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研究已刪文
根據「貓頭鷹的心視界馬勒: 第八號交響曲《千人》」所作的補充說明
原文連結:https://anny1514.pixnet.net/blog/post/35512124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kP_cwJ4tKP0
馬勒從小就喜歡閱讀,一生鍾愛將詩詞入樂,透過將藝術歌曲和交響樂結合,開創出新的
詩樂融合的形式。正如法國音樂學家 Michel Chion 所言:『馬勒一直不停的揮舞著手帕
,告別這個世界』。告別的意涵,可說是馬勒多首不同交響曲共同的一個中心主題、一個
頑念,它一直陰魂不散的附身於馬勒終生的創作之上[註1]。
[註1]
這說法應該是要對照第三段。它的意思可能是說,「告別的意涵」在馬勒第八號除外,或
是至少不是「告別」的過於感傷。
馬勒的降 E 大調第八號交響曲於 1910 年 9 月 12 日在慕尼黑由馬勒親自指揮舉行首演
時,由於參與演出的獨唱者 8 人、合唱團員 850 人、樂團團員 170 人、管風琴家 1 人
,連同指揮共 1030 人,首演非常成功,曲子結束時賞聲持續了 20 分鐘之久,而被當時
的音樂會經紀人冠上『千人』的標題,這名稱一直被沿用至今。相對於首演時的動用千人
、吸引了三千五百多位聽眾的熱鬧盛況, 馬勒『第八』卻是在相當沉靜、內省的狀況下
醞釀出來的。根據馬勒的回憶,1906 年夏天,他沉浸在奧國南部的湖光山色中,進行創
作之際,讓他「深受震撼的靈感」,來自於一首素歌「降臨吧,造物主的聖靈」,那是聖
靈降臨節晚禱儀式中的一首讚歌。
就這樣,「降臨吧,造物主的聖靈」好像具有無限魔力,吸引著馬勒的靈魂漂離地球,在
浩瀚的太虛中神遊,見證了造物主所創造的神祕宇宙。馬勒在漂向蒼穹之際,他向地球揮
舞的手帕不再被感傷的淚水弄濕,而輕巧的飄動著 ── 「第八」的充滿驚嘆聲與樂觀
,讓它獨樹一幟;馬勒以客觀而歡樂的筆調頌讚著造化的神奇:『想像著整個宇宙正在鳴
響著,而且一再迴響著,那不是塵世凡人們的聲音,而是天體星球全速運轉所產生的共
鳴........』;『我的其他作品總是悲劇性而主觀的,只有第八是一部洋溢著歡樂的創作
』。
「第八」全曲分兩大部份,第一部分是根據上述的拉丁文讚歌「降臨吧,造物主的聖靈」
,由象徵教堂的管風琴前引,合唱唱出 『伏求造物聖神 應允降臨人心 帶來聖恩榮典
教世人接受沐化 ........... 榮耀歸於聖父 榮耀歸於聖子 那為世人而死又從死裡復
活的 與祢護慰世人悲苦者 直到永遠`~~』的關鍵經文,在管樂聖詠宗教的氛圍中,仍
然出現塵世的紛擾,死亡的權勢,小提琴詭譎的獨奏[註2],復雜節奏突顯特別的象徵性
,最後光明得勝,聖靈自天而降,除去世人的罪孽與死亡[註3]。
[註2]
第一部第 145 - 152 小節
[註3]
以上敘述應該都是根據讚美詩內容所作的解讀,但在樂曲的解說方面過於簡化。
第二部份的德文歌詞則出自歌德劇作《浮士德》第二部終場『峽谷、森林、岩石、荒野』
的戲劇意象。
27:17 1.管弦樂的樂段,神秘的氣氛,勾勒出大自然、森林、峽谷的意象與塵世情愛糾
葛與沉思尋求救贖的期待
36:41 2.合唱加入,神秘的回音,前段的音樂元素融入合唱繼續發展
40:34 3.男中音獨唱《威奮的教父》永恆歡樂的火燄.......,唱出強烈的熱情
42:28 4.男低音獨唱《沉思的教父》如同岩石斷崖在我腳下.......,唱出激烈情感的糾
葛,音樂表情激烈如奔騰的湧流
47:10 5.女聲合唱與兒童合唱團,童真的天使們和得救兒童們的合唱
50:15 6.年長天使的合唱《搬運地上的遺物,我們認為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第一部份
象徵黑暗的小提琴旋律與天籟般的木管交織在一起[註4]
[註4]
