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相聲的歷史淵源
轉貼自 http://humorous.idv.tw/phpbb/viewtopic.php?t=75
「相聲」考略
關於〞相聲〞一詞的由來,侯寶林、薛寶琨、汪景壽、李萬鵬合著
《相聲溯源》和《相聲藝術論集》中已作了詳盡的論證,梳理出〞像生-
-象聲--相聲〞的發展線索,而具體到相聲的形成和成長階段,正是從
〞象聲〞向〞相聲〞過渡而最後定名為相聲的過程。這裡僅就這一過程做
粗略的回顧。
〞象聲〞,又稱〞隔壁相聲〞,早在明代即已盛行。沈德符《野獲編
》中〞李近樓琵琶〞條、幫潮《虞初新志》及清初鈕(王旁秀)《堅瓠廣
集》中〞象聲〞條均有記述。李聲振《百戲竹枝詞》載云:
圍設青綾好隱身,
像聲一一妙於真。
誰知眾口空嘈雜,
絕技從無第二人。
注云:〞以青綾圍,隱身其中,以口作多人嘈雜,或象百物聲,無不
逼真,亦一絕也。〞
嘉慶初年佚名《燕台口號一百首》裡提到〞象聲〞:
漫說南人辨北音,
瞽兒詞調未分明。
張來布幔藏身處,
板凳安排聽象聲。
《線樓夢》第三十五回中薛寶釵斥責薛蟠:〞你不用做這些像生兒了!
〞這裡出現了〞象生兒〞一詞,泛指摹擬別人的言行。乾隆年間,蔣士銓
《京師樂府詞》中有《聽象聲》:
帷五尺廣七尺長,
其高六尺角四方。
植竿為柱布為牆,
週遭著地無隙窗。
一人外立一中藏,
藏者屏息立者神揚揚。
呼客圍坐錢入囊,
各各側耳頭低昂。
帷中隱隱發虛籟,
正如萍末風起方悠揚。
須臾音響遞變更,
人物鳥獸之聲一一來相將。
兒女喁喁(日匿)衾枕,
主客刺刺喧壹觴。
鄉鄰詬詈雜雞狗,
市肆嘲謔兼馳驤。
方言(競競)作各問答,
眾口嘈聒無礙妨。
語入妙時卻停止,
事當急處偏(?回)翔。
眾心未厭錢亂撒,
殘局請終勢更張。
雷轟炮擊諢火 ,
萬人驚喊舉國皆奔狂。
此時聽者股(小栗)欲伏地,
不知帷中一人搖唇鼓掌吐擊拍閒耶忙?
可憐繞帷之客用耳不用目,
途說道聽亡何鄉?
顛風忽縮土束口,
寂然六幕垂蒼蒼。
反舌無聲笑耳食,
巧言惑聽真如簧。
這裡描寫的是兩個表演的〞隔壁象聲〞,〞一人外立一中藏〞。外立者不會
口技,只是幫助斂錢。有時也順口搭言,類似對口相聲的捧哏。它可能是從〞隔
壁象聲〞(暗春)到對口相聲(明春)的過渡。稍後一些有嘉慶六年恩科進士方
元(昆烏)春節封台以後在梨園看賽神娛樂時寫的一首詩:
舞盤弄缽各分曹,
科諢登場又一遭。
誰識參軍打蒼鶻,
座中喝采忽聲高。
這裡描寫的作藝情形極似對口相聲。
從一個人摹擬口技的〞象聲〞演變成單口笑話,就必稱之為相聲。八十多年
前,北京的相聲藝人在天橋〞撂地〞作藝,常說:〞學,就是學點天上飛的,地
下跑的,河裡鳧的,草棵裡蹦的,學點各地方言,橫豎嗓音以及各種小買賣的吆
喝。〞 裡還有明顯的口技的痕跡。
二十年代,北京表演〞暗春〞的只剩下〞管兒張〞一人。他擅長的節日是《
大奶奶住娘家》。同時出現了明場表演口技的〞明春〞,藝人有張昆山(百鳥張
)、朱鳳山(人人樂)等。張昆山在天橋〞撂地〞作藝,先用白沙子在地上撒出
啄木鳥、母雞下蛋等,演來頗愛歡迎。朱鳳山除一般摹擬以外,還編演帶有情節
、人物的《五子鬧學》、《閤家允樂》等,可以說已經從口技演變為相聲了。
已謝世的原北京市曲藝團相聲演員湯金澄三十年代末曾在西單商場〞撂地〞作藝
,與張傑葬、高德明、戴少甫、緒德貴齊名,被譽為〞笑林五傑〞。湯金湯的表
演既有摹擬各種聲音的口技,又有幽默詼諧的插科打諢,生動地體現了從象聲向
相聲的過渡形態。
一種類型的單口相聲,後來逐步發展為多種類型的單口相聲,乃至對口相聲、
〞群活〞,綜合為一體,成為名副其實的相聲。這就是由象聲到相聲的發展歷程。
[轉貼自中國相聲網]
--
記憶中,好像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我轉貼過一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68.81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3 篇):
XiangShe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