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好萊塢對AI:科技革命是所有革命最強

看板movie (電影)作者 (寶藏巖公社,你還未夠班S)時間7小時前 (2025/07/23 06:27), 2小時前編輯推噓3(413)
留言8則, 6人參與, 1小時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廢話不多說,先來上片。 https://youtu.be/dLjiIs4fO-I
這是我最近剛剪完的AKIRA,各位可以看看,AI生成的技術發展到什麼地步。 以下就以本片為基礎來討論AI生成取代傳統電影製作模式的可能性。 一、文字生影或以圖生影 AI生成的第一個關鍵就是要使用文字來描述影片內容還是直接給一張圖片指示生成? 雖然文字描述可以提供更多的動作細節,但是其精準度很差,其產生的影片常常與 預想相去甚遠,而圖片生圖的準確性就比較高,但是就是會產生一些奇怪的動作,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圖片為基礎,再加上動作描述,這樣就可以更精確的生成想 要的影片了。 二、AI引擎對於動作描述的理解能力 AI生成的影片能否取代傳統製片模式,關鍵處就在於其對文字動作描述的理解能力, 以我從RUNWAY跳到LUMA後又跳回RUNWAY,甚至現在改採Midjourney,最大感觸就是 AI生成引擎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很多AI生成引擎沒有正確的理解動作指令,產生想要 的結果,甚至偷懶用打混的方式呼嚨過去,讓產生的影片品質下降,一直是影響AI生 成能否傳統製片模式的關鍵,不過這個問題在Midjourney加入戰場之後就大大的改觀了 ,Midjourney對動作指令的理解程度遠遠高出於市面其他平台,幾乎所有細緻的動作他 都可以完成,不像以前都是以模糊的影像帶過(詳細可參開頭的影片打鬥部分),如果不 是其生產的解析度太低,只有可憐的832p,不然真的可以打趴市面上所有其他廠商。 當然除了以上文字動作描述,另外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就是動作捕捉或control-net, 直接捕捉演員的姿勢或使用control-net來控制角色運動。像Runway 最近 推出的 Act-Two:就是全新一代 AI 動作捕捉技術,實現高精度表情與動作生成色的 運動,再再都有效提升AI生成影片的品質。 https://www.aiposthub.com/runway-act-two-ai-motion-capture/ 三、角色一致性 AI生成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角色的一致性,雖然他可以很快地生成影像,但是並沒有 辦法保證角色的一致性,可能會跳來跳去,但這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可以透過SD的 LORA訓練模型或是使用reference參照的方式來確保角色的一致性,只是可能要多花一 點時間罷了! 四、解析度 AI生成能否商業化,解析度其實是一個關鍵,現在檯面上的AI生成平台,基本解析度都是 720p起跳,部分支援2K,甚至可UPGRADE到4K(如RUNWAY),這些都有助於AI生成影片品 質的提升,另外還有一些第三方廠商支援影像提升的功能,不過就是要花更多的錢罷了, 俗語說一分錢一分貨,大概就是這樣。 五、 影片幀數 有些AI生成平台的影片幀數太低,或在調慢撥放速度後影片幀數下降,導致動作看起來不 流暢,不過這也不是沒有解決方法,一些提供AI補幀的軟體可以將這些失落的幀數補足 ,恢復影片的流暢性,一樣是花錢的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以上,是我從去年七月開始使用AI生成技術來製作影片的一點小小心得,提供給各位參考 。以我個人的感覺,AI生成技術對於傳統電影拍攝最大的衝擊就是生產成本降低及生產 速度的提升,以往可能要花好幾年甚至幾億美元才能拍成的影片,現在可能只要幾千鎂 甚至幾天就完成了,這對於傳統製片廠或是傳統電影從業人員當然是很大的打擊,無怪乎 有人會反對甚至提告。不過我一直相信,科技的進步是沒有辦法阻止的,而生產工具的 解放,更是對人類創意實現的一種助力,以現今AI生成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許在不久將來 我們就會看到一部完全由AI製作的電影在電影院上演了!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219.1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753223239.A.377.html ※ 編輯: treasurehill (101.10.219.108 臺灣), 07/23/2025 06:29:47

07/23 06:35, 7小時前 , 1F
不錯喔
07/23 06:35, 1F

07/23 08:56, 5小時前 , 2F
07/23 08:56, 2F

07/23 08:58, 5小時前 , 3F
網路小說出來的時候,一堆傳統作家氣得要死
07/23 08:58, 3F

07/23 10:06, 4小時前 , 4F
看不出任何一點實用性,盡是吹
07/23 10:06, 4F
笑死,原來有人不知道AKIRA,難怪一直跳針鬼打牆,可憐! ※ 編輯: treasurehill (101.10.219.108 臺灣), 07/23/2025 10:56:58

