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金馬浮華 電影寂寥

看板TSAIMingLian作者 (I 网 B ωiθ U)時間21年前 (2003/12/14 14:5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金馬浮華 電影寂寥 2003.12.14 中國時報 ◎唐士哲 電影金馬獎又頒獎了!這個導演李安口中「好死不如賴活著」的電影人盛事,在先 前有線電視新聞三不五時的「金馬四十」專題報導下,嘉惠的恐怕是負責轉播的電視台 強迫推銷下的「特別節目」,而不是早已氣若游絲的台灣電影產業。 就在頒獎典禮舉行的前兩天,筆者任教的南華大學電影社團請到了蔡明亮與李康生 到校演講。如果對大學生演講這種場合多少滿足一些電影導演當「名人」的虛榮,則「 蔡導」與「李導」還背負著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幫他們的新作「不見」與「不散」 賣票! 他們兩人風塵僕僕穿過嘉南平原的甘蔗田,幾經迷路後找到學校,不用接送,沒有 經紀人與宣傳隨行,不講排場,也不在乎是否上得了隔天報紙影劇版,到達演講現場後 馬上坐定講台,對著滿場同學談好萊塢電影的浮濫、談伯格曼電影的深沉、談電影藝術 的尊嚴,當然也談他們的新作。一場一個多小時的演講結束後,為現場購買電影連票的 同學們簽名、合照、接受獻花。隨即坐上車,趕赴下一場校園的邀約。就在這一天,他 們必須在嘉義與台南間連趕三個校園演講。 蔡明亮說,每逢新電影推出,他都必須以這種遊走校園的方式推銷自己的電影。前 一部「妳那邊幾點」他花了三個月走了七十幾個校園,而這一次的新作即將推出,他也 走了快兩個月了──多虧台灣有這麼多所大學可以去。 一百多年前,當電影初發明時,放映師們也曾帶著電影機四處遊走,與魔術師、小 丑及特技演員巡迴各地、同台表演。其後,大片廠興起、明星制、寬銀幕、多廳電影院 、聲光效果、經紀人制度,一切虛幻與浮華烘托起好萊塢電影的千秋大業,也吸光了全 球電影市場的「本土票房」。當好萊塢電影人可以享受封建貴族般的尊榮,透過預告片 、電影首映會、影展、緋聞等行銷手腕遙控全世界電影觀眾的胃口,台灣的電影人又回 到最早期放映師般的素樸,帶著「力作」遊走江湖。縱使歐洲人稱大師的蔡明亮,在台 灣也是要具備夜市叫賣的身段與耐力的。 每年此刻,「振興國片」就成了報紙電視例行的報導議題。李安回來台灣,游揆接 見,談的又是如何振興國片。電影作為文化實踐,就在年年談「振興」中年年萎縮。癥 結之處多所討論,有怪輔導金評選標準偏差、有怪台灣為加入WTO廣開好萊塢電影入關 的大門、有怪沒有輔導產業的專職機構,但最令人氣結的是怪導演把電影拍得沒人看。 怎麼沒人看?「不見」與「不散」在嘉義的戲院放映是學校電影社師生們與戲院老闆交 涉來的。 電影的成功端賴製作、發行、映演三個環節。而發行的環節因為行銷手段的多樣化 ,佔了電影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好萊塢電影靈活運用異業結盟、商品化、多行銷窗口 的方式提升電影上演前的曝光率,形成宣傳上的「強銷」。台灣電影在走到谷底後,最 近也開始有樣學樣。但問題是缺專職組織、缺制度,更缺資金奧援。促銷重點只靠影展 、藝術電影院等零星放映管道,很多台灣電影成了跨不出台北盆地的「都會電影」。 行銷管道的零散與小眾化不是電影人的錯,有多少錢、多少時間就做多少事。但站 在電影與國族認同的密切性看,搞不懂天天談台灣主體性的政府為何坐視電影產業成為 各自求生的散兵游勇?政治人物既然可以不計成本出訪作跨國公關,花些蠅頭小利犒賞 一下也在作國家形象公關,而且作得更令外國友人豎起大拇指說「好!」的台灣電影, 幫忙籌組或補助發行的機構,甚至包下全省院線的放映檔期,不計成本讓台灣電影回家 ,應是不過份吧! 電影近幾年成為「台灣走出去」的身體力行者,在外得獎連連,但走得出去走不進 來。在自己的土地上苦無發行體系幫忙拓展市場流通。拍電影的人天天趕場賣票,賣一 張是一張,開一個放映場次是一個放映場次,用最費勁、最搏感情的行銷方式保住台灣 電影的基本盤,這哪是天天喊「台灣走出去」的政客們所能理解的。金馬獎一夜浮華, 終究掩蓋不了電影產業長期的寒酸與寂寥。 (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系所助理教授、媒體改造學社成員) 來源網址: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 110514+112003121400165,00.html -- 國片萬歲!愛情萬歲! http://www.hgfilms.com 蔡明亮影友會歡迎你放金馬過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67.16
文章代碼(AID): #_t0ZD_i (TSAIMingLian)
文章代碼(AID): #_t0ZD_i (TSAIMing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