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美藝術院線(art house)談起 文/何瑞珠

看板TSAIMingLian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20年前 (2005/02/20 23:58),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heater 看板] 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lumn_article.asp?rowid=194 I 《十面埋伏》的北美影評與票房 《十面埋伏》從本月初起(12/3)在北美上映,關於《十面埋伏》到底有多糟,相信大家在 台北暑假檔時都罵過了,不過北美的影評人對《十面埋伏》的好評依然超過八成 [註一] ,而僅在北美15家藝術院線上映的《十面埋伏》,首週便以397472美金,(約台幣一千兩 百萬)的票房,成為本週北美獨立製片票房排行榜的亞軍,冠軍目前是阿莫多瓦的《不良 教育》,第三名則是尚皮耶居內的《未婚妻的漫長等待》[註二]。負責發行《十面埋伏》 的新力古典(Sony Classic)表示,《十面埋伏》的藝術院線搶先上映是為電影造勢的口碑 場,《十面埋伏》將在耶誕節時增加到兩百家戲院聯映,一月中正式進駐為全美1000家戲 院聯袂上映的大片。 藝術院線這幾年在全球電影工業都不斷增長,因此好萊塢也紛紛成立專門發行獨立製片和 藝術電影的分公司,所以這星期在北美獨立製片票房排行榜上前十名的有隸屬新力(Sony) 的新力古典(Sony Classic)負責發行西班牙電影《不良教育》和中國電影《十面埋伏》。 隸屬華納的華納獨立(Warner Independent)則發行了法國片《未婚妻的漫長等待》。迪士 尼的子公司米拉麥斯(Miramax)發行了備受好評的《尋找新樂園》,二十世紀福斯旗下的 福斯探照燈(Fox Searchlight)則擁有剛獲紐約獨立製片首獎的《Sideways》和已征戰各 大影展的《金賽性學大師》(Kinsey)。 這些被排在北美藝術院線(art house)上映的美國獨立製片和外語片統稱「藝術片」,當 然這也不代表他們一定是「藝術」。我在94和95年住在紐約時,那時中國電影正熱門,除 了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或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這種較知名的影展片外,還有一 大堆諸如《武魁》和《五個女人與一根繩子》這些不是很「藝術」,但因為販賣很合北美 藝術電影觀眾口味的東方情調電影,因此他們也能搶搭張藝謀和陳凱歌的順風車,也都在 紐約的藝術電影院線上映。 張藝謀的電影在中國經常被罵到一文不值,中國似乎不管是影評人、學者、一般觀眾和電 影工作者幾乎人人對張導的電影都有些不滿,也因此張導的電影可能在中國人眼裡不算太 藝術。不過,張導的電影飄洋過海後通常評價都很高。《英雄》在美國的評價高達九成五 都是好評[註三],目前美國的累積票房約五千多萬美金(約17億台幣)。 《英雄》和《十面埋伏》在兩岸三地也都創下驚人的票房後,在北美市場也叫好又叫座, 而這還未計算同樣也有龐大藝術院線的歐洲市場。換言之,一部電影假如真的能跨進「全 球藝術院線」的門檻,投資獨立製片的效益其實非常高。 在張藝謀的電影上,可以看到東西方影評近乎決裂的讚揚或痛批兩派完全相反的評價,換 句話說,同樣一部電影因為觀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和觀影喜好不同,評價可能見仁見智。而 這其實也非關專業度,因為紐約時報影評人看過的電影不見得比中國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 少,只不過東西兩派觀影養成教育差太多,因此就會有一派認為張藝謀的電影是「優美絕 倫」,但另一派則認為是「天大的笑話」。 要品評一部電影的確不是參加五燈獎,給幾個燈也都只是評論者個人的意見,不過《英雄 》和《十面埋伏》華麗的色彩和絢爛的剪接,優美的武俠動作和令人信服的大明星等特質 以及張藝謀的個人品牌標記,都確立了他們可以進駐全球藝術院線之林,就算張藝謀不斷 被中國人詆毀,他也依然會有廣大的全球藝術院線的影迷。 II 所謂的台灣藝術 台灣也有少數電影可以進駐全球藝術電影院線,當然今年大部分的台灣電影都和「藝術院 線」一點關係也沒有。一些自稱代表台灣文化和藝術的電影,其實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出產 的獨立製片相比,品質都不算太好,再加上他們也沒有特別販賣東方風情,結果可想而知 。 最近這五年,比較常在北美藝術院線出現的台灣導演依然是侯孝賢、楊德昌和蔡明亮。楊 德昌的《一一》在紐約、東京和巴黎的藝術院線中都創下佳績,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 和《不散》也有定量成長的影迷。