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一些傑出的導演手法 (2)

看板Nolan作者 ( Le rayon vert)時間13年前 (2012/06/04 11:08), 編輯推噓6(6014)
留言20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33919927 (承上) 最佳細節 楚浮(Francois Truffaut) 〈日以作夜〉(La nuit americaine, 197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Sqfhjt-Gg8
楚浮在此片中有一句對白是:電影就像一輛行駛中的火車。而這 句對白引來高達(Jean-Luc Godard)的不滿,質疑楚浮從未想過究竟 這輛火車要開到哪裡,還有到底誰才是車掌等等之類的話。儘管筆者 在政治立場上跟高達比較相近,但對筆者而言這種借題發揮容易帶來 混淆。就好像如果有人宣稱巴哈(Bach)的音樂是最偉大的,因為他 有那麼多讚美上帝的作品一樣,這等於是對音樂的評價判準建立在某 個非音樂的領域上,同樣的思考方式只是高達是拿政治立場作為判準 而已。 而且不論高達知情與否,焦點都被模糊了:楚浮在這裡其實可能 是在跟希區考克(Hitchcock)致敬,因為這正是希區考克用來形容電 影的話。而這部片中其實就充滿著這樣的細節:在片中飾演導演的楚 浮,之所以戴著助聽器,是有可能在向布紐爾(Bunuel)致敬,更不 用提片中那些〈大國民〉(Citizen Kane)的劇照以及導演相關書籍 的畫面,以及這兩個畫面在構圖上是多麼相似。 而楚浮在呈現細節上便謹守著希區考克也同樣遵守的默片傳統: 畫面一定要能夠透露訊息;因此在此所謂的細節,不是那種要反覆觀 看很仔細找才找得到的小東西,而是一開始便直接透過畫面呈現在觀 眾面前,只要觀眾夠敏感,便能知道這些畫面的訊息之所在。因此筆 者所選的這個橋段,它在影史上固然非常有名,原因在於這部片是最 好的劇中劇以及講述電影的電影之一,這個橋段的最後一個畫面也直 接地點出了這樣的訊息。 但是更進一步地,所有看過這部片的人,或許都可以想一想:為 何楚浮要劇中的女主角在劇中劇時手不要緊握?臉不要繃著要微笑? 其實只要仔細想一下這部片的角色設定,答案便很明顯了。但是如果 看不出來也沒有關係,這並不妨礙對劇情的基本理解;但筆者猜想這 正是楚浮所要追求的:找到一個可以雅俗共賞的平衡點。或許是他早 年的生活經驗讓他不得不在意票房和收益,但他並非就因此就草率處 理創作一個作品時所該處理的種種問題。而這也是筆者在他的作品中 所學習到的東西中最寶貴的之一。 最佳現成音樂配樂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 2005) 伍迪‧艾倫在這部片中配樂的成就實在是太厲害了,以至於雖然 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在使用現成音樂配樂也有很高的成就, 但如果只能挑一片的話,這一部中殺人場景所使用的威爾第(Verdi) 〈奧泰羅〉(Otello)不論是在呼應劇情及基本設定上,還是對於使 用現成配樂長度上的挑戰,成就都十分地驚人。(關於該片的配樂詳 細使用情況,請見拙文〈愛情決勝點中的弦外之音〉: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6378667;又youtube無最 重要橋段之影片,意者請自行見該影片各處。) 最佳制式開場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2008) 原則上電影制式的製作方式之一,是故事一開始時要有一個開場 ,能夠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也因此有人戲稱許多好萊塢片最好看的就 是開場了。而筆者之所以會選擇這段作為最佳制式開場,是因為其完 整性之高,除了至今依然常常單獨把開場看完外,還有就是筆者在寫 完報告第一次進戲院看這部片時,當時由於只剩二輪而戲院又提早播 放,所以進場時剛好看到巴士開走...但有趣的是正因為這個開場的獨 立性高,之後竟然幾乎不影響觀影的過程。但這個橋段或許真的為小 丑這個角色添加了不少魅力,使得許多觀眾似乎都認為小丑的氣勢勝 過了蝙蝠俠;儘管筆者持的是不同的立場,但這個開場是一個好開場 是無庸置疑的,其中諸如諾蘭最喜歡使用的讓角色背對鏡頭(可以注 意他一定都會有這樣的電影海報),以及Hans Zimmer精彩的配樂(注 意配樂是如何隨著鏡頭的切換一起做出改變,以增加緊湊感的),都 是構成這段精彩開場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直到幾乎是最後一刻小 丑的角色才揭曉,也是諾蘭慣用的手法之一(youtube上搜尋不到完整 的開場影片,意者請自行見影片開頭處)。 最佳非制式開場 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 〈歐洲特快車〉(Europa, 199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rTI-SQmj4k
既然有所謂的制式開場,一定就會有導演以打破制式為目標。而 拉斯‧馮‧提爾正就是這樣的導演之一,否則他也不會簽下95逗馬宣 言(Dogma 95)。其實還有許多優良的非制式開場,例如筆者也很喜 歡侯導的〈千禧曼波〉開場,但要選第一個最有特色的,大概還是〈 歐洲特快車〉的這段催眠秀開場了。 (依然可能會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191 ※ 編輯: prc 來自: 111.240.174.38 (06/04 11:08)

