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逆風飛揚:容祖兒十周年概述。

看板CantonesePOP作者 (張小BB彈。)時間12年前 (2012/04/20 15: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容祖兒十周年概述 文 逆風飛揚@豆瓣港樂群 2009.09.22 引言 容祖兒,一個在香港回歸後冒起的新人中,最成功的商業女歌手: 1999年,憑藉EP《未知》獲取香港四大頒獎禮新人獎項,並獲得驚人的13萬張 專輯銷量; 2003年,憑藉大碟《我的驕傲》首次囊括四大電子傳媒女歌手最高榮譽,並獲得 IFPI全年最高銷量唱片; 2006年,與姚玨及莫拉維亞交響樂團合作音樂會,做出了香港女歌手近年來難得的嘗試; 2007年,連續五次獲得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手獎,與已故歌後梅豔芳持平紀錄; 2008年,在港舉行十四場個人演唱會,為自千禧年後首位在港演唱會場數最多的女歌手 …… 然而在創造著一項項資料記錄的背後的同時,媒體報導、坊間流傳的種種負面新聞, 卻一直伴隨著她的歌唱事業。不覺間,今年已經是容祖兒在英皇娛樂集團的一個第 十年,這十年間,究竟港樂有什麼環境,造就了容祖兒的黃金歲月,容祖兒的發展, 又帶給港樂什麼樣的影響?以下的十節內容,或許能給與一點提示。 上篇:從未知到爭氣的四年 第一節 零二頒獎,人才凋零 最為華人圈子熟悉的香港音樂,要數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王”與王菲的作品。 那時候正值大陸經濟蓬勃發展,視音媒體終端深入到千家萬戶,香港領先的商業包 裝,以及歌手上乘的歌唱技巧,使得當時的香港音樂傳遍大江南北。而同時期發展 的女歌手如葉蒨文,周慧敏,鄭秀文等也得以在這個時代浪潮下,在華語地區擁有 廣大的知名度。   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在香港四大電子傳媒中,擁有視像宣傳的優勢,得以在 舞臺上,視覺上帶給大眾更多的觀感享受,得到更多人的喜歡,因此它也比較能夠 反映出當時音樂以及歌手的商業流行度,以及市場情況等等,極具參考價值。 容祖兒在獎項上最大的成就,是03-07年連續五年榮獲在香港地區頗有分量的 香港最受歡迎女歌手稱號,打平了梅豔芳之前擁有的紀錄,被部分媒體譽為香港新 “天后”。但容祖兒歌曲在大陸的傳唱度不足,負面新聞偏多,並不讓人驚豔的唱 腔,都讓大眾對“天后”成色的懷疑。 縱觀容祖兒歌唱的十年,可以先從2002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開始講起。 時勢造英雄。在01-02年王菲、鄭秀文分別最後一次登上勁歌舞台獲獎之後, 港樂女歌手有了一次重排次序的機會,在中生代陳慧琳、楊千嬅等繼續發展的同時, 新人作為重要的後備力量,也影響著港樂未來的發展。那麼2002年,都有些什麼歌 手活躍在頒獎舞臺呢?我們不妨看看勁歌的出場名單。 