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剛剛看到百萬小學堂的「數學題」

看板TTV (台視)作者 (綠樣)時間15年前 (2009/04/26 02:28), 編輯推噓0(0014)
留言14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9 (看更多)
※ 引述《smaljohn (平平)》之銘言: : 請問一個教室原本有三十人,走了一些人,剩下十八人 : 該用以下哪個算式解答? : ================= : 最後動力火車答30-18=() 錯了 : 答案是 30-()=18 : (翻桌) 我最痛恨的就是這種建構式數學! : 百萬小學堂真的是一個會荼毒小孩的節目= = : 我小時候最恨這種狀況,什麼答案順序不對,算是應該擺哪裡的 : 再也不會看這個爛節目了 基本上,這一題根本無關於建構式數學 而是你會不會閱讀的問題 就題意而言,思考方式的確是應該要有如正確答案一樣 或許你覺得,這兩個算式不是都一樣意思 的確,算式翻一翻,都得到一樣的結果 但是裡面的意義卻都不同: 我把算式翻一翻,再翻做中文給你聽: 30-18=():教室原本有30人,走掉了18人,那麼教室裡面剩下多少人? 30-()=18 :如同節目上題目所述 兩種不同算式寫法,不過就是移項而已,但是意義上已經大不相同 而數學的本質,就在你怎麼去把題意化作數學式來求解 注意喔...是你怎麼解讀題意寫作算式的能力 不是你看到式子,會不會算 能正確閱讀題目,思考列式,這才是把數學學好的重要基礎 不是當個解題機器,把各種類型的題目解法反覆練習到放進你的腦袋中 建構式數學爭議頗多,在此解釋這個可能會整個失焦 當然,上面我解釋的你會覺得:這不是在玩文字遊戲嗎? 我想,他不是要跟你玩文字遊戲...而是你會不會閱讀題意 這樣的題目,頗有其意義在 假如,同樣的題目出在選擇題,我想大家都會答對 但是他如果以計算題的方式呈現,要求你列式 就可以看出每一個學生在數學上面的能力 如果國內中小學數學教育可以注重列式,而不是計算能力 國中小學學生的數學能力,我想會更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45.1

04/28 00:14, , 1F
題目本來就是出選擇題啊!而內文的所謂中文解釋也
04/28 00:14, 1F

04/28 00:15, , 2F
不盡然唯一吧!A-a1=x 一定就是a1從A分離的意思?
04/28 00:15, 2F

04/28 00:16, , 3F
不能理解為已知a1+x=A,所以直接求解x嗎?
04/28 00:16, 3F

04/28 00:18, , 4F
我認為單純是理解角度不同,而題目卻是考標準思考
04/28 00:18, 4F

04/28 00:20, , 5F
模式,這才更糟糕!除非題意限制清楚,但顯然沒有!
04/28 00:20, 5F
這件事,我事後也是想了好久... 所謂的數學能力,應該是要鼓勵多元化的思考模式 只要你能為你的式子說出個思考的模式來,且沒有任何邏輯上的錯誤的話 理當,這些不同的思考模式都該被鼓勵 看到這一系列文章之前,我是沒在看百萬小學堂的 所以,我所了解的問題是原文作者所質疑的: 30-18=()與 30-()=18 這兩個式子孰是孰非的問題而已 我認為,思考的原點該從題目敘述開始 所以我寫了這樣的文章 30-18=()這樣的想法對不對? 或許以多元化思考的角度,他是對的 因為我可以說,要知道走了多少人,就把全班人數去減剩下人數就是了嘛~~~ 好!那麼我也想請問了.... 如果30-()=18 這一個式子可以說是受過去傳統教法所制約的列式 那麼30-18=()這樣的想法又何嘗不是,甚或說,是堆疊在經驗上面的一個解法 對我而言, 30-18=()這樣的式子比30-()=18這樣的式子更令人擔心小朋友的思考能力 畢竟,這是堆疊在經驗上面,不是經由思考得到的結果 === 補充 === 30-()=18 是對於問題的列式描述 而30-18=()是解決這一個題目的一種解法 就多元思考的角度而言,我們要鼓勵的,是教導小朋友把問題列式出來的能力 還是鼓勵說:你看到這一題,就是這樣解就對了? 不是說不能去接受30-18=()這樣的想法 而是這兩個寫法,一個是問題描述,一個是解法 該鼓勵哪一種答案的問題 ※ 編輯: greenlive 來自: 140.112.121.97 (04/28 17:24) ※ 編輯: greenlive 來自: 59.112.42.87 (04/28 19:16)

04/28 23:30, , 6F
您有看我下篇回文嗎?真正癥結就是文字!原題是問
04/28 23:30, 6F

04/28 23:31, , 7F
「求解走多少人」而不是「題目敘述」的算式!30-18怎
04/28 23:31, 7F

04/28 23:31, , 8F
有錯?若題目說依事件順序列式,此時30-()=18才真是
04/28 23:31, 8F

04/28 23:33, , 9F
唯一標準解!這怎會扯上經驗法則?30-18是從已知總和
04/28 23:33, 9F

04/28 23:34, , 10F
去理解,角度不同但一樣是「思考」結果!以該題而言
04/28 23:34, 10F

04/28 23:35, , 11F
兩種解的知識基礎是一樣的,若某解法運用到乘除觀念
04/28 23:35, 11F

04/28 23:36, , 12F
討論知識經驗差異才有意義!至於末段補充是倒果為因
04/28 23:36, 12F

04/28 23:37, , 13F
我想所有質疑者都沒說節目解法錯,也不是討論要鼓勵
04/28 23:37, 13F

04/28 23:37, , 14F
哪種解法,節目被批判是因為「把對的當成錯的」!
04/28 23:37, 14F
文章代碼(AID): #19yrO-OB (TTV)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yrO-OB (T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