06/04 11:09, , 1F
這個地方有些東西可聊 待會回~
06/04 11:09, 1F

06/04 20:09, , 2F
這段開場 個人看完 也有"跟後面關連性有限"的感覺
06/04 20:09, 2F

06/04 20:10, , 3F
當然還是會有些許劇情設定的關連 (ex:搶的非普通銀行)
06/04 20:10, 3F

06/04 20:11, , 4F
不過後來是在想 是否帶有一種「實驗性質」 所以切割開來
06/04 20:11, 4F

06/04 20:11, , 5F
因為這「序幕」聽說2007年底有跟著《我是傳奇》IMAX版放映
06/04 20:11, 5F

06/04 20:12, , 6F
在這種「先行」的狀況下 先不透露太多資訊 對創作者來說
06/04 20:12, 6F

06/04 20:13, , 7F
怎麼看都會是有利的 例:1.不爆雷 2.不把關鍵劇情演死
06/04 20:13, 7F

06/04 20:14, , 8F
(我覺得啦^^") 因為假使電影後期拍攝走向有所改變 之類的
06/04 20:14, 8F

06/04 20:15, , 9F
序幕放出太多設定的話 對日後是可能不利 (變成牽制或絆索)
06/04 20:15, 9F

06/04 20:16, , 10F
因此 把它本身變成一場獨立的動作戲 精彩而吸引觀眾目光
06/04 20:16, 10F

06/04 20:16, , 11F
可能是首要之務 與往後關連反而越小越好 降低風險
06/04 20:16, 11F

06/07 04:45, , 12F
今天想到《全面啟動》就是一個不錯的「反例」 它的開頭
06/07 04:45, 12F

06/07 04:46, , 13F
就屬於「演死」的那一類 編導必須把最後劇情設定成兜回來
06/07 04:46, 13F

06/07 12:26, , 14F
全面啟動算單純,就是把後面的劇情剪一些過來當開頭....
06/07 12:26, 14F

06/07 13:49, , 15F
也是 :p 昨天沒想到 這段應該是後來剪到前面用的...
06/07 13:49, 15F

06/08 01:31, , 16F
原來是之前就已經先上映了!
06/08 01:31, 16F

06/08 01:38, , 17F
只有序幕先推出 就跟這次TDKR的序幕搭配MI4的情況類似吧
06/08 01:38, 17F

06/08 02:03, , 18F
原來如此 我有去看MI4的IMAX 但預告竟然不是附TDKR...= =
06/08 02:03, 18F

06/08 03:52, , 19F
咦?會不會是因為你看的不是大直那間@@ 只有大直美麗華有
06/08 03:52, 19F

06/08 15:30, , 20F
難怪 我當初好像是去新光看
06/08 15:30, 20F
文章代碼(AID): #1Fp2QHDo (Nol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p2QHDo (No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