫胎於第二集中挫敗的深深憤怒,在第二集
後他回歸到第一集的憤怒,對於無能為力的自己,對於高譚市的腐敗,拖垮了他的心。
忍者大師在第一集不斷提醒布魯斯偉恩,憤怒會困住自己,然而在我看來,忍者大師
也終究沒有逃脫憤怒的束縛,在第一集到了第三集,不論是他的繼承者,又或者是他的本
身,終點都沒有得到救贖。因為用「復仇」的方式,正如阿福所說,是沒有辦法終止憤怒
的,只會加深你無處可去的無助,繼而將憤怒發洩在他人身上,假「解放」之名。
而很有趣的是,影武者聯盟以一朵藍色花苗提煉出迷藥,製造出人們心中的恐懼,進
而使他們彼此攻擊,達到混亂,在第三集同樣是以此作為侵略的方式。他們「製造了恐懼
。」,但即使他們製造出恐懼,忍者大師以及其後繼之人,也仍然沒有克服恐懼。這可以
從第三集班恩被放逐於影武者聯盟這點看出,忍者大師的女兒在最後訴說的:「我父親在
他身上只看見了我母親被這個地獄折磨的景象。」那就是恐懼,而身為影武者聯盟的導師
,卻仍然服膺於恐懼憤怒之下。
但在第三集,布魯斯恩偉恩(蝙蝠俠)卻克服了憤怒,他以「不殺」作為自我的規束
,他在第一集知道了復仇並無法真正解決憤怒,必須以其他的方式,這正區別了他與哈維
丹特的不同。在第三集的開始他相當憤怒,我認為已經幾乎難以控制自己心中的黑暗,以
致於被班恩狠狠擊退。但在最後,他仍然拾起了自己的信念,而這一次不再是剛成為蝙蝠
俠的茫然,而已經能夠勇敢面對自我的黑暗,去面對恐懼,在最後我想蝙蝠俠已經不再是
「成為恐懼的本身」。
「恐懼」這個詞很有趣,在第三集的再生池中頻繁出現。醫生對偉恩說:「恐懼是他
的失敗原因。」,偉恩回應:「我不恐懼。」而醫生接著回答:「要怎麼用最快的速度,
持續不懈的戰鬥,而不感到疲倦,對於生命最基本的熱情(恐懼死亡)都不再擁有的時候
。」(我只是把我記得的意象表達,沒有辦法整句抄上來)。醫生所說偉恩喪失了對死亡
的恐懼,正是他的敗因,而我想在最後蝙蝠俠不再是恐懼本身,已經成為高譚市中,恐懼
曾經有過這麼腐敗的日子的印記,而這印記也深深烙印於倖存者的心中。布魯斯偉恩真正
成為了蝙蝠俠──也終於真正放下了他。
最後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台詞好了,其實很多台詞都很棒,諾蘭兄弟真的是一對被神眷
顧的優良基因。貓女和蝙蝠俠談論的這段話,真的可以做為我上面所說,布魯斯偉恩在最
後終於真正成為蝙蝠俠的表示:
“You don’t owe these people anymore. You’ve given them everything.”
“Not everything. Not yet.”
當然又免不了分析一下文法結構,貓女所說的「所有」,並非真正的所有,而是「這
麼多」,但蝙蝠俠(偉恩)所回應的卻是「真正的全部」。「非得把命也奉獻給這城市」
的蝙蝠俠,在最終部所出這一句話,我真的相當感傷。因為在最後一部曲我想他已經真正
能脫離那被壓抑,被傷害,被背離的痛苦(我一直認為二部曲他就是一直處於非常非常非
常非常憤怒的狀態),但在最後他卻能平靜穩定的說出那一句「我付出的遠遠不夠」。而
最後他的希望也沒有落空,高譚市建立起蝙蝠俠的雕像(象徵希望),那慢慢深植所有人
心中的正義公理良心,我相信正是偉恩一直以來所渴求的。
布魯斯偉恩在暫時失去了所有財產,車也被拖吊(象徵高譚市失去了金錢即失去了所
有),在約翰的車上跟他訴說,自己起先是想要製造一個理想,這在第一集也提過,一個
象徵,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變成蝙蝠俠」,這不正是一種突破壓抑,摧毀階級的方式嗎?
