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非常羅浮宮@壹周刊
非常羅浮宮 @ 壹週刊
撰文/黃維玲
http://blog.sina.com.tw/atom/article.php?pbgid=17143&entryid=591327
原子部落格有非常非常多「臉」的相關報導
不,羅浮宮館長沒有被暗殺,他好端端地,就坐在我面前接受採訪。從外型來看,亨利羅
赫特(Henri Loyrette)和小說《達文西密碼》中的老館長簡直天差地遠:五十七歲的他
,將近兩百公分高。來台訪問的那兩天,無論坐在哪裡,他的膝蓋總是遠遠高出茶几。起
身站直那一瞬間,他更顯得瘦長挺拔,望之儼然。這和他的身份相當匹配,畢竟,他代表
的是羅浮宮,全世界最知名、最莊嚴壯麗的博物館。
羅赫特此次來台,是為了參加蔡明亮導演的新片《臉》的首映會。這部片子是三年前他邀
請蔡明亮為羅浮宮拍攝的,「遊戲規則很簡單。我們給他完全的創作自由,唯一的限制是
,他要把羅浮宮呈現在電影中。」蔡明亮在羅浮宮逛了三年,終於完成了《臉》,羅赫特
說他很滿意,「蔡明亮呈現了這座中世紀皇宮潛在的戲劇張力。」今後,這部片子將成為
羅浮宮收藏的第一部電影,也就是說,《臉》將加入《蒙娜麗莎》、《勝利女神像》等六
萬五千多件名畫、雕刻、古物的行列,被羅浮宮永久典藏。
為何選中蔡明亮?羅赫特說,「這問題很奇怪。」選蔡明亮,是理所當然,「他是當今最
優秀的導演,很有創意,他所拍的片,在藝術層面來說很出色,完全符合我們的需要。」
另一個原因是,蔡明亮「來自於不同的文化,而且他和羅浮宮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環境沒有
直接的關連。一個太過熟悉我們的人,無法為我們提供全新的視角。...這是個充滿冒險
性質的實驗。」
外人、新視角、冒險、實驗...,羅赫特言談間顯出他對這些概念的熱愛。然而,對羅浮
宮稍有瞭解的人會知道,這些概念實在很不...羅浮宮。
羅浮老店 封閉保守
羅浮宮是個什麼樣的機構呢?畢卡索大概感受最深。一九四七年,他想在羅浮宮辦畫展,
館方最後答應了,條件是,要在某個週二展出,對了,那天剛好休館;還有,週三以前要
通通撤掉。
對羅浮宮來說,連畢卡索都算大眾文化。
羅浮宮建於十二世紀末,曾是法蘭西一世、路易十四等君王的宮殿,一七九三年改建為博
物館,是法國最大、全世界最具尊榮感的博物館。羅浮宮的收藏,大多是十九世紀中葉之
前的作品;對於活人,它一向嗤之以鼻。去年底,羅赫特再度把畢卡索畫作迎到羅浮宮展
出。六十多年後的今天做這事,可沒比較輕鬆。不少法國文化菁英抨擊他背叛羅浮宮理想
,一味譁眾取寵;對於羅赫特上任後,羅浮宮參觀人數從每年五百六十萬提升創全球新高
的八百五十萬,他們說:「那些人潮根本是癌症,他們參觀羅浮宮像在參觀車諾比。」
可以想見,當羅赫特邀請蔡明亮這個外國人為羅浮宮拍片,而且打算把電影視為主流藝術
加以典藏時,要承受多少壓力。羅赫特說,「這種大型計畫,對羅浮宮這樣歷史悠久的博
物館而言,不免引起一些不自在、不習慣。」
他說得雲淡風輕,但是那些「不自在、不習慣」,可讓蔡明亮吃盡苦頭。羅浮宮裡有個拿
破崙三世廳,展示皇宮曾有的陳設,桌椅燭台全由三百年前工匠打造,遊客不能進去,只
能從走廊經過。蔡明亮說,開拍前一年,他就看中那個廳,「我想拍一場幾個演員坐在那
邊等待開飯的戲。」廳長是個老先生,他說萬萬不可,此例一開,以後還得了?「我們跟
他周旋了很久,半年內一下說可以,一下說不行。」最後羅赫特親自出馬,找大家一起開
會,「開會時大家都很客氣啦,等到要拍了,又說不能這樣不能那樣。」
老廳長很拗,蔡明亮也很難纏。有一次蔡明亮又去找羅赫特:「你看過珍蒙露(Jeanne
Moreau)演電影不抽菸的嗎?我想讓她在裡面抽菸。」羅赫特楞了一下:「不是已經幫你
處理到在裡頭可以吃可以喝了嗎?」蔡說:「我要她抽菸,老演員不抽菸好怪。」羅赫特
說,「這點我可以馬上告訴你,不行,我得欠你這根菸。」蔡很氣,就說:「好,那你欠
我一根菸。」就走了。
不過,自始至終,對維護國寶心切的老廳長、對追求完美的蔡導演,羅赫特總是和顏悅色
。蔡明亮說:「我每次去找他,他都是聽進去的,會找館員溝通。他對我很包容,對他的
手下也很維護。」
深邃羅浮 宛如城市
羅赫特一下飛機,就在飯店房間,接受一個又一個媒體的專訪,臉上掩不住時差和旅途勞
頓夾擊的疲態,直到當我問道:「身為羅浮宮館長,住在羅浮宮裡,你半夜睡不著時可以
去找蒙娜麗莎嗎?」他才笑了出來,顯得輕鬆一點,「當然不行,羅浮宮是被緊密監視的
,不完全是我的家。」
而他小時候的家,就在羅浮宮對面。母親是埃及學家,逛羅浮宮是家常便飯,「羅浮宮是
我童年記憶的一部份。」當了館長之後,他才知道羅浮宮有多麼深邃龐大,「我花了一兩
年的時間才完全了解整個羅浮宮,因為除了展覽廳,還有很多背後的東西,從蔡明亮的電
影就可以看出來。有保存和維修工作室、圖書館、資料館,以及掛毯、大理石業、鑲金業
