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英導演只花2200台幣 拍殭屍片

看板Indie-Film (獨立電影)作者時間16年前 (2009/08/12 21:42),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悼念showgrace是苦主,我也認同《絕魂印》真的很糟! ~ (^_^)! 2200元美金製作的殭屍片網址內有影片。 http://twfilmgroup.lolforum.net/forum-f8/topic-t1765.htm 這質感真的就是2200元,相信有刻意少報,但也不會差太多。 換作是喬治羅米歐George A. Romero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1968)。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2956447426428748010 當年也要12萬美金拍攝,兩者不同在片場工業和個人手工業。 拍電影,創意不難、製作不難,難的是起頭錢從哪來? 所以才會有2200元片子出現,自己發通告新聞稿,做公關宣傳造勢。 再看有沒有機會找到金主砸錢投資,這走的是第三條路。 類同勞勃羅里葛茲的殺手悲歌 El Mariachi (1992)。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48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GzJYcsQdas
自編、自製、自導、自作特效,7000元美金成本。 一般有三條路卡入電影圈。 1.家族相關角頭 自己家人或鄰居朋友本來就在做這行,自己人帶進去,已有業界金主。 2.學院派 學校跟老師同學拍片磨練,有些知識技術人脈畢業後闖蕩,申請輔助懂管道。 3.社會自修 為興趣拍些短片參加些小比賽,自己找錢找人。 2200元自製殭屍片,只要特效和場景將就,台灣也能作到,但重要在演員! 因為文化關係,台灣不會有那種殭屍片迷,一貼廣告,就會自動報名來當殭屍。 要是找一群收錢臨時演員,演技不會太好,更不會投入,反變成搞笑。 雖然整體「物」的質感不好,但最重要的「人」有用心,其實就看得出來 剩下攝影、剪接、後製,也是人味的錦上添花。 尤其導演本身自知,瞭解這片重點是什麼,能將金錢和所有資源花在刀口上。 好不會很好、壞不會太壞,所有元素都在中心值範圍內。 整部片平衡就能作到讓觀眾看得舒服有趣,微妙戲感就差在這。 推薦 - 湯匙殺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Sx_Wnywk4k
一部片平衡感很重要! 不論是導演、編劇、演員、攝影、美術等各方面配合落差不能太大。 不能拿積木來裝大樓,也不能用麻布來補綢緞。 除非要惡搞或喜劇,或形式上特意突出。 真差太多,導演或製片也要會整合擺放,而不是各走各摻在一起。 《絕魂印》就敗在沒有整體性。 現實是真的很多老師會教學生從自己身邊熟析事物開始拍,林正盛也是這樣起頭。 摸熟攝影機,知道抓角度,拍你懂的、瞭解的,人文自然出現。 要是資金不夠,無法拍原本想拍的片,很簡單,全部換,改拍別的低價企劃。 千萬不要用1千萬硬拍2千萬格局,不然又多了掌控平衡性困難問題。 至於「個人想拍甚麼」為主,這是一種感性的理想話,現實難作到。 從沒有一位創作者,能想拍什麼就拍什麼。 即便史蒂芬史匹柏、喬治盧卡斯、詹姆斯卡麥隆也做不到。 都會因為資金、技術、場景、發行各種人事物介入而做某些程度妥協。 原始構想到拍完落成,都差在量化後百分比多寡而已。 人腦想像力總會不同於現實,也才會有創作,再屈於現實做融合,製造出成品。 絕對做不到想拍就拍的境界,不論金錢物力或老師夥伴、所有事物都具影響力。 拍片是共同合作,但絕不民主。 能壯大要工業化,一個頭才有效率。 專制過頭該自由、自由過頭該專制,歷史輪迴。 台灣電影「傳統」,60歲以上的人。 年輕在四十年前,那是對黨國效忠教育,講求團體緊密一致。 那世代長大後步入台灣電影圈也容易配合工業體制創造榮景。 當然也與國際政治局勢與經濟奇蹟有關。 40、50歲的人,受到的啟蒙來自於社會三十年前起飛的經濟文化。 全球商業體制裡,台灣中小企業人口比例最高一樣。 也就是都想自己當老闆,拍自己想拍的東西,述說個人成長經歷的新潮流。 但幸運受到前一代工業末期餘蔭,人才技術還有一定水準。 現在30歲左右越年輕的,越想要做個人舒發我最大,又回到「中國人一盤散沙」境界。 大家都想「作自己」,又不願配合大眾體制搞類型片,就成了多頭馬車,各自為政。 主題幾乎一樣重複流於惡搞,也是成長在十來年前周星馳無厘頭的濫觴。 技術只要電腦數位人少也能搞定,成效有限,就只能丟上網秀個15分鐘。 