第一批: 黃貫中,黃家強,陳曉東,馬駿偉,鄭中基,朱孝天,周渝民,余文樂,麥浚龍,蕭正男 ,葉文輝,鄧健弘,黃丹儀,鄧健明,shine,張詠詩,e02,e-kids,范振峰,梁奕倫 第二批: Twins,陳冠希,何韻詩,朱茵,小雪,陳文媛,黃伊汶,鄭希怡,關心妍,谷祖琳,趙 頌茹,陳見飛,李蘢怡,張鎧潼,cookies,陳思慧,胡彥斌,王嘉明,羅金榮 第三批: 周杰倫,盧巧音,陳小春 第四批: 陳奕迅,楊千嬅,李克勤,梁詠琪,容祖兒 第五批: 許志安,陳慧琳,劉德華 未出場: 葉蒨文 其中從女歌手身份分析,前三批的歌手分別有: 黃丹儀(幕後製作人); 張詠詩(一年歌手); twins(偶像組合); 何韻詩(歌唱比賽選手); 朱茵(影視藝人); 小雪(模特兒,偶像歌手); 陳文媛(偶像歌手); 黃伊汶(跳舞歌手); 鄭希怡(跳舞歌手); 關心妍(歌唱比賽選手); 谷祖琳(一年歌手,谷德昭侄女); 趙頌茹(模特比賽); 陳見飛(模特,陳冠希姐姐); 李蘢怡(模特,一年歌手); 張鎧潼(亞洲小姐); cookies(偶像組合,後來分拆); 陳思慧(一年歌手); 盧巧音(地下樂隊主音歌手);   從上面備註可以看出,2002年活躍的一部分女歌手以模特及亞洲小姐出身, 演唱水準未必能夠保證,一部分則是以偶像歌手及跳舞歌手為賣點,對演唱要求 也不高,其餘一部分則是只在2002年出過唱片,對演唱能力難以完全瞭解。真正 具有潛力的只有何韻詩、關心妍與盧巧音三人。可以看出,容祖兒當時的同輩競 爭對手並不算多,而從後面發展的形勢來看,何韻詩和盧巧音的方向均偏向於獨 立創作音樂,與商業聯繫並不密切,而關心妍受制於公司規模,在宣傳以及製作 上都比英皇手下的容祖兒稍遜一籌,在主流路線的競爭上處於劣勢。從人員上分 析,容祖兒正是得益於港樂對主流音樂歌手的人才培養上缺乏,而在未來的幾年 發展中沒有受到太明顯的壓力,而能專心與前輩歌手抗衡,爭取更多獎項。   其實香港歌手培養在華語樂壇上並不處於劣勢。從八十時代開始,就有各項 歌唱大賽,選拔出不少優秀的歌唱人才,除了梅豔芳外,還有如關淑怡、鄭秀文、 楊千嬅、何韻詩、關心妍等。另外一些是具有演唱天賦,之後被發掘入行,如小 時候曾是合唱團的王菲、陳慧嫻,經朋友介紹試音的彭羚,還有一些是從相關行 業轉變而成,如曾是DJ的林憶蓮,地下樂隊的盧巧音。 再看一下當年的音樂製作與潮流趨勢: 2002年十大勁歌得獎名單有: 許志安《女人之苦》(陳輝陽,林夕) 葉蒨文《傷逝》(Eric Kwok,林夕) 陳慧琳《有福氣》(雷頌德,周禮茂) 李克勤《愛不釋手》(陳輝陽,林夕) 陳奕迅《明年今日》(陳小霞,林夕) 劉德華《天生天養》(陳忠義,林夕) 容祖兒《爭氣》(陳輝陽,林夕) 楊千嬅《楊千嬅》(Eric Kwok,林夕) 盧巧音《好心分手》(雷頌德,黃偉文) 梁詠琪《高妹正傳》(梁詠琪,黃偉文)   從上可以看出慢歌,情歌尤盛,只有《天生天養》《楊千嬅》屬於個人勵志, 《愛不釋手》偏向友誼,其餘歌曲內容貼近。同時得獎詞作者集中,旋律多元化 不明顯,有卡拉OK化趨勢。這種風氣對港樂發展十分不利。山中無老虎,導致曾 經在1996年演唱過一曲《第一次我想醉》的容祖兒,也能和李克勤、楊千嬅等回 歸前出道的中生代一起,逐步踏上港樂的第一線去。 第二節 娛樂萎縮,外地競爭 優秀人才的青黃不接,除了在主流音樂上體現外,還在香港影視上暴露出來。   大陸和臺灣的電視劇,一向有他們文化底蘊,資金條件,人才培養的優勢, 從八九十年代開始的大陸電視劇《紅樓夢》《西遊記》等就顯示出來,到九十年 代,臺灣電視劇《包青天》以及一系列臺灣瓊瑤的小說改編電視劇紛紛佔據華語 市場,其中以《環珠格格》一劇最為轟動。