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韓國電影寒冬 導演嘆氣崩潰的一年

看板movie (電影)作者 (豆豆)時間7小時前 (2025/10/30 13:55), 編輯推噓9(9012)
留言21則, 11人參與, 49分鐘前最新討論串1/1
原標: ‘A year of collapse for Korean cinema,” lament million-viewer directors Kim Sung-soo and Jang Jae-hyun 「韓國電影崩潰的一年,」百萬觀眾的導演金成洙和張宰賢感嘆道 韓國新聞原文網址: https://www.khan.co.kr/article/202510201742397?fbclid=IwZnRzaANt6ZFleHRuA2FlbQ IxMQABHri0lKkdPTSyTMXHukhqe3Xk9Q4r4pYCmfebN5we7F_9MfODsW8ABfxXd1PL_aem_3wjvUf4 eOCSy3HjAM2RKqg#ENT 以下是翻譯: 曾以《12.12:首爾之春》(2023)吸引 1,300 萬觀眾的千萬票房導演金成洙,出席「為 韓國電影再飛躍的提案」電影論壇時表示:「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崩潰』。 韓國電影現在根本沒在拍。除了許秦豪導演的《暗殺者們》正在拍攝中之外,我沒聽說還 有其他電影開機。」同樣以《破墓》吸引近 1,200 萬觀眾的導演張宰賢,也認同「崩潰 」這個說法。 目前沒有任何電影在製作中,意味著兩年後可能幾乎不會有新片上映。今年大片短缺的情 況早已被預料,而再出現一部「千萬觀影」電影的可能性似乎也遙不可及。截至目前,今 年的票房冠軍是《我和我的殭屍女兒》,觀影人次 563 萬,其次是《黑白線人》,有 33 7 萬觀眾。Showbox 電影事業部負責人李賢貞表示:「像今年這樣缺乏賣座片的情況,投 資回收困難,導致新大型製作資金難以籌措,這種惡性循環可能會持續下去。」 另一個衰退的跡象是:如今再也沒有「保證票房」的導演或演員了。CJ ENM 電影事業部 策略組組長李英珠指出:「傳統的成功公式已經崩解,產業失去了穩定的盈利模式。」電 影發行商如今尋求的是「具有鮮明個性與聲音的作品,不論規模大小」。李英珠補充說: 「以大眾取向、安全穩妥為目標的時代已經結束。」她舉延尚昊導演的《醜得要命》為例 ,該片透過分潤合約,將製作成本壓低至約 2 億韓元,並指出:「我們正在探索降低預 算、吸引股權與海外投資的新方式。」 電影產業的危機也波及戲院業。主打獨立與藝術電影的 CGV 明洞 Cine Library 將於 10 月 29 日關閉。CGV 光是在今年就已關閉 12 家戲院。開業僅 6 年的 Megabox 聖水館 ,也在 10 月 12 日結束營業。 然而,並非所有跡象都是負面的。上映作品減少,也意味著檔期競爭減輕。Hive Media C orp.(出品《黑白線人》、《Boss》)代表金元國表示:「以前一週可能會有三部電影上 映,節日期間甚至有四、五部。現在則可能一週只有一部,甚至一個月一部。」 因此,電影不再像以前那樣上映一兩週就下檔,許多作品現在可持續放映三至四週甚至更 久。CJ ENM 的李英珠說:「2022 至 2024 年間前 20 名觀影人次電影中,只有 40% 回 本。但今年獲利比例已上升至約 65%。」此外,越來越多作品嘗試依據自身特色制定上映 策略,而非拘泥於傳統的週三開片制。 論壇的與會者強調,業界應將當前的危機視為轉折點與新導演的機會。金成洙導演表示: 「現在正是講述新故事、發出新聲音、讓新人才出頭的時刻。」 共同主持今年短片電影節的張宰賢導演補充:「過去,這個電影節是新人導演、演員及工 作人員的間接登龍門;而現在,我們希望讓這個角色更加明確。」隨著多位知名導演積極 參與營運與評審,該電影節將致力於成為業界專業人士與新創作者之間更堅實的橋樑。 張導演也提醒新銳創作者別忘了「有趣」的重要性。「無論預算高低,我都希望電影在追 求的方向上是極致的——如果是作者電影,就要徹底表現作者性;如果是喜劇,就要讓人 捧腹大笑;如果是恐怖片,就要真正讓人害怕。」他說:「我想創造如雲霄飛車般湧現多 巴胺的體驗。最重要的是,創作者要問自己:我的作品真的好看、有趣嗎?」 ———————————————————————- 香港相關新聞報導: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8883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 rral 韓星大熱導致片酬急升惡性循環 韓國電視劇風靡亞洲以至全球觀眾,自《魷魚遊戲》掀起全球狂熱後令需求量大增,2022 年韓國電視台及國內串流平台製作多達141部韓劇,創下電視史最高紀錄。然而2023年及2 024年卻逐步重新回落,分別下降至123部及100部,背後並非韓流熱度減退,而是外國串 流平台高價聘請韓國演員演出導致巨星片酬大幅上漲,國內電視台無法承擔、演員亦無 法接演其他劇作,形成惡性循環。 最後在AI人工智能普及下,在韓國亦出現人工智能搶走影視業者飯碗的情況,韓國甚至出 現AI電影導演,專門透過AI生成影像作品進行創作,雖然目前尚未能取代真人電影,然而 亦成為一鼓具威脅力的新趨勢,挑戰目前陷入寒冬的韓國影業。 ————————————————————- 現在網路上很多流傳今年韓國電腦不管是影院或是拍攝電影都在崩潰瓦解中,其實也不太 清楚是不是單指商業大片而把獨立製片給排除在外。 也有看到網路上數據今年韓國電影目前只開拍17部電影,如果屬實真的是一個驚人數字。 這現象在中國戲劇和香港也有發生,但香港和韓國被業界人士跳出來發感覺很嚴重了。 還是片商或是政府忽視長期了一些獨立電影或是新銳導演的扶持,導致串流和的大片壟斷 ,忽然間電影成本降不下來? 而台灣基本上因為海角七號過後10年,已經很少有大片熱潮,市場佔比不高但就還是有穩 定輸出串流方面也只有catchplay 有在投資沒有發生像Netflix壟斷後就無片的狀態。但 也可以在外來做好防範來借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222.1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761803737.A.C00.html

