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新聞沒真相 張雅琴放砲
※ 引述《TAHR (女人一枚)》之銘言:
: ※ 引述《machinly ()》之銘言:
: : 首度鬆口 還原徐子婷事件
: : 記者古明弘/專訪
: : 「真相只有一個!」主播張雅琴昨晚鬆口談論引發她閃電辭職的原因,她表示編輯台
: : 主管要求她不要做Candy的新聞,卻拿不出可以說服她的理由,「連討論都不行,這樣我
: : 沒有辦法接受!」此外她重申辭職的決心,但不會離開新聞圈。
: ~~~~~~~~~~~~~~~~~~~
: 已經有別台記者在恐慌她會跳槽過去...
: : 張雅琴說,關於她的不實報導接連不斷,但只要不涉及她的專業的話,她不想多加
: : 理會,不過批評到她的新聞專業,她就要還原真相,例如「獨家報導」指她假連線,她就
: : 一狀告上法庭,她說九月八日一審宣判,法律就會還她清白,張雅琴說,她向對方求償一
: : 千萬,如果勝訴,她將全數捐出做公益。
: : 八月二十日的編輯會議上與年代數位新聞編輯長陳承中因為該不該報導Candy而有爭
: : 執,張雅琴認為,徐子婷、白白、Candy和柏妍安的背景都被翻出來,為何Candy比較特別
: : ,不能報導,不免啟人疑竇,「那徐子婷和白白的人權呢?Candy也滿十八歲了啊!」
: : 張雅琴對此表示不解,她說,站在一個媽媽的立場,她希望Candy能出來面對,但主
: : 管卻連討論的空間都不給她,站在公平、平衡的原則,她實在難以接受,她說,做新聞不
: : 能壹言堂,否則就像回到過去威權時代,她說她的新聞沒有假象,不能被呼嚨、收買,「
: : 我只報導事實」張雅琴說,如果不能將全部真相說出,她寧可選擇不說。
: 上面一整段令人看了很生氣,
: 有張雅琴在的年代晚報才叫一言堂
: 以前下午的編採會議根本就是她「一人獨大」,
: 全新聞部整個下午傾全力做她要的東西
: 如果她自己「想」出來的角度,新聞做不到這樣的效果,她會大發雷霆
: 帶子還在播...不是被拉掉,就是就打電話下來罵
: 至於她說站在一個媽媽的立場,她希望Candy出來面對,
: 為什麼Candy要對妳張雅琴交代?
: 她忘了她的角色是一個專業新聞人,
: 她太常把自己當成一般家庭主婦,
: 於是她要的新聞充斥的美容整型、負面八卦、靈異奇談、光怪陸離
: (而且我相信很多媽媽也不喜歡看這種新聞)
: 也許這些都是「真相」、「事實」,她大可不做這些新聞
: 但是她為什麼報導?
: 很簡單,為了收視率....所以其他什麼都可以不管。
: 年代晚報的收視率確實因為這些灑狗血的新聞而有起色...
: 口味卻越來越辛辣,一年半載之後,收視率卻不進反退
: 高層當然會有覺悟....
: 收視率把張雅琴捧起來,讓她可以予取予求...
: 收視率不再,人家自然不會把她唯一真理...
: 至於媒體對於她與主管爭執一事眾說紛紜,她不想一一對外解釋,但她不斷強調:「
: : 真相終究會還原。」年代發言人廖若松對此不願多作回應。
: : 93.08.29 自由時報
: : ---
: : 今天的自由時報,嗯....
今天的中時,看了很感動,若有所思..........
2004.08.30 中國時報
追新聞 勿忘專業始終來自於人性
魏玓
大學時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學長,風采翩翩,人緣極佳,還有一個校花級的學妹相伴。學長是個耿直之人,照顧學妹也無微不至;學妹個性活潑,交遊廣闊,從小到大都是眾人矚目焦點,不免有些驕縱。曾經有別的學妹警告過學長,「別對她太好」,學長不以為意,不知不要對人太好是什麼意思。某天,學長輾轉聽聞學妹跟外校的某位學長過從甚密,後來果然證實她已經移情別戀。
學長黯然放棄這段感情,荒廢學業和社團活動,也一度想過自殺。這件事情在校園裡逐漸傳開,學長的好友們義憤填膺。有人說,要讓學妹退出社團,有人說要去給那個第三者「蓋布袋」;各種傳言沸沸揚揚,復仇行動一觸即發。學長卻收拾痛楚,自我振作,要大家放過他們;只因感情之事無可勉強,誰都會犯錯。大家感佩學長的寬容,此事也就逐漸煙消雲散。據說兩年之後,學妹和那位「學長」分手,回來找學長,只為了告訴他,感謝他當初的寬容。
這樣的故事,經常發生在我們周遭,甚至你我就是其中的主角。這樣的故事,也讓我們認識人性。人性是自私的、會背叛的,人會不甘願,會想報復。但是另一方面,人也是可以寬容的,可以原諒,願意反省、願意超越。人在面臨這些困頓的時候,無論是發洩當下的情緒,還是退一步思索沉澱,都是人性的其中一面。但是哪一面才會讓人真正平靜快樂,答案其實很明顯。
模特兒徐子婷自殺的事件,跟這樣的故事很像。徐子婷的好友以及「路見不平」的網友,痛批第三者Candy和柏妍安,還有人放話要揍她們;這是人性。徐子婷父親徐明說他不怪男主角白白和Candy,對他們寬容;這也是人性。人性的前一面,可以體會,但是太過簡單直接,恐怕帶來更多的災難。人性的後一面,比較困難,需要學習,但是卻可以帶來真正的平靜,思考更深的問題。
選擇用哪一面的人性去回應,本來是個人的抉擇。但是這件事情在新聞媒體的報導下,進入了公開領域,也就不再只是個人層次的問題。媒體不斷挖掘當事人的私人感情關係(其中很多是無法查證的傳言),或是渲染網友的言論和行動,是利用激化人性的前一面,吸引觀眾持續地收看。這樣或許賺到了收視率,卻賠上了良心,賠上了人性的後一面。
某家電視台的知名主播堅持要追蹤Candy的新聞,她持的理由或許是觀眾愛看,但那只是人性的前一面。電視台的編輯主管不同意她的做法,兩人爆發衝突,主播揚言掛冠求去;這位主管應該是意識到了人性的後一面。其實,深入思考人性的各種面向,並且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不以企業利益為優先,正是踏上新聞專業之路的第一步。
新聞專業並非高調,因為它始終來自於人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3.19.168
推
218.166.248.62 08/30, , 1F
218.166.248.62 08/30, 1F
推
202.178.156.30 09/10, , 2F
202.178.156.30 09/10, 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Anchor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