由於市場的競爭,香港的電視劇不復 以前一統三地及東南亞市場的局面,藝員古巨基甚至離港演出《環珠格格3》、 《情深深雨濛濛》的角色,向外發展以尋求機會。千禧年後,《流星花園》一劇 又迅速流行,劇裡的男女主角紛紛成了當時年輕男女的關注對象,風頭一時無兩, 娛樂的焦點繼續遠離港九。   除了華語片種的競爭,香港還要面臨日韓電視劇的挑戰,較出名的有韓劇《 紅豆女之戀》。可以說港劇在人才資源資金語言文化等劣勢之下,所拍的電視劇 市場份額越來越低,直接導致運轉資金缺乏,形成惡性循環。   香港電影在經過了八十年代的巔峰期,九十年代的過度期後,也於千禧年前 後不斷萎靡。如回歸後6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獲獎名單: 1997年《甜蜜蜜》(黎明,張曼玉,曾志偉,楊恭如,杜可風) 1998年《香港製造》(李燦森,嚴栩慈,李棟全,譚嘉荃,林潔芳) 1999年《野獸刑警》(黃秋生,王敏德,李燦森,譚耀文,周海媚) 2000年《千言萬語》(李麗珍,黃秋生,謝君豪,李康生,鮑起靜) 2001年《臥虎藏龍》(周潤發,楊紫瓊,張震,鄭佩佩,章子怡) 2002年《少林足球》(周星馳,吳孟達,黃一飛,田啟文,趙薇)   從名單可以發現,千禧年後,開始出現非港籍人士開始合作演出,營運資金 上也注重與外地合作。純粹意義上的“香港製造”逐漸退出一線的競爭地位,本 土特色難以為繼。而大陸的第五代導演此時也不乏優秀的作品,日韓電影也有如 《午夜凶鈴》等優秀片子,此消彼長,香港影視生存壓力增大,曾經通過電視電 影主題曲而傳遍華夏的香港流行樂,也難以尋到以往廣闊的市場了。   市場的變化,導致香港唱片公司運營的調整。回歸之前,香港唱片業還算興 旺,一些本土唱片公司,如環星娛樂,力圖唱片,飛圖唱片,樂意唱片,嘉音唱 片等,也撐起了自己的一片天空,與國際性的唱片公司EMI,華納,環球等爭奪各 類市場。然而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唱片業不斷調整,部分公司經營不善,被迫 結構整合,部門裁減,甚至接受兼併:寶麗金唱片及屬下的正東,新藝寶,上華 唱片,一起併入到環球唱片,飛圖唱片被英皇娛樂收購,華星歸到東亞娛樂老闆 林建岳旗下,黃柏高離開正東創辦金牌娛樂……   唱片公司的整合,對歌手資源或許是一種有利的再分配,但對於新人的良性 挖掘培養卻並不一定有利,如東亞唱片在整合了華星唱片後,直到2008年,才由 黃鎧晴正式成為首位東亞新人,之前只是把劉德華,鄭秀文,許志安等老將收歸 門下,先立足於把品牌做好。金牌娛樂也從華星簽下楊千嬅,從內地挖回古巨基, 前期發展也只推出過偶像組合cookies試水。   盜版猖獗,銷量下降,也導致國際性的唱片公司減少對香港地區的投入。華 納,EMI在千禧年後,也減少了香港歌手的培養,EMI甚至於2008年把大中華的業 務給與金牌娛樂收購,退出市場。 然而收購了飛圖唱片的英皇娛樂,卻一開始就有比較明確的發展定位。首先 在前期發展,保留了容祖兒,何嘉莉,葉佩雯,謝霆鋒等青春男女歌手,捆綁宣 傳推廣,中期增加少女蝶,twins等偶像組合,加強對特定年齡段聽眾的影響力, 同時簽入陳奕迅,拓寬受眾面。