此處之後作者漏掉 52:00 第 560 - 634 小節,「較年輕的天使們」、「崇敬瑪莉亞的
學者」與「得救的兒童們」的合唱。
53:17 7.男高音獨唱《崇敬馬利亞的博士》,歌頌神聖女性的聖潔
57:27 8.小提琴與弦樂安靜而甜美的間奏旋律,勾劃出「昇天」音樂[註5],之後三位女
性獨唱豋場[註6],分別是第一女高音《罪孽深重的女性》1:01:27 、第一女低音《撒瑪
利亞的女人》1:02:27 、第二女低音《埃及的馬利亞》1:04:07 ,三人有極優美的獨唱與
重唱 1:05:18 ,後段有加入曼陀林的部份 1:06:42
[註5]
「聖母主題」
[註6]
此處漏掉第 804-844 小節的合唱 59:03 。及第 844-867 小節的「贖罪之女合唱」
1:00:46 。
1:07:37 9.得救兒童們之合唱[註7]與第二女高音《懺悔之女》的獨唱 1:08:49 ,最後
加入第三女高音《榮光聖母》1:10:53
[註7]
此處漏掉第 1104-1129 小節「贖罪女人中的一人」獨唱 1:06:52
1:11:53 10.男高音《崇敬馬利亞的博士》向上仰望......,充滿希望振奮而激動的獨唱
[註8]
[註8]
此段含有合唱部分 1:13:25
1:17:27 11.合唱神秘而低沉的聖詠,向上發展,樂曲進入尾聲,最後管風琴與合唱 [註
9],樂團弦管合鳴、鐘鳴齊響,浩瀚而莊嚴的結束全曲
[註9]
最後終曲尾奏並無合唱。
這兩大部分的歌詞不只出處不同、語言不同,還源自相異的時代與文化背景,然而馬勒似
乎故意藉此突顯出它們之間顯明對比:第一部分是以對位風格為主,充滿動態與陽剛氣質
的 ── 馬勒彷彿驚訝與宇宙的壯闊;在其間,無數的天體、星座、銀河閃爍著、顫動
著、交纏著,就像梵谷的畫作《星空》一般。第二部份則是主音風格為主的,靜態與陰性
的,頌讚著聖母瑪利亞般的「永恆的女性」。在第二部分長達一小時的寧靜、祥和音樂裡
,馬勒引領著我們凝視蒼穹的盡頭,星雲深處的無限幽邈與神秘。「第八」中,神遊太虛
的馬勒,不只是天文學家,還是宗教家,他彷彿一再以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最後一句歌
詞提示我們 ── 「兄弟們!在比繁星更遙遠的地方,且確信,那兒正是天父的居處」
。[註10] -----------文/陳漢金
[註10]
這段意思是說,第一部在描述宇宙的壯闊,第二部在讚頌聖母瑪利亞。兩者相互結合的結
果,就是天文加上宗教,等於貝多芬第九最後一句歌詞的提示。雖然表達方式有點玄妙深
奧,邏輯上也有些費解,但這或許就是音樂語言所賦予的,可以給予人們各自解讀的一種
特性。
[後記]
整篇文章算是一篇較為普通的作品簡介,且大部分重點都擺在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僅簡單
幾句帶過,顯得較為草率。且作者最後才註明文章出自陳漢金,那到底有多少是作者個人
觀點,還是全篇照抄則不得而知。但像這種習慣在個人部落格,整篇複製他人文章或維基
百科資料的行為,本身就沒多大意義,畢竟若有需要引用提供連結即可。何況原作者又沒
有針對引用內容,提出任何個人看法或見解,此舉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網誌版:http://blog.udn.com/pariahfool/15141323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91.13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602330187.A.931.htm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clmusic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