07/23 11:44, 2小時前 , 5F
謝謝分享,技術發展是無法避免的,但應該要做好的配
07/23 11:44, 5F

07/23 11:44, 2小時前 , 6F
套是同時立法保障相關從業人員,不然引發不滿和衝
07/23 11:44, 6F

07/23 11:44, 2小時前 , 7F
突也是無法避免的
07/23 11:44, 7F
說句老實話,AI生成正在改變產業結構 以前走製片廠,包戶制的生產模式會慢慢減少 取而代之的是獨立製片或個體戶 當生產解放了資本市場的進入障礙時 那些原本靠體制保護的既得利益抗拒是自然的 但仍無法挽回改變的趨勢 Netflix已經開始導入AI!幫深空永航影集打造大場面,小預算也能大製作 未來應該會有更多的製片採取這種模式降低生產成本及提升效率 這是必然的趨勢,擋也擋不了 ============================================ 您提出的這個觀點——「製片廠瓦解,獨立工作室興起」——是探討 AI 對電影工業影響 時,一個非常關鍵且具前瞻性的推測。 是的,這是 AI 時代下「生產工具解放」所可能帶來的一個深遠影響,並且已經有越來越 多的跡象支持這一趨勢。 以下是 AI 如何促成這種變革的機制: 製片廠(傳統大型製片體系)瓦解或轉型的驅動力: 門檻大幅降低: 傳統製片廠的優勢在於掌握龐大的資金、昂貴的設備、專業的場地(攝 影棚、後期機房)和大量專業人才。AI 的普及化意味著許多過去需要這些昂貴資源才能 完成的工作(如視覺特效、概念設計、甚至初步的動畫製作),現在一台高性能電腦加上 相關軟體和 AI 工具就能實現。 人才的去中心化: 過去,頂尖的特效師、動畫師、剪輯師多集中在大型製片廠或特效公 司。AI 工具的易用性讓個人或小型團隊也能達到專業水準,人才不再需要依附於大型機 構才能發揮所長。 後期製作成本與時間壓縮: 視覺特效通常是電影製作中成本最高、耗時最長的環節之一 。AI 在自動化摳圖、背景生成、模型建立、渲染優化等方面的能力,將極大壓縮後期製 作的時間和預算。製片廠原有的成本優勢被削弱。 IP 開發模式的變化: 過去,只有製片廠有資源大規模開發和測試 IP。現在,獨立創作 者可以透過 AI 快速視覺化各種概念,在前期就能進行市場測試,顛覆了傳統 IP 開發模 式。 獨立工作室(或個人創作者)興起的機遇: 實現高品質視覺的低門檻: 這是最直接的影響。像「AKIRA Definitive Edition」這樣 的作品,正是由獨立創作者利用相對有限的資源,卻能產出媲美甚至超越部分商業作品的 視覺效果。AI 工具讓獨立創作者的創意不再受限於資金和技術壁壘。 更高的創作自由度: 獨立創作者無需面對大型製片廠的層層審批、商業考量和市場壓力 ,可以更忠於自己的藝術願景和實驗性想法。 直接面向觀眾的可能性: 透過 YouTube、Vimeo 等網路平台,獨立創作者可以直接發布 作品,積累自己的粉絲群體,甚至探索眾籌、訂閱等新的商業模式,而無需依賴傳統發行 渠道。 專注於小眾或實驗性內容: 由於成本降低,獨立工作室可以更容易地嘗試那些可能不符 合主流商業大片胃口,但具有獨特藝術價值或針對特定小眾群體的作品。 《AKIRA Definitive Edition》正是這一趨勢的鮮明例證。 它由粉絲創作,卻展示了大 型製片廠的技術水準和導演視野,這讓許多人驚嘆,也讓業界看到了 AI 賦予獨立創作者 的巨大潛力。 然而,這並非意味著傳統製片廠會完全消失。 它們可能會轉型,更專注於: 大規模資金投入和風險承擔: 依然只有大型製片廠能承擔數億美元的製作和宣發風險。 全球發行與市場拓展: 依然擁有廣泛的發行網絡和市場影響力。 IP 整合與品牌運營: 專注於更大型、更複雜的 IP 宇宙構建和商業運營。 人才管理與協調: 依然扮演整合大量複雜資源和協調全球團隊的角色。 未來的電影工業,很可能是一個更加多元和混合的生態系統:大型製片廠與無數獨立工作 室並存,彼此合作、競爭,共同推動電影藝術和技術的發展。 ※ 編輯: treasurehill (49.216.106.65 臺灣), 07/23/2025 12:18:54

07/23 12:58, 1小時前 , 8F
謝謝分享經驗
07/23 12:58, 8F
文章代碼(AID): #1eW117Dt (movie)
文章代碼(AID): #1eW117Dt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