最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是它接手華星時代的新秀 歌唱大賽,為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同時英皇的行銷手法也很值得研究。英皇除了資金雄厚以外,手下有兩份雜 誌,為它的藝人宣傳提供了便利,以及和無線電視合作不少音樂節目,給與旗下 歌手足夠的曝光率。另外公司還偏向于與藝人簽訂長合同,對歌手的演藝生涯實 行長時間的壟斷,榨取更多的資源,也為歌手的發展制定長期的計畫。這對於歌 手而言,有得也有失。如旗下的何嘉莉,葉佩文,陳奕迅,鄭伊健,梁洛施,王 傑等都有不合作的實際行動,甚至退出以示抗議。容祖兒是在前期簽約歌手中, 少有的堅持的一位,公司也利用自己的優勢,專心對她進行商業的打造,因而獲 得成功。 第三節 前輩退居,時代輪換   在容祖兒冒起的前兩三年裡,前輩的紛紛退居,是她迅速成為一線歌手的重 要原因。以下的幾位女歌手在千禧年前後的樂壇轉折期紛退居港樂一線,才使得 流行音樂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主流女歌手位置真空。 王菲:走屬於自己的路   王菲是香港樂壇的一面旗幟。她完美的嗓音,獨特的舞臺風格,自我的性格,   使得她在90年代的華語地區婦孺皆知。然而在1992年以前,她的星途並不是   十分暢順。唱片公司的打造失誤,令她在音樂製作上不如意,甚至遠走美國   深造,揚言不會到香港發展。但後來新的經紀人陳家瑛用心經營,在音樂製   作上,給王菲找到了C.Y Kong,張亞東,詞作上碰到了知己林夕,讓她在音   樂表達上可以完全發揮。同時她也不完全受市場控制,在1996年和竇唯合作   了一張至今她仍非常滿意的另類作品《浮躁》。在商業市場,自《容易受傷   的女人》、《執迷不悔》等部分粵語歌曲讓她重新在香港備受關注後,就一   直注意國語歌曲市場,挖掘更多的潛在聽眾。到中後期,製作了《寓言》,   在個性和市場之間嘗試平衡,也讓她在兩方面都獲得好評。可以說,嗓子雖   然是天生的,但王菲更多地在音樂上創新,在商業市場上保持,她是她成為   天后的關鍵。   2003年,王菲推出國語大碟《將愛》後,就開始相夫教子的半隱退狀態,把   本已不過分關注的港樂位置完全騰空,新人們終於有了表演的舞臺。 鄭秀文:最後一個大眾“天后”   新秀大賽季軍的鄭秀文,在出道開始,並沒有特別耀眼的表現,前期發行的   專輯也大都是以當時比較潮流的翻唱為主,試圖在市場中找到定位。後來開   始演唱影視主題曲,在大眾市場進行宣傳推廣。1994年的專輯《十誡》是鄭   秀文大膽的一次嘗試,專輯中概念統一,並有涉及性的隱喻旋律,探索個性   之路由此展開。進入華納唱片後,開始主營深邃的情歌,在群眾間有廣泛的   傳唱度,如《捨不得你》、《放不低》、《默契》等。緊接著,又極力打造   深情的《我們的主題曲》、《唉聲歎氣》等。快歌方面,鄭秀文一直很有駕   馭能力,無論是演繹上,還是在舞臺表演上,都能把優秀的快歌旋律展現出   來,熱門的快歌有《小心女人》、《星秀傳說》、《神奇女俠》、《煞科》   等,令她更能全面佔領大眾市場。   參與專輯製作,推行影視歌曲,鞏固情歌市場,塑造舞臺風格,加上中音突   出,形象百變,鄭秀文在90年代的一切表現,以及聽眾接受情況和專輯銷量   驚人,使她無愧於香港樂壇的領軍人物,同時也算是大眾時代的最後一位天后。   