一部電影到底是不是所謂的「藝術品」雖非絕對,但在 全球電影市場中一直都有一套不成文的衡量標準,入圍坎城、威尼斯和柏林可能是個指標 ,被外國藝術院線片商相中是另一個標的,這些標準不是萬能也不完備,我個人對於那些 販賣東方情調的藝術片便十分反感,不過,東方情調繼續在西方上演中,不管我是喜歡還 是痛恨。 借用這套全球藝術院線系統的評價後,驚訝的發現,台灣最具藝術傾向和商業價值的導演 竟然是蔡明亮。只有蔡明亮持續推出新片,並且總能入圍世界三大影展,而且他不僅在台 北有破百萬台幣的票房,也能在全球藝術院線上映。這幾年幾乎不管到哪一國,在影展圈 碰到的外國人總會劈頭就告訴你,他們看過蔡明亮、侯孝賢和楊德昌拍的台灣片。所以政 府要是願意補助蔡明亮或侯孝賢等人,我舉雙手贊成。的確有很多台灣觀眾表示看不懂他 們的電影,但世界上還有很多觀眾崇拜他們的電影,而投資他們的電影也比政府其他的「 台灣正名」運動還划算許多。 台灣導演在八零年代的台灣新電影浪潮後,當然還是可以繼續拍高度作者風格的電影,只 是今年在台北院線上映過的台灣電影中,明明就沒有令人驚喜的作品出現,假如有的話, 世界三大影展選片人和全球藝術電影院線的獨立片商一定會看到的,不可能有天縱英才出 現但全球觀眾都瞎了眼,所以台灣片只能默默的上片和下片。 巴西新銳導演費南德茲的《無法無天》,雖然題材沈重殺戮不斷,但他依然能贏得眾影展 的青睞和四項奧斯卡提名,伊朗女導演莎米拉馬克馬巴夫拍出略帶青澀的《蘋果》時只有 18歲,但《蘋果》能在坎城影展中上映,也賣到全世界(包括台灣)。伊朗和巴西的拍片 條件不見得比台灣好,莎米拉的每部片看來成本都比台灣片還低,但釜山影展已為她辦過 專題,威尼斯影展邀她當過評審,我從來不反對「藝術電影」,也不覺得導演風格導向的 「藝術片」就沒有市場,而大部分享譽國際又低成本的伊朗片更證明電影的好壞和成本無 關,低成本一樣有可能拍出好電影。全球藝術院線是個十分龐大的市場,想要進入「藝術 院線」的重點還是在於這部電影到底是不是「藝術品」。 在資訊如此流通,全球化腳步如此迅速的時代,當真還有懷才不遇這件事嗎?就連阿富汗 都能有《少女奧薩瑪》勇奪今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世上還會有哪個國家比得上內戰二十 多年,精神上還有嚴格伊斯蘭戒律限制的這種環境更慘的? 《少女奧薩瑪》的成本約一百萬台幣左右,但這部電影有優美絕倫的攝影和深沈控訴塔利 班政權這種西方人很愛的人權議題,再加上這部電影得了金球獎後,曝光率大增,所以回 收效益十分驚人。沒錯,《少女奧薩瑪》的台北票房只有三十幾萬台幣,但這部電影的市 場本來就不是只有台北,而是全球藝術院線。台灣電影假如真是「藝術品」的話,也可循 此模式在全球各地都找到觀眾,但可惜的是今年大部分的台灣電影和「藝術」一點關係也 沒有。 很抱歉上次討論「商業電影」時必須舉《擁抱大白熊》和《台北二一》這兩部電影當範例 ,原因是我覺得這兩部片可能還有商業上的希望。這兩部電影因為品質的關係,不太可能 跨進「全球藝術院線」的門檻,但他們在敘事結構和技巧上稱得上完整,格局則如大部分 的金鐘獎電視單元劇,顯然是想拍給台灣觀眾看的,要是他們願意在拍攝內容、選角和宣 傳行銷模式上有些改進,這些電影還不至於完全沒救;但請不要和我說這些電影是「藝術 」,因為《擁抱大白熊》和《你那邊幾點》的藝術成就相距十分遙遠,《台北二一》也和 《一一》差很多,而《大白熊》和《台北二一》也都不可能在紐約藝術院線上演。電影不 是「藝術」並不犯法,目標觀眾只能是本地觀眾也無妨,新聞局想補助一些旨在和台灣觀 眾溝通的電影也很好;但是想拍出讓台灣觀眾也願意看的台灣電影,他們的確還有改進的 空間。 沒有特別提《終極西門》或《人不是我殺的》則是因為這些電影簡直不知從何改起。生活 在這個愛台灣運動如火如荼的島上,我想我一定是瘋了才敢批評血統純正,證件上印有「 台灣」二字的台灣電影,但是假如《終極西門》代表台灣文化的話,那政府也該補助偶像 劇《西街少年》,事實上,就連電視偶像劇的角色發展都還比電影合理些;假如《人不是 我殺的》算是文化的話,那政府也可以考慮補助吳宗憲的綜藝節目,因為那還比較好笑。 政府投資台灣電影這麼多年,台灣電影的品質卻每況愈下,每一部由輔導金投資產生的電 影,都讓台灣納稅人付出從三百萬台幣到一千多萬不等的血汗錢,幾年下來也好幾十億, 現在竟然發展到近乎只要報名就可拿後製補助金的人人有獎階段。但真正投資電影的台灣 納稅人依然連批判台灣電影的權力都沒有,因為台灣導演全都為電影藝術犧牲奉獻,所以 我們在看著他們浪費公帑之際,仍要替他們的精神可佩鼓掌。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218.167.90.102 (02/20 23:58)

82.124.208.133 02/21, , 1F
好令人作噁的一篇文章。
82.124.208.133 02/21, 1F

59.113.135.243 02/21, , 2F
請問一樓的 這文章哪裡讓你作噁了 ?
59.113.135.243 02/21, 2F

130.212.120.6 02/22, , 3F
我個人認為還蠻切中要點的
130.212.120.6 02/22, 3F
文章代碼(AID): #126BERJ2 (TSAIMingLian)
文章代碼(AID): #126BERJ2 (TSAIMing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