10/30 14:32, 6小時前 , 1F
鬼滅真的太神奇了
10/30 14:32, 1F

10/30 14:54, 6小時前 , 2F
台灣NETFLix劇 沒強到影響 國內生態 也敢講 XD
10/30 14:54, 2F

10/30 15:11, 6小時前 , 3F
台灣也是啊,人才和錢都流到串流影集那邊,甚至導致
10/30 15:11, 3F

10/30 15:11, 6小時前 , 4F
影集大塞車。其實都面臨類似的問題,香港也是
10/30 15:11, 4F

10/30 15:12, 6小時前 , 5F
昨天才傳出有一個很標誌的藝術影院要收了
10/30 15:12, 5F

10/30 15:35, 5小時前 , 6F
謝謝你 刃太 台灣要靠你了
10/30 15:35, 6F

10/30 17:15, 4小時前 , 7F
韓國影視歌對走出國門的執念很強啊
10/30 17:15, 7F

10/30 17:16, 4小時前 , 8F
Netflix製作的台灣影集似乎口味都比較重?
10/30 17:16, 8F

10/30 17:20, 4小時前 , 9F
蛤 說崩就崩?
10/30 17:20, 9F

10/30 17:24, 4小時前 , 10F
香港的問題不太是串流影集,香港電影的問題是現在大
10/30 17:24, 10F

10/30 17:24, 4小時前 , 11F
片有點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然後這兩年中國市場降溫加
10/30 17:24, 11F

10/30 17:24, 4小時前 , 12F
上對港片的套路出現疲憊,比較是類似於中國市場壟斷
10/30 17:24, 12F

10/30 17:24, 4小時前 , 13F
後,市場降溫港片無法即使反應填補中國投資空缺也是
10/30 17:24, 13F

10/30 17:24, 4小時前 , 14F
發生突然無片可拍。現在香港大場面電影的成本可不
10/30 17:24, 14F

10/30 17:24, 4小時前 , 15F
比韓國低
10/30 17:24, 15F

10/30 17:33, 3小時前 , 16F
看來 日本人才是最後贏家
10/30 17:33, 16F

10/30 17:38, 3小時前 , 17F
香港幕後人才早就跑去中國大陸發展了
10/30 17:38, 17F

10/30 19:24, 2小時前 , 18F
巨星片酬上漲跟獨立電影新銳導演扶持有關係嗎
10/30 19:24, 18F

10/30 19:35, 1小時前 , 19F
香港去中國也拍不出什麼東西 內娛太矇矓
10/30 19:35, 19F

10/30 19:44, 1小時前 , 20F
香港電影圈自己就從黑社會土壤裡開花的
10/30 19:44, 20F

10/30 20:36, 49分鐘前 , 21F
老實說韓國某些電影其實還不錯但不會想進電影院....
10/30 20:36, 21F
文章代碼(AID): #1f0ltPm0 (movie)
文章代碼(AID): #1f0ltPm0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