另一個使得鄭秀文受人注目的地方,是她在千禧年後,開始轉攻的電影市場,   初期以商業片種為主,較為著名的有《孤男寡女》、《鐘無豔》、《瘦身男   女》《我左眼見到鬼》《無間道》等,並獲得票房上的成功,由此也逐漸專   注於電影拍攝,往更高的目標邁進,把音樂市場留給後輩。 梁詠琪:玉女創作生不逢時   梁詠琪初出道時,給樂壇帶來一股很新鮮的感覺。她前期作品如《某年仲夏》   《Today》等,都是定位於學生群體,在當時情歌氾濫的時代,她和古巨基 《友共情》一類的音樂,都深受許多年輕歌迷喜歡。之後梁詠琪還繼續了非   情歌路線,《出走地平線》《Cover girl》《我鍾意》《花火》《女人本色》   《娛樂大家》都是輕鬆抒情的基調,即便是情歌類的《你救哪一個》《好時   辰》《新居》《密雲》,也與當時樂壇的“苦”與“烈”的主題相差甚遠,   可以說梁詠琪是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並且獲得市場認可的路子,加上她從   開始就推出國語歌曲如《短髮》等,使她在華語地區的知名度很高。   只不過緋聞與合約使她的事業受到很嚴重的打擊。還有演唱並沒有太明顯的   壓台感,也使得她離一線女歌手的位置總有距離。在2002年流行了一曲《高   妹正傳》以及2003年的電影主題曲《迴旋木馬的終端》後,梁詠琪又退回到   二線位置,再也回不到一線歌手的爭奪之中了。 楊千嬅:聰明的港女代言人   楊千嬅從一開始的“華星三寶”就奠定了她音樂的個人風格。之後和黃柏高   合作,一個樂觀而又不屈不撓的形象更是深入民心,並使她在紅館成功演出   令人難忘的“萬紫千紅演唱會”,同時在2002年十大勁歌總選中收穫最受歡   迎女歌手獎項,達到事業的一個高峰。在金牌娛樂後期,調整歌曲風格,烈   女形象的塑造也倍受歡迎。我們能從她成名歌曲的名字中獲知一二:《可人   兒》《抬起我的頭來》《少女的祈禱》《飛女正傳》《可惜我是水瓶座》《   烈女》……與英皇打造的藝人不同,楊千嬅注意緊跟受眾群體一起變化,從   年輕時候的羞澀但堅持,到步入三十的知性而剛烈,她把聽眾眾成長的心聲   都描述了,由此帶來的歌迷忠誠度,無疑比容祖兒twins的相對大眾化的群眾   更高。還有出演影視劇集的大笑姑婆角色,讓更多觀眾有所認識,對香港以   外的市場推廣也有幫助。   然而楊千嬅的缺陷在於相對劣勢的現場演唱能力,這在2002年後表現得更加   明顯,這對於一線歌手來說,無疑是個硬傷,亦因為她對港女的塑造十分成   功,導致非港女類型愛好者的聽眾未必對她的音樂產生太多的興趣,成長之   路更偏向於小眾化多一些。 陳慧琳:高貴的珠寶商千金      陳慧琳並非科班新秀出身,她在美國讀完大學課程兩年後,回港加入樂壇。   陳慧琳具有較好的舞蹈身材,在舞臺表演上比許多歌手都要優秀,同時形象   健康,在早期就有《風花雪》、《星夢情真》等少女情懷歌曲,到中後期, 音樂人雷頌德更針對她較尖的聲線,把電子音樂作為她主打的歌曲風格,並 獲得成功。姣好的面容,社會經常給與她的公益慈善代言,都讓陳慧琳在 30歲前對年輕聽眾具有壟斷性的影響,風頭一時無兩。 可是過於一塵不染的性格形象,也不利於她進一步的曲風探索,就連詞人林 夕給他填寫《最愛演唱會》的時候,都感概入詞的範圍太窄。以至於三十歲 後,音樂的作品數量逐漸減少,亦因為家底的豐厚,也不需要她過於拼搏, 2004年後更是退出頒獎舞臺,過上更悠閒的生活。 