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樣的美感---巴克豪斯與貝姆
1967年,巴克豪斯與貝姆合作錄了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這張唱片已經是老話題了,許多前輩也都討論過。
其中提及最多的就是巴克豪斯的年齡問題,
許多人都說以他當時的年紀,演奏這首曲子頗為吃力,
因此氣勢上已經失去了「琴鍵獅王」的雄風,
而這點可從他較早年的錄音中補足此缺憾。
(而較早年的錄音則以錄音技術為缺失,云云)
此外,偶有提到此首曾經於村上村樹的《挪威的森林》中出現。
我也是對這張唱片愛不釋手的古典迷,
以鋼琴協奏曲來講,這張唱片恐怕是我聆聽次數最多的一張了。
原因很單純,這張可以很專心聽裡面每個音的表現,很美;
也可以放著當背景音樂,聽了很舒服,而不致令人緊張。
是一張「多用途」的唱片。
隨著聆聽次數增加,我對這張唱片的演奏也產生不少興趣,
貝姆我比較熟,直至目前為止,他還是我最喜愛的指揮;
巴克豪斯的錄音我也聽了一些。
不過,就我個人對這兩位音樂家的認識而言,
他們的音樂關應該是非常非常不合才對:
巴克豪斯似乎是一個較為任性的鋼琴家,
而貝姆則是一個嚴厲而一絲不苟的指揮。
其實也不用聽他們其他的錄音,單從這張唱片就可以聽的出來,
管弦樂是非常端莊的,每個音都是以飽滿活力的,聚精會神奏出來的;
而鋼琴則具鮮活流轉的氣息,像流水一般流洩而來。
照理來講,這兩種特質,應該會打架才對;
可是,從我第一次聽這張唱片以來,從來沒有打架的感覺,
反而覺得不論從哪方面來講,他們都配合得很好,何以如此?
長久以來,對我來講,這是一個謎。
也許,這兩位音樂家,都知道自己的音樂中的長處是什麼,
也知道對方的短處是什麼吧?
若將兩人分開來聽,巴克豪斯氣勢十足亦富人性,,但失之於不穩;
貝姆則端莊有活力,而失之於嚴肅,時而令人緊張。
所以在這一次演奏之中,他們以自己的長處,互相補滿了對方的不足,
貝姆將維也納愛樂飽滿的音色充分誘發而出,
構築了一個堅實的舞台;
而巴克豪斯則在此舞台之上,得以充分展現他一代鋼琴巨將的風采,
將布拉姆斯的音樂,用最富於人性的方式詮釋而出。
這篇文章是在巴克豪斯與貝姆的音樂中寫的。
我特別喜愛第一樂章中,
2'14起,以下一段幽然的弦樂,配合撥奏,非常美妙;
9'40起,鋼琴的神韻,更令我嘆為觀止,
讓我想到「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鳴水下灘」。
第三樂章的大提琴,則是許多人的最愛。
--
當然,雖然我喜歡莫札特,但並不認為他的每首小品都是佳作;
不!我知道,比如他每首奏鳴曲不全都是偉大作品,但我畢竟還
是喜歡他的每一首奏鳴曲,因為它們都是莫札特的作品!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81.15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 篇):
clmus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49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