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國片的深度都比不上好萊塢

看板movie (電影)作者 (自然牛)時間8年前 (2016/07/23 06:40), 8年前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9 (看更多)
※ 引述《elimile (譚家軍)》之銘言: : 國片的劇情深度都比不上好萊塢,也比較沒層次感,就連好萊塢片B級片都大勝國片。 : 像是大尾鱸鰻,海角七號,那一年等, : 好萊塢就是商業片也有一定的劇情深度和層次感,運鏡更不用說,看好萊塢導演的運鏡多 : 自然啊!人家即使拿V8拍都屌打國片導演,像是六弄,中間還用了人在螢幕邊緣消失的莫 : 名其妙片段,結果一群人是到田裡玩泥巴。還有這部分又很像那一年的梗。 : 台灣不能學印度,好萊塢也用電影工業嗎? : 題外話,好萊塢片商,製片,導演,編劇多是分開的,國片一~二人包辦全部,真是血汗 : 。 很簡單的回應一下來參與討論, 國片不是不能跟好萊塢比,當然造成差異的因素和層面有非常的多, 姑且先撇開資金市場技術等等不講,就說講故事的方法好了。 我覺得最根本的差別來自於文化和教育。 在美國,看電影是一種文化,聽故事和講故事也是一種文化, 從電影、文學、神話故事、舞台劇、繪畫到各類型藝術賞析, 是美國人從小到老融入他們的生活當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習慣和態度, 所以從藝術創作(拍電影或是說故事)的思考出發點上, 台灣人和美國人就有很大的落差了。 (看看歐美多少導演是從小就拿著攝影機在玩在亂拍的) 教育上(只講電影教育),美國的電影教育,各層面是很有邏輯的, 從導演編劇至攝影剪輯,這是他們的強項和優點,但也是有爭議性的。 優點在於,按照公式來走你不會拍出太爛到不能看的東西, 爭議則是來自於所謂的邏輯把藝術創作框架得太死而造成可能性的限制, (這裡不講能不能活用公式而延伸出新型態創作的層面) 不過這些和台灣的教育比起來,是另一種不同層次的東西。 台灣還是太偏向「個人感覺」和「得過且過」。 劇本裡有太多無謂和主觀的形容描述, 導演有太多沒意義而且無法讓演員有層次發揮的指示。 攝影打光感覺棒就很不錯。 綜合這些面向,造就了台美電影的根本差異,無關乎資金市場或政府政策扶植什麼的。 一些簡單的心得,歡迎一起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1.198.176.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69227235.A.8FE.html ※ 編輯: NaturalBeef (71.198.176.17), 07/23/2016 06:42:07

07/23 09:13, , 1F
.
07/23 09:13, 1F

07/23 09:22, , 2F
因為動盪已經結束了 和平日子過太久沒有共同記憶
07/23 09:22, 2F

07/23 09:44, , 3F
這就是重點 資金什麼都不是最大原因
07/23 09:44, 3F

07/23 09:46, , 4F
台灣在藝術的各領域都不重視培養 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
07/23 09:46, 4F
文章代碼(AID): #1Nag3ZZ- (movi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Nag3ZZ-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