幾位一線女星歌曲風格迥異,曾在不同領域佔據各類音樂市場,但卻幾乎同 時由於各種原因,紛紛在舞臺上退出,加上急流勇退,結婚生子的彭羚,港樂女 歌手出現了一個較明顯的真空時期。作為新晉歌手的容祖兒,讓她發揮的空間已 經足夠。 第四節 回歸五年,政經融合 2002年適逢香港回歸五周年,在兩地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了一個 階段性的發展。我們可以從當年的新聞紀錄中瞭解一二。 文化類:1月22日晚,香港立法會通過在香港推廣普通話的動議,促請港府解決 中小學普通話教師短缺問題,並要求政府多舉辦推廣普通話的活動。 政治類:7月1日,香港金紫荊廣場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慶祝香港回歸五周年和 特區政府成立五周年。慶祝香港回歸五周年大會暨第二屆香港特區政府 就職典禮在香港會展中心新翼大會堂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二任行政 長官董建華和第二屆特區政府十九名主要官員在莊嚴的儀式上宣誓就職。 經濟類:7月15日,作為香港今年以來最大型的招股行動,中銀香港(控股)有限 公司開始招股,反應熱烈。25日,編號二三八八的中銀香港在香港聯交 所主機板掛牌上市。 從三則消息均可以看出,中港兩地的交流在各方面都有實質性的行動,香港 在文化上需要和大陸的語言接軌,政治上維持上任的非直選行政長官人選,經濟 上接受大陸的資金投資。香港從一個國際性的商貿文化大港,不斷地受到大陸這 個更廣闊市場和人口的地方影響,也是歷史必然。 從流行音樂的角度,資金人才均可以交流合作,之前香港電影已有敘述,孰 優孰劣還可以再仔細斟酌,但語言和文化上與內地的差異,則導致市場難以拓寬。 即便是四大天王時代,在海峽兩岸為人所熟悉的,也是如《吻別》《忘情水》一 類的國語歌,在譚張及之前的時期,諸如許冠傑一類的俚語作品,即使製作再優 秀,也難以讓國語聽眾理解接受。可是在千禧年的交接期,中生代,新生代連在 香港市場也難以穩獲話語權,在國語市場更是無暇應對。容祖兒即使國語生硬, 對手除梁詠琪外,亦無太多流行的國語作品,她便得以憑藉唱功扎實,在港樂爭 出一片天地。 第五節 K後前傳,前途光明 容祖兒作為主攻主流音樂市場的歌手,在派台曲目選擇上尤其重要,因此可 以不需要對每一張專輯都仔細研究,而只需對其中的主打歌曲稍加分析,便可對 歌手的情況有所瞭解。 附上2002年及以前的主要知名作品情況: 1999年《未知》 《未知》:三台(除叱吒)冠軍(改編歌,李敏) 《逃避你》(伍樂城,李敏) 《這分鐘更愛你》(改編歌,馮正) 2000年《不容錯失》 《不容錯失》:四台冠軍作品(舒文,李敏) 《最新消息》(改編歌,李敏) 《Lovin’U》(舒文,周禮茂) 2000年《誰來愛我》 《誰來愛我》:三台(除叱吒)冠軍(伍樂城,林夕) 《相當刺激》(改編歌,李敏) 《美麗在望》(改編歌,林夕) 《雙腳著地》(改編歌,梁芷珊,與梁奕倫合唱) 2000年《喜歡祖兒》(新歌+精選) 《痛愛》:四台冠軍(陳輝陽,黃偉文) 《你說得對》(改編歌,李敏) 《放過你》(陳奕迅,林夕,與陳奕迅合唱) 2001年《全身暑假》 《全身暑假》(伍樂城,林夕) 《告解》(謝霆鋒,林夕) 《阿門》(伍樂城,林夕) 2001年《隆重登場》 