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 餘燼:創意的新瓶,可惜裝的仍是陳腐的舊酒

看板movie (電影)作者 (故事未了)時間4小時前 (2024/11/17 22:05),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3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雷 文 防 雷 頁 ============================ 《餘燼》:創意的新瓶,可惜裝的仍是陳腐的舊酒 網頁版:https://reurl.cc/G5kkYp 看完《餘燼》心情實在複雜。確實被一些片段觸動,幾乎在淚腺潰堤的邊緣,比如母子領 屍的段落、結尾小男孩上門對話的部分;但也極不喜歡電影所傳達的對於台灣白色恐佈的 認知。 我並不是認為,不能以警匪懸疑片或復仇故事來講台灣白色恐怖,對於讓遺族以非法私刑 報家仇,乃至於走向極端與悲劇,我也不覺得是什麼邪惡的編排,或是對於歷史事件的廉 價消費,我甚至認為這是對於相關題材,本應值得期待的大膽嘗試。雖然警察辦案的這條 劇情線很「鍾孟宏」,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但起碼我自己還看得津津有味。只是, 電影對於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和告密者的刻板呈現,卻令我感到厭倦與疑惑。 電影裡,作為家屬被牽連的「石頭仔」一人除外,受難者清一色仍是知識階層:醫師、教 師、藥劑師,且參加的又是讀書會,這種大眾既定想像裡的白色恐怖被鎮壓的結社型態。 對於檔案已大量公開,相關研究、書籍如雨後春筍的現今,要用戲劇呈現一個能代表1950 年代政治案件的典型,仍無法突破這樣的窠臼印象,沒能展現,那個士、農、工、商,甚 至軍、警、流氓皆有人蒙難的時代,更多元的政治犯樣態,實在是件可惜的事。 而比較受不了的,還有電影透過老特務的嘴,將白色恐怖的獵捕對象,輕率、簡單的劃分 成兩種:無辜、純然讀書的理想主義者,與確實想在地方發展組織,以顛覆國家的「真共 諜」。完全不考慮,在真實的歷史中,許多所謂的理想主義者,正是想要達成他的理想社 會,而確實參與顛覆國家的謀劃與行動。因而,電影也就沒能夠更進一步去探究,在那個 吏治不彰、憲法與民主被凍結擱置、時有壓迫、人民生活負擔沉重的年代,顛覆那樣失能 的統治政權與「不法國家」的正當性。 另一個讓人納悶的地方,是電影粗暴的將「自新者」等同於「抓耙子」,而沒有去理解, 白色恐怖年代被情治機構運用、提供情報的人,也有各種類型:有因為各種不同個人原因 、利益糾葛與恩怨而檢舉他人的;也有原本就是情治機構佈建來監控、蒐集事證,甚至誘 人入罪者;當然也有許多是如同電影中的「自新者」。 歷史上這些「自新者」,從被偵辦的「案嫌」轉為協助當局辦案的人,很多時候並不是他 們品行低劣,而純粹是因為,有限的人性經不起審訊者的操弄、挑撥。如果考慮到這點, 對於劇情安排上,復仇者嚴苛殘忍的針對也算曾受難於白色恐怖的「自新者」,卻對於玩 弄脆弱人性的特務本身寬容、嘗試溝通理解,如此失衡的尋仇行徑,就更令人無法接受。 最後,聽著旋律優美的電影片尾曲〈北方來的人〉,不免更加迷惘。如果說,片尾曲在一 部講述歷史悲劇的電影,是具有安魂的作用,那全曲詠唱著「北方來了一群人」、他們「 揮別了母親家園」、「揮別了山河朋友」、「滿身疲憊」、「滿身驚慌」,不確定「這裡 是否是應許之地」,除了試圖讓觀眾同理當年南下流亡的軍民,甚至是「國家」的苦難外 — — 我以為這樣的敘事,在1949年以來,既有的歷史陳述中並不缺乏 — — 恐怕一點 也沒能安撫,電影重點刻畫的,那些只能「在歷史門外徘徊」、「想知道真相,卻始終不 得其門而入」,真正的悲傷靈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62.17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731852324.A.679.html

11/17 22:11, 4小時前 , 1F
還是等陳玉勳執導的《大濛》好了
11/17 22:11, 1F

11/17 22:41, 3小時前 , 2F
我也覺得搞不好陳玉勳詼諧的風格會拍得比餘燼好
11/17 22:41, 2F
文章代碼(AID): #1dEVWaPv (movie)
文章代碼(AID): #1dEVWaPv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