、裱框業等工作室。」羅浮宮員工多達兩千多人,甚至有自己的消防隊,本身就像個小城
市,「這地方能給你很多能量,透過羅浮宮,實在有太多事情可以實現,真的很棒。」
「太多事情可以實現」,這句話他剛上任時,恐怕說不出口。羅赫特大學主修歷史,二十
六歲進入奧賽美術館擔任研究員,專長是十九世紀法國繪畫;四十二歲成為奧賽美術館館
長,任內主導了多項頗受好評的展覽。八年前,法國內閣任命他為羅浮宮館長時,可說是
眾望所歸。
但上任不久,他就發現羅浮宮館長這職位有名望無實權,完全施展不開。「預算、人事、
館藏收購計畫大多操縱在文化部手中。」八0年代貝聿銘改造羅浮宮之後,參觀人數暴增
兩倍,但羅浮宮的預算、編制卻一直原地踏步。警衛不夠,因此五分之一的展覽廳必須關
閉;經費不夠,羅浮宮無法善盡責任,收購可能流到海外的國寶;甚至有幾次,規劃好的
特展被迫取消。
羅赫特上任不久就公開指出,博物館沒有自主權,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此舉在法國政壇極
需勇氣,當時的文化部長塔斯嘉聽了,馬上公開修理他:「羅赫特是什麼意思,拿政府補
助還一直要求自主?」羅赫特沒回嘴,但是隱忍多年的各博物館首長也發出共鳴。二00
三年以後,內閣改組,羅赫特獲得留任,而新任的法國文化部長艾拉岡終於實施改革,放
手讓博物館自主。
但政府補助的預算,也同時從百分之七十漸漸降到二00八年的百分之四七。這是自由的
代價,也是全球博物館的趨勢。羅赫特必須扮演CEO的角色,採取企業化經營,帶領羅浮
宮走向新世紀,從門票收入、與外國博物館館際合作、出借場地給企業辦活動各方面開源
。這些作法都很美式,法國人相當感冒。其中反對聲浪最大的,是「沙漠中的羅浮宮」計
畫。
事情是這樣的:為了發展觀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找上羅浮宮,想在首都阿布達比設立羅
浮宮分館。他們提出這樣的條件:光是打上「羅浮宮」這老字號,他們願意支付四億歐元
(約新台幣一百八十九億);此外,三十年內羅浮宮提供收藏品到阿布達比展出,這合約
價值六億歐元(新台幣二百八十三億)。
革新羅浮 義無反顧
這計畫在其他國家來看,會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在法國,卻被視為「醜聞」,文化界
五千多人連署反對,「博物館不是商品」、「這是出賣法國靈魂。」
羅浮宮阿布達比分館預定在二0一二年開幕。今年初,羅赫特利用已經入帳的一億七千五
百萬歐元,仿照美國作法,設立了一個永久基金,讓羅浮宮財務多一份依靠。這計畫對他
最大的意義,在於讓羅浮宮更具世界視野。「羅浮宮需要創新,我們今天處在一個不斷變
化的世界,大部分的博物館都必須思考新的國際政策,阿布達比計畫就是從創新觀點出發
的。」
羅赫特是個作風開放的務實派,這點從他答應讓《達文西密碼》進羅浮宮拍攝也可以看出
。這決定當然也受到批評,有人指出,《達文西密碼》有許多與事實不符之處,例如,羅
浮宮館長六十五歲就得退休,不可能有七十五歲的老館長;以老館長的嬴弱之軀,根本不
可能扯下有厚重大畫框的卡拉瓦喬名畫;而大陳列館入口,並沒有鑄鐵門可以在緊急時刻
轟然落下;至於耶穌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結婚生子之說,更是無稽之談...。
羅赫特的反應是:「哦,那不過就是一部驚悚小說。」
其實,他自己沒看過小說,「我有更重要的書要看,而且我本來就不看那類書。」畢竟是
法國菁英,要他擁抱美國文化,或許比被暗殺還痛苦。
渾身解數 四處募款
但有些事,羅赫特還是得跟老美學,如今他有一半時間花在募款上,「我別無選擇。」別
無選擇,因此他義無反顧,募起款來,他魅力無法擋。有一次,他到美國參加招待會,席
間結識了一位投資顧問公司老闆。那老闆邀請羅赫特到他辛辛那提的家中作客。整個週末
,他和老闆、老闆娘暢談歌劇、當地建築,還到當地博物館跟董事們做了場演講。那老闆
說:「週末還沒結束,我就開給羅浮宮一張五萬元支票。」
為什麼美國人要幫羅浮宮?有一位贊助人這麼說:「因為羅浮宮這個名字有種魔力。」當
然,也因為羅赫特,「他超有誘惑力,因為他對他所做的事,是那麼深信不疑。」
對蔡明亮、對《臉》,羅赫特顯然也是深信不疑的。採訪後的隔天晚上,首映會開始之前
有個派對,這時他精神好多了,到處和人握手談笑,看到吧台,忽然跑到後面,裝作是服
務生。不久,他又回到人群中,這時,有位法國在台協會的人趨上前去,暗暗問他:「你
怎麼敢選蔡明亮?他的電影連我都看不懂。」
「畢卡索也常被問這個問題,」羅赫特這樣回答,「不懂,就學著去看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179.213
TSAIMingLian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