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ebop的觀察日誌02_by olen置底

看板guitar (吉他)作者 (彈藍調 救台灣!!)時間1周前 (2024/06/13 15:0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1周前最新討論串1/1
hello 又是我!olen~,今天繼續分享一下練習Jazz的心得, 搭配今天的主題剛好最近也錄了一段相關的教樂句分析, 歡迎大家再看完之後可以搭配使用, 覺得有收穫的畫再給個鼓勵吧~oh ya! 吉他手olen’s音樂課-Bebop 樂句分析01(Donna Lee) https://youtu.be/pyp-LdV-kcM?si=FSMQfssyd0k0yqPz
==========以下正文========== #免責聲明:對於JAZZ我也還在摸索,內容不保證一定正確,或許幾年之後再回頭看也會 有不同的想法,但這些是我當下心得的紀錄,你可以不同意我,我也沒有想要說服你,就 是分享我的所見所想。 _ 一、Bebop的即興觀點是什麼 - 「在即興的時候你要彈什麼音?」這是個常見的命題,一般情況下,我們常把背景的和弦 當成問題的「已知條件」去看待,討論就進一步的限縮在要用什麼音?甚至是要匹配什麼 音階...等等?所謂「和聲替換」的概念,多半是落在和弦編曲的層面,關注的是「要如 何把原來的基本和聲加油添醋(EX:加延伸音),或是替換成其他的和弦(EX:相同的合聲功 能可以互相替換等)以達到修飾的需求」,所以通常編曲的概念是「#利用和聲的替換去服 務著某一條固定的弦律線」,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要嘛就是固定和聲去想Solo(即興),要 嘛就是配合固定旋律去改和弦(編曲),也就是說「即興」與「編曲」算是不同取向的音樂 技能。 但是「Bebop的即興觀點」卻挑戰了這件事,因為Jazz即興關注的也是「和弦素材」居多 ,所以試著在固定的和聲進行下去改原來和聲的素材,直接在即興的時候,利用單音勾勒 出另外一條和聲進行(編曲)的旋律線,產生偶爾合在一起,又偶爾離開當下背景和聲的效 果,本質上已經從原來的調性剝離出來了,我認為這是Bebop即興特別的地方,也導致在 JAZZ上幾乎沒人在討論避用音這件事,關鍵在於什麼時候要用?用的邏輯是什麼?透過設 定各種不同和弦上部結構的重新配置(Re-Harmonize),也許是帶出原來和弦沒有提示到的 延伸音,也許是在屬和弦功能的時候,可以直接帶換相同功能的和弦,「做出相同的解決 傾向」藉以產生「Outside」的效果,假設你已經能夠習得能夠透過單音去暗示和聲的彈 法,基本的大七、小七、屬七、減七、半減七和弦的琶音(Arpeggios)都彈得出來了,進 一步就可以去選擇「#想要將原來的弦代換成什麼?」這件事了。舉例來說一段C大調的 1625進行,∣Cmaj7∣Am7∣Dm7∣G7∣,在不改和弦的前提下去,直接去彈和弦內音,可 以說它是所謂的「原味無添加」口味,雖然也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喝久了就是會覺得 有點膩,所以到了Bebop時期,思考的重點就是要如何改善這件事:「如何把其他的和弦 素材當作武器,修飾(攻克)每個常見的合聲進行」。 - 二、JAZZ即興的基本功與練習時關注的重點是什麼 - 雖然說「原味無添加」喝久了有點膩,但很明顯的這就是一切Bebop的基礎,因為關注的 是和弦,所以最小單位的「三和弦」跟「七和弦」琶音(Arpeggios)就是相當於是糖跟鹽 巴之於料理的地位了,能不能全部都彈的順暫且不說,能不能「先在吉他指版上反應、理 解出和弦內音程的相對關係」,我認為才是能夠進入(或說是欣賞)Bebop即興的「敲門磚 」,基本功還不夠的話講起來就會很像在打高空,很容易流於樂理上的辯證,所以不管樂 理上設計的多巧妙,反應不出來的就是反應不出來(看不到的東西就是看不到),所以要先 求能在指板上看的到,然後才能使的出來。常常會發現有很多好聽的Bebop Std. Head、 或是Bebop Licks,雖然照著五線譜硬啃或是聽音樂硬抓還是可以彈得下來,但是因為不 是經由累積出來的,所以再怎麼樣都無法理解到底那些大神們在彈什麼,也歸納不出個「 方法論」,因為他們操作的是表象下面一層的「和聲創意」,如果單純由表象去分析有時 會失準,甚至有時候表演者自己也沒有下功夫去覺察自己在做的是什麼,就只是從小累積 的樂感也說不定,就算有人使用了相同的「創意」,但每個人還是可以組織出不同旋律架 構,這也是所謂「自由」部分,所以重點不在於「Bebop詞彙」的copy數量有多少,而是 在於你能不能「看見(歸納)」後面使用的邏輯,透過適當的練習後能夠把相同的邏輯運用 出來,最終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所以基礎樂理的架構還是很重要,因為它是你唯一可以借助的工具,透過表象的分析,得 到可以被重現的「資訊」,再經由樂理的邏輯歸納,變成自己可以接受的「知識」,最後 透過各個靶位的操作與音樂的搭配,得到彈奏的「智慧」,#這是一個不可逆的單行道, 反之如果想中間切入,想要透過「樂理的學習」去回朔出表象的東西應該怎麼操作的話, 無疑是被自己設定的「樂理框架」綁住了,反而是限縮了樂句發展的可能性,總之就是個 雙面刃,樂理可以快速的解釋很多東西沒錯,但總是有你還無法窮盡的知識存在,所以在 探討可能性的邊界上,不該被任何已知的框架所約束,不管「科學」或是「音樂」皆然。 - 三、即興和聲重製的簡單想法(Re-Harmonize) - 舉一段C大調的1625進行:∣Cmaj7∣Am7∣Dm7∣G7∣來討論,1625是Jazz甚至是流行樂中 常見的基本進行,因為和弦無法在獨立存在討論,所以常常會一整段一起來看,以下提供 幾個簡單的代換想法。 (一) 2音永遠可以被使用:不管是大調音階還是小調音階,2音(大2度)永遠是個穩定的存 在,所以不管是什麼和弦,2音(9音)永遠是可以被使用的中性音,基於此,我們將Cmaj7 擴充成Cmaj9(組成音:C E G B D)之後,可以將和弦改寫成分數形式「G/C」,這時候的G 和弦就會稱為「上部結構(Up Structure)」(順便補充點樂理小知識),所以把Cmaj7替換 成G(三和弦),這個簡單的想法就可以實作上操作看看,實務情況是,當你在Cmaj7第一拍 踩到G音的時候,除了很直觀的想成是C的5音,也可以直接彈成G的三和弦(G B D)作為初 始的動機(Motif)去發展樂句,另外如果從G當成主體去切入,剛剛提的2音永遠都是中性 的存在,所以A音之於G當然也是安全的選擇,簡單想個8分音符樂句可以寫成 |56 72 12 35|,就是個合理的樂句安排(前面彈G和弦後面彈C和弦,動機一致)。 (二) 減和弦的經典代換:6251進行是一個完美的五度圈四級進行,所以在爵士上常常會 直接把Am7代換成A7,增強它解決的功能(其實就是和聲小調的本質),所以在屬和弦功能 (A7、G7)的時候就會有更大的包容度跟自由度,6解決到2(小和弦)、5解決到1(大和弦), 以上是基本的樂理,然後從A7(A C# E G)的和聲結構我們知道跟A#dim7(A# C# E G)只差 了半音,所以如果把A7擴充一個降9音可以得到A7(b9)這個和聲,改也成分數和弦的話變 成「A7(b9)=A#dim7/A」,減七和弦做為「對稱和弦」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個組成內音都可 以抓出來當成根音看待,所以我們在重寫一下和弦記號就會變成: 「A7(b9)=A#dim7/A= C#dim7/A=Gdim7/A: (A) A# C# E G」, 以上是基礎樂理(知識)的部分,接著發展成可用 的「智慧」就要看你自己喜歡什麼角度切入了,我個人喜歡把C#這的部分切出來看待,C# 是A7的3音,所以直接從3音彈Dim7 Arpeggios可以完美的把A7拿下來,尤其是前兩個小節 ,Cmaj7轉A7和弦的時候,我喜歡在A7的第一拍採到C#這個音符上面,往下可以直接彈成 C#dim7,或是當成A7的三音去彈其他組合都可以,這樣和弦轉換的時候我只需留意C→C# 的變化時機做為過渡的橋接就好了。可以特別可以留意的是一般「小九度」音程在樂理上 都被視為是一種不和諧音程,樂理書都叫你要留意,盡量「避用」,但是從這個例子我們 可以知道C#就算之於C音是「小九度」,但在特定的時機去彈也是可以發揮它的價值,甚 至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記憶點。 - 四、結語 - 再繼續發展下去的話樂理的篇幅就太多了,所以就點到為止吧,有機會再慢慢討論,這裡 的重點是想要呼應一下前段講的種種想法,樂理的部分其實都不難理解,就是需要有廣泛 的涉略才能夠看到什麼聯想到什麼,最後附上最近在練習的教材範例(吉他無窮動),全部 是C調的1625進行,共48小節(一小節4顆音符),裡面展示了很多代換的方法,我只是彈出 來而已,不是我編的,但可以聽看看如果專注在和聲的變化下會有什麼樣的聽覺感受。 不容易啊當然,但就是繼續走下去吧,看看時間最後會帶我們走向何處吧。 吉他無窮動 Track01+02(FB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reel/8187262635303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6.245.1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uitar/M.1718262162.A.FAB.html

06/13 21:21, 1周前 , 1F
Cmaj9改寫成G/C太有趣了!
06/13 21:21, 1F
文章代碼(AID): #1cQfcI-h (guitar)
文章代碼(AID): #1cQfcI-h (gui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