《隆重登場》:三台(除叱吒)冠軍(C.Y Kong,黃偉文) 《再見我的初戀》(陳輝陽,林夕) 《怯》:三台(除港臺)冠軍(陳輝陽,林夕) 2001年《說真的》(國語) 《Heartbeat》(改編歌,薑憶萱&陳天佑) 《說真的》(深白色,深白色) 2002年《Something about you》 《一面之緣》:三台(除港臺)冠軍(劉祖德,黃偉文) 《抱抱》:四台冠軍(陳輝陽,林夕) 《啜泣》(舒文,林夕) 《Mad about you》(改編歌,藍奕邦) 2002年《一個人的情歌》(國語) 2002年《喜歡祖兒2》(新歌+精選) 《爭氣》:四台冠軍(陳輝陽,林夕) 《特別嘉賓》(鐘慶鴻,林夕) 《電我》(舒文,黃偉文) 從歌曲特點來看,前四年基本都是屬於“慘情+少女”的歌曲風格。在歌詞塑 造上,連續描寫一個經常遭到感情挫敗又不斷努力的女生,以此貼近同齡男女的 心情,在曲風選擇上,有英倫,清新,日韓,電子等等年輕人喜歡的舒緩輕快的 節奏,聽眾容易把握。由於容祖兒演唱可以應付,到後期甚至在歌曲難度上增大, 如快節奏的《一面之緣》,以及音階跨度較大的《Mad about you》,並且獲得聽 眾接受,至今仍是容祖兒歌曲的代表作。 從詞曲作者來看,在前半段時間,改編歌曲占了不少的比重,英皇明顯是要 先試探容祖兒適合的風格類型,歌詞主要交由李敏填寫,以確定其“慘情少女” 的風格的統一性。後半段時間裡,陳輝陽開始加入作曲團隊,幫容祖兒塑造更多 適合本地聽眾習慣的音樂,幾首確定歌手前期風格的大眾K歌,如《痛愛》、《再 見我的初戀》、《怯》、《抱抱》、《爭氣》等。音樂製作思路的清晰,給容祖 兒形象的推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媒體反響來看,一直屬於穩中有升的狀態,第一年就有一首冠軍級別的作 品《未知》在市場上先聲奪人,之後兩年分別有兩首冠軍級別歌曲,讓她在市場 裡站穩腳跟,最後2002年更有三首冠軍級別作品,地位逐漸提升。或許從榜單上, 只能是一種簡單的量化分析,甚至榜單背後有一定的偏私,但這至少能反映當年 主流媒體的流行度。並且香港擁有四大電子傳媒,在勢力關係上就比較分散,四 台或者三台的冠軍協調,要比一家單位的獎項評定要困難,因此也能反映一定程 度的客觀性。   從上述三方面來看,容祖兒的發展具有了確定的風格,清晰的製作,良好的 反響。與此同時,還有英皇娛樂對歌手的用心栽培,大量的廣告宣傳,她本人良 好的唱功,也能在港樂青黃不接的時期擁有優勢,因此成就了容祖兒輝煌的前四年。 -- 我們都在為我們死去後的模樣弔念, 我們都自以為活得不夠膚淺。 http://www.facebook.com/brand.cheung 鄭秀文/陳奕迅/莫文蔚/倖田來未/周蕙/BoA/蔡依林/倉木麻衣/容祖兒/Madonna 戴佩妮/世新廣電/Tizzy Bac/許茹芸/珍珠奶茶/陳輝陽/誠品臺大/佳佳/香港 五大/臺北/捷運/誠品龍心/巧克力/元氣唱片舖/Dennis/詹怡宜/三民玫瑰/臺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92.51
文章代碼(AID): #1FaHBdzB (CantonesePOP)
文章代碼(AID): #1FaHBdzB (Cantonese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