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乍洩的春光:王家衛的電影音樂
說一點自己對這篇影評的想法,請指教。
我認為作者對這三部電影中使用的音樂與王家衛敘事策略的解讀是相當令
人信服的。對「電影配樂」與「敘事策略」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的描述也引
人深思。但是文中一下子提到「音樂與電影」,一下子提到「搖滾樂與電
影」,最後又試圖聚焦在「搖滾樂與電影」,然而卻失卻了一個關鍵的連
結:那就是「配樂在王家衛電影中達成的獨特效果」和「搖滾樂」之間的
關係。
簡單地說,讀完全篇評論,我可以同意王家衛使用這些曲子除了烘托情緒
外,歌名與歌詞更與劇情形成一種微妙的指涉關係。而這才是王家衛與同
時期的華語電影在實踐上最大的差異。與此相較,其他電影使用黃梅調,
王家衛的電影使用「搖滾樂」(作者的定義其實也十分模糊,不過暫從)
的差異只是一種表象而已。然而作者卻把這種表象強調、擴大成一種典型
,事實上是有點削足適履了。
作者過於執著把搖滾樂放在論述的中心,而忽略了王家衛可能僅僅出於電
影的情調需求才選擇搖滾樂的可能性。現代的歌曲在《重慶森林》這部充
滿新感覺派氣息的電影中當然是絕妙的,然而為何作者要刻意忽略《阿飛
正傳》這部時序也在現代,然而卻使用拉丁樂曲(如曼波)作為主軸的配
樂呢?除了這部作品塞不到作者模型中以外,我找不出其他解釋。
再看之後的電影:《春光乍洩》中的探戈,《東邪西毒》《花樣年華》的
傳統電影配樂、《2046》中半傳統半現代的配樂,包含爵士樂與歌劇詠歎
調....等等。王家衛仍然在探索著各式各樣的配樂可能性,然而卻不囿於
作者一廂情願的「搖滾樂」。甚至應該說搖滾樂的使用有一種弱化的傾向。
這樣看來,作者一開始引的「流行音樂給予電影一種強力且生動優勢的潛
能」「搖滾樂是晚期資本主義藝術形式的摘要」,在王家衛的電影中,前
一句只成立一半,後一句更是連四分之一都達不到。要看搖滾樂的使用,
一堆好萊塢電影的使用豈不是更為典型?作者是太被那三部電影,特別是
《重慶森林》迷惑了。
在我看來,事實是很簡單的:王家衛對音樂的涉獵和品味讓他能隨心所欲
地遊走於古典與流行之間,找出最合適的素材。搖滾樂是他使用的素材之
一,而不是「典型」,更不是「藝術形式的摘要」。而若論及「潛能」,
我倒認為《阿飛正傳》中著名的熱帶雨林場景,比起《重慶森林》最精彩
的片段也不遑多讓,甚至來得更微妙,更符合「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
藝術境界。
我相信即使是「晚期資本主義藝術形式」也一樣,搖滾樂恐怕不比傳統的
電影配樂(如管弦樂團),甚至與其同時繁複多樣的音樂種類(爵士、民
謠、民族、New age.....)更具有什麼優勢或代表性。成功與否,端看電
影主題為何,與導演或配樂家的才氣而定。對我而言,作者說的「穿過論
述的腐垣,飛過時間的催促,跨越國族的傲慢」是一種浪漫了的誇大說法
。若真要說,那侯孝賢請 SENS 寫的 New age 是不是還要比王家衛更「
突破了以往現代化與本土論述的二元相對」,也更前衛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7.82.233.101
※ 編輯: cplinn 來自: 67.82.233.101 (11/21 12:32)
推
11/21 17:31, , 1F
11/21 17:31, 1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WongKarWai 近期熱門文章
1
4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