電影就拍低成本有一定觀眾保障的同志片。 所以,柯孟融《絕命派對》真是個很勇敢的工業起步實驗。 三和要測試台灣類型片水溫,是它們一慣製片理念,龍頭其實是製片。 會願意自行研發美術特效,找知名演員捧場,發行也努力開發管道。 最了不起是願意給新導演機會,只可惜柯孟融導戲還不到那個程度。 柯孟融現在就是一個好的剪接師、但還不是個好導演。 壓不住演員不會教戲、不夠熟電影語言不會調度、平衡戲感和重點也就散了。 更要緊的是,電影沒有「理念」,就少了「人」味。 單純是剪接、音效等「物」的作秀,比不過好萊塢,電影自然也就雷大雨小。 影片非定要文以載道,但若只純作B級恐怖片,為B而B反變C,就難成大器。 相信柯孟融是有心電影,只是經驗和深度還要些時間累積。 恐怖片讓人感覺恐怖,不是在血漿斷肢,而是心理驚悚讓人打從骨底悚然。 科幻片會引人入勝,不是「科」而是「幻」,為未知的想像才會讓人嚮往。 小成本只要掌握巧思和技術上基本平衡,也可以有優秀作品。 有幾部電影成本不算高,台灣也可以製作得來,就在於創意和質感。 低成本恐怖殺人片 - 恐怖系統 ILS aka THEM (2006)。 http://www.imdb.com/title/tt046520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AWEvZh8flg
低成本科幻動腦片 - 雷管 Primer (2004) 製作費7000元美金,在自己家和車庫拍。 http://www.imdb.com/title/tt039038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CC60HJvZRE&feature=related
兩者混在一起 - 時間殺人 Los cronocrimenes aka Timecrimes (2007)。 http://www.imdb.com/title/tt048066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fyQia26_mU&feature=fvw
再不然,更低成本,靠對白出頭,日本的 - OH! Mike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hNE0DEl0CI
要是已有類型片作不了,那就創新類型電影。 要全部創新困難,就混著已有的來作,也可以出奇制勝! 古裝跟科幻可以合併、現代警匪也能和奪寶冒險加異形怪獸共存! 不論艾德伍德或囧片王那些,即使片爛,但製作認真有心,也就令人感到有趣。 這也是2200元片能出頭的原因。 宇宙囧片王。 http://pulolesu.anti-kevin.org/dream/kuso/kusomovie.html 台灣能賣的三種片,同志、恐怖、動作。 所以再來就要期待蔡岳勳的痞子英雄電影版。 當然還有魏德聖的塞德克-巴萊。 http://www.wretch.cc/blog/seediq1930 以及李安監製,袁和平導演的The Hands of Shang-Chi (2011)。 http://www.imdb.com/title/tt0366547/ 另外,李安自己導演的電影該輪回到國語片了。 最後重點推薦 - 惠天賜、張之亮的最後一戰 The Final Test (1987)。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5NzE5ODM2.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0MDQ2NTY=.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0MDMxNzY=.html 港片巔峰時期這樣片算粗造,而且劇情「致敬」史恩康納萊的九霄雲外 Outland (1981)。 可是看看那燈光、攝影、動作、剪接、音樂,在在活力心意,現在看還是不差。 成本雖然低,外觀有點營養不良。 但一部電影有心、熱血與企圖心,是很容易在影片裡看得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08/12 23:25, , 1F
推 <Primer> 建議大家可去找來看
08/12 23:25, 1F

08/17 02:14, , 2F
08/17 02:14, 2F

10/11 12:11, , 3F
這篇該m!
10/11 12:11, 3F
※ 編輯: ubad 來自: 118.165.11.96 (07/04 03:50)
文章代碼(AID): #1AWiQoe5 (Indie-Film)
文章代碼(AID): #1AWiQoe5 (Indi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