只不過這方式是更溫柔,並且循序漸進的。
從戈登小時候給予布魯斯偉恩的外套,讓他確信世界可以繼續下去的這點,可以看出
他也是希望讓這個世界的人們可以相信,還有明天。呼應黎明升起的意思,黑夜降臨,接
著便是日光照耀。蝙蝠俠起先是希望能夠使蝙蝠俠這個身分深植所有人心中,在班恩一行
人的行動之中,透過像是法庭看似合公義實則虛設(法官:你要流亡還是死刑?死刑──
以流亡的形式。)(我認為在此翻譯成流亡比較有趣,雖然本義都一樣是離開所在地而逃
往他處,但流亡也可以做為「死亡」來解釋,這比起放逐更有意思。這個翻譯更能暗示「
不管怎樣你都得死」的趣味性)。透過公開宣示戈登以及蝙蝠俠的謊言,破壞了「監獄」
,在許多革命中,拆監獄都是一個最基礎的動作,因為那象徵了「上對下的壓制」,那是
一種「不公平」。不過其實在電影中我認為班尼他們只不過是要釋放那些罪犯,讓整個城
市更混亂,更符合他們心目中「高譚市沒有人是無辜的」這種言論,摧毀階級謊言這種說
法,只不過是給予他們施行暴力的合理性罷了(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你之名!)這種
摧毀階級和布魯斯偉恩追求的畢竟截然不同,也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接著必須私心一下安海瑟威演出的貓女,我真的很喜歡安海瑟威(其實諾蘭選的演員
我多半都很喜歡)。在《黎明升起》的貓女主軸圍繞在「消除過往」上,她被階級所壓抑
,被迫去偷竊,而記錄無法洗掉,她再也不能變回正常人。階級的壓抑使她將偉恩帶給班
恩,眼睜睜看著偉恩的頹敗,離去時那震驚抱歉的眼神,更是顯示了她的心,也是為何到
最後偉恩仍然相信她的原因,一顆善良的心。
在第三部中一直有點出貓女的善良,她守護下級階層的人,因為她的出身,她被體制
壓抑,無法成為正常人,也再也不可能成為正常人,所以她一開始會對偉恩說「風暴即將
來臨」。我想一開始的她是真的認為這麼做可以讓她自己得到救贖。但很顯然到了後來,
她意識到這種毀壞並非她所想要的,她愛這裡,她其實有能力逃走,可是她沒有,她一直
在這裡,守著自己的小小公寓。在她看到一個公寓被毀壞,她說:「這曾經是別人的家。
」朋友對她說「現在這裡是大家的家。」,我想安海瑟薇的演技真正非常好,那種脆弱難
堪(被自己信仰的無階級所背叛的難堪),她或許也只是想要一個平常的家,一個能夠溫
暖她的地方而已。而她卻幫助了班恩等人摧毀高譚市(儘管或許起初並非刻意)。所以到
最後她也為了自己,為了蝙蝠俠留在城市,為了人民而戰。
儘管到最後她還是希望蝙蝠俠快點和她離開,可是蝙蝠俠並沒有,而她也沒有如她嘴
上所說的逃開。她留下了。我想這正是蝙蝠俠對他之後能慢慢敞開心房的原因,那顆善良
的心。
再來說一下警方在橋上的行徑,因為恐懼,所以不願意違抗命令,直接導致了約翰離
開警界跟隨蝙蝠俠,我認為約翰(羅賓)在這裡的轉折相當完整,從一開始和警方格格不
入(只有戈登讚許),到後來發現連戈登都不是真正那麼坦然(進而離開),警戒政府有
政府的規則,而蝙蝠俠等英雄即是「破壞規矩」的人,我想在這裡可以看出「知法犯法」
的他們,但卻不是殺人如麻(但不否認危及到高譚的話蝙蝠俠應該毫不手軟),正因為他
們深知法治的壓抑,好人不斷的被傷害,壞人卻總能逍遙法外,所以寧願自己變成罪犯,
也要守住自己心中的正義。
當規則束縛了好人,讚揚了壞人之時,正義不被伸張,唯有自己找到出路。而每個人
的出路都有所不同,忍者大師以及他的後繼以「復仇」作為出路,哈維丹特以「機率(瘋
