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什麼爛蕃茄總是給DC評分這麼低?消失
其實爛番茄一整年給各種有意思電影(不說好電影,因為「好壞」太激烈,而且難定義)整理出超低「新鮮度」的例子,如過江之鯽,遠遠不只關於 DCEU 電影而已。只不過是全球影迷們看超英的人多(近年越來越多,希望不代表看其他電影的越來越少),所以在這當口這議題得到更多注目罷了。
爛番茄有沒有「決定」個別影評的紅與綠(喜與惡),這我不管,前面已經有一篇指出這種狀況存在而且已經有影評人出聲了,不過我且先不討論他也不討論其他更多可能案例,就先假設爛番茄運作一個井井有條沒有誤差的影評整理計分好了。
前面 KingKingCold 大發了一篇語重心長解說爛番茄算數機制的文章,令人看了連連點頭。老實說對認真愛看電影的人(恐怕本版版友至少 70%以上都是?隨便猜猜)來說這早就是常識了,我們都知道「新鮮度」Tomatometer 與「影評均分」Average Rating是不同的。另有一組觀眾數字且先不談,另有 Top Critics另一組數字也先不談,先談關鍵的「鮮度」與「均分」差異就好。
我們也知道「新鮮度」的算法就是 1. 選擇影評母群體 2. 喜惡二分法歸類 3. 數人頭算比率,結案。我們也知道「影評均分」的算法則是每個人的分數以同一標準齊頭後加總平均,這應該比較好理解。總之,「新鮮度」是關於好惡數人頭的風之所向(看要不要簡稱「風向」),「影評均分」則是關於集體給分的評價。兩個數字並陳,想看哪個就看哪個,皆大歡喜!
爛番茄數字能見度
不過接下來我想簡單看看爛番茄這兩個數字的「網路露出」,是什麼狀況。
別談漫威 DC 或星戰哈波等熱門系列,隨便談部今年上過沒啥注目的《玻璃城堡》吧。
就從我們二十年的好朋友 Google 大神開始,打入 "The Glass Castle" + "film":
http://imgur.com/5NS0Ise

G 神給我們的前幾筆就是維基百科, IMDb, 爛番茄,然後才是官網與預告。
其中 IMDb 下面搶眼的視覺是三顆半星的「評分」7.2/10,
爛番茄則是兩顆半星的「評分」50% 。是「評分」耶,爛番茄給 50%!
我們在出發看電影前選片時電腦查查手機滑滑看到這個,就知道了。
通常這時我會拉著朋友「把爛番茄網站看進去啦」(我通常更想說「挑幾則影評看進去啦」,但朋友中能快速讀英文影評而不覺得花時間的並不多,當然在外國時狀況又不同),好呀反正點一點就開,就看:
http://imgur.com/dXHI3Om

大大的一個綠番茄,粗黑的數字果然就是剛剛顯示的 50%,朋友甲還會爭論「哈哈你看這片是爛的」我則傻傻反唇「它好歹有五十分啦,算中等,要六十才及格?」朋友乙「你們兩個阿呆,那不是均分,是新鮮度啦」。
喔,揉揉眼睛,真的是新鮮度,剛剛 G神不是清楚兩字說了是「評分」嗎?
那我們真想找的評分(全稱「影評均分」)在哪裡?
先回家打開電腦,在下面那一小行灰字,且沒有圖像:
http://imgur.com/Juw3YPo

有點像是帥氣大仁哥圖像 vs 躺在地上的「未成年請勿飲酒」:
http://imgur.com/YqEpbYn

(有沒有人有萬寶路牛仔廣告的圖?)
這片《玻璃城堡》在爛番茄就是「新鮮度」50%「影評均分」6/10 ,是五比六的差距,不算太大,但在我與朋友間已經有「及格不及格」的辯論了。看來光是 Google 看到的都只知新鮮度(還以為是「評分」),真看進網站馬上被一顆大綠番茄大數字搶眼,都忘了小小灰色的「影評均分」(其實是自己眼殘欠打)。這還是家裡看電腦,咖啡廳看筆電看到的而已,那在捷運出口或電影院前(常常好趕,再十幾二十分就有片開演,約會別太趕呀)選片時滑手機滑到的呢?更簡明清楚:
http://imgur.com/NrCBAFt