狂)」作為出路,蝙蝠俠(布魯斯偉恩以及或許能成為他後繼的羅賓)以「公理」作為出
路,這正是他們之所以與黑暗的化身──蝙蝠俠區隔的原因。(並非復仇,而是喚醒眾人
心中的良知正義)
(我想這裡要解釋一下,我一直在思索一個精準的詞彙能夠描述蝙蝠俠的性質,但我
發現我的辭彙以及表達能力侷限,我無法真正想到一個辭彙表達。即使我左思右想以「公
理」最為理想的詞,但我仍然覺得有那麼一丁點不對勁,可是能力限制我真的想不到別的
詞了)
在第一集中,忍者大師要求布魯斯偉恩爬上高山,有路人甲要他放棄這個念頭,而他
沒有。他攀上去了,即使冰冷痛苦,為了尋求自己心中真正所望。那座高山,我想便意味
著一座難以攀越的高山,布魯斯偉恩在第一集跨過了,在第二集墜落了,但在第三集他又
一次爬過山峰。忍者大師卻沒有,他的後繼也沒有,哈維丹特沒有。蝙蝠俠真正拯救了高
譚市,布魯斯偉恩完成了父親所未完成的宏願。在第一集的一開始,布魯斯偉恩的父親告
訴他:「高譚市幫助了偉恩集團很多。」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小小善良的種子,而那顆種
子最終發芽茁壯,偉大到能夠替整個高譚市抵擋火燒的太陽,成為眾人心中願景,一個過
往罪惡的印記,提醒自己的標誌。
那是為了高譚市願意付出一切的蝙蝠俠。
終究不再只是蟄伏於黑夜,能在白日與警察人民共同並肩的蝙蝠俠。
◎ 結論
在結論之前我要先喊一下,三部曲中我最喜愛的仍然是布魯斯偉恩,萌少爺的魅力只
有隨著年紀愈發嚴重的傾向。阿福在最後一集充分點出了所謂催淚這件事情。稻草人根本
就是諾蘭特殊彩蛋。安海瑟威飾演的貓女真是翹臀性感。好了,讓我們往結論看去。
人性,是一個艱深難考的問題,我相信如果真正看完我上述長到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
小小分析,可以知道我很少談到第二集的內容。主要原因是第二集扭曲的正義,覆蓋的謊
言,清明的瘋狂,有太多能探究以及不能探究的。
文字是一項很有趣的東西,可以說服他人相信書寫者,而我將一部好電影看作一首好
詩,分析意象的同時也正是在說服觀者「相信我」,然而第二集中太多我不能夠訴說的內
容。這在於我認為小丑代表的是純粹而絕對的惡意,請容我私心提起北歐神話中的邪神「
洛基」,你很難知道他究竟想做些什麼,或許他現在就只是想要做點什麼,但一旦他做了
什麼,都是有著相當精密謹慎的思量,這是純粹惡意的恐怖,因為他便是惡意的本身。
這裡我想要稍微引述在《伊藤潤二恐怖漫畫精選集》,某一篇,有過一位人士評論伊
藤潤二的恐怖在於他描繪的正是「恐怖本身」,你要怎麼去述說這件事情?在夏宇《繼續
討論厭煩》中有一句詩句:「您要怎麼形容橘子的味道呢/我們只能說/有些味道像橘子
。」
我對於這個角色的塑造,對於演員,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這使
我決定不去談論他的瘋狂他的惡意,那或許正是最值得討論的部分之一,但我相信在我討
論了這麼多關於他的事情之後,他或許會笑著說:「Why so serious?」,我希望把他的
故事留給各位自行想像,而不是用我的瘋狂去引導各位相信我對於這位偉大角色的說法。
對我而言,三部曲中,第一部很熱血青春,第二部則真正難以取代,但第三部卻是我
哭最慘的一部,或許這是對於總系列的結束的感觸,但我認為在那一句“Not
everything. Not yet.”由布魯斯偉恩,由蝙蝠俠說出口的當下,我是真正感動到近乎痛
楚的戰慄,我很少在看一部作品的最後能夠有這一種難以克制的感動,我真正在諾蘭的電
影中「看見了蝙蝠俠」,看見了光明,看見了黎明升起。第二部的題材本身已經讓人目眩
神迷,但「三部曲」終究需要一個「終結」,而我想最後我能在電影中看見蝙蝠俠和偉恩
之間一直以來的束縛,蝙蝠俠以及始終不願意全然相信他的高譚市,高譚市腐敗的人心,
都在這最後一部做了一個能夠被銘心的總結。我想這真的是一個總結,但也是一個開啟,
最後我想要再次引述夏宇的詩作,原本我想將這一段詩作為標題,但最後仍然選擇將它放
在這裡做一個總結,收錄於夏宇《Salsa》〈將冰冷/喧鬧/痛楚分開的〉:
因此
向高空走索人借走他的軟鞋與緊身衣
除了那條繩索
因為愛人們較傾向於弧線
或是拋物線
為了那種拋擲的降落以及
突然的到達
因為離開已經無效但是到達仍然神秘。
即使最後布魯斯偉恩離開了,但蝙蝠俠沒有走,精神已經留在高譚市,離開是沒有用
了,過程艱辛曲折痛苦,曾無聲嚎哭,但終究神祕地抵達了。抵達了他所想要的結果。
從2008年黑暗騎士上映,我便決定要為了這個我從小學一直愛到現在的導演的電影做
一個自我的分析討論,我希望的並不是所有人順著我的意識,而是能夠自己思考電影中的
橋段。所謂詩作中的隱喻,即是就連詩人自我解釋也只會變成誤導,但各種誤導,還是能
夠抵達自己所需要的地點,離開已經無效,可是到達終點這件事情,依然神祕並且必要。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我愛諾蘭兄弟,我愛黑暗騎士三部曲。謝謝各位願意看到這裡的
人,寫了這小評論分析(雖然真的有點長),真的是完成了我一直以來想要做的一件懸念
。
--
舉槍上膛
http://urmygod.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8.14
※ 編輯: urmygod 來自: 203.73.158.14 (07/25 23:52)
推
07/25 23:52, , 1F
07/25 23:52, 1F
推
07/25 23:57, , 2F
07/25 23:57, 2F
→
07/25 23:58, , 3F
07/25 23:58, 3F
→
07/25 23:58, , 4F
07/25 23:58, 4F
推
07/26 00:04, , 5F
07/26 00:04, 5F
推
07/26 00:16, , 6F
07/26 00:16, 6F
推
07/26 00:18, , 7F
07/26 00:18, 7F
→
07/26 00:20, , 8F
07/26 00:20, 8F
→
07/26 00:23, , 9F
07/26 00:23, 9F
推
07/26 04:10, , 10F
07/26 04:10, 10F
推
07/26 11:36, , 11F
07/26 11:36, 11F
※ 編輯: urmygod 來自: 203.73.158.14 (07/26 12:59)
推
08/12 22:41, , 12F
08/12 22:41, 12F
→
08/12 22:42, , 13F
08/12 22:42, 13F
推
08/18 23:09, , 14F
08/18 23:09, 14F
Nolan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