喔喔,爛番茄自已的手機版網頁,居然只顯示「新鮮度」而不顯示「影評均分」?
我是比較笨的手機使用者,往往要手機寫文找均分時,在爛番茄裡到處找找不到均分,聽說好像還要下載爛番茄自己的 APP?我也不知這個 APP裡面有沒有顯示「影評均分」(有人知道嗎?)總之先冷靜一下,回家打開坐在電腦前上網查一次均分,才一清二楚。
有時,我可能會覺得那些分不清「新鮮度」和「影評均分」的觀眾呆呆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日常關注的領域,像我雖也用智慧手機但就是個手機小白癡,我就在手機上要找一個簡單的爛番茄「影評均分」都找得迷迷糊糊,處處都只看到一顆鮮明的大綠番茄泥與 50%... 我又有什麼資格批評不常看評分網站的人傻傻分不清楚呢?
倒是 G神列出的第一條,維基百科,談這兩個爛番茄數字還清楚平等多了:
http://imgur.com/rg4Z3hi

以上總結一下,我認為對一般大眾消費者(非精明的影迷)來說,爛番茄的「新鮮度」被大力放送且意象鮮明,而「影評均分」卻躲躲藏藏甚至有點難找。
1. Google 都直接把「新鮮度」偷換概念成「評分」
2. 爛番茄網站自己紅綠番茄好大,新鮮度大字粗黑,影評均分小小灰灰一行還沒圖。
3. 爛番茄手機版網站只有新鮮度,沒有影評均分,在這手機越用越重度的年代。
非英語電影
還有另一種狀況,則關於外國電影了。我們先想想爛番茄收錄的影評們,都是英語系影評嗎?也不盡然,也有很多西班牙語系的,很多則摘要後面可看見 "Full review in Spanish" ,譬如我們看看今年上過的西班牙片《天后開麥拉》,爛番茄就有很多則西語影評:
http://imgur.com/V4gF1EK

不過來換個國家,選部法語片看看,譬如有片挺神奇的《非一般床邊故事》(好像某年金馬影展上過?),爛番茄共收錄九篇影評,就沒有一篇是法文的(咦,法國片耶):
http://imgur.com/vKPnu20

談到這部《非一般床邊故事》也挺有趣,爛番茄的全英語影評給它得出的結論是「新鮮度」22% 「影評均分」3.5/10,哈哈好淒慘,搭配小倆口揮灑烈愛的亡命海報更淒慘,爸爸要關媽媽要打老公要虐警察要抓、連影評也加入追殺 XD :
http://imgur.com/5OTbGCz

但法國電影,我通常就找 AlloCine 了,那可是完全不同的一番光景,當英語主流的爛番茄還有收錄西語影評卻沒有收錄法語影評(至少這個案例沒有,我找過好幾部法語片甚至得獎連連的《兩天一夜》都沒有,還會繼續找找)時,AlloCine可有很多,而且整理影評計算數字的方式呈現另一種不同的風情,當然首先還是給影評與觀眾均分:
http://www.allocine.fr/film/fichefilm_gen_cfilm=229854.html
http://imgur.com/wun27e2

然後比較一目了然的是星星列表,這裡先看媒體影評的:
http://imgur.com/xAbTJ8C

還有觀眾給分的分佈也挺清楚:
http://imgur.com/gF7jgIO

結果這樣一比,這部法國片在爛番茄是鮮度 22% 影評均分 3.5/10,在法國的 Allocine 是 2.7/5(以總分 10 分算就是 5.4/10 ),就且先概括當作是法語影評均分比英語影評均分是 3.5 比 5.4 吧,其實差很多!
那其他國家其他文化的電影,我們真的也要只聽爛番茄找的英語影評聲音嗎?也許還不如去找各國的電影討論網站(我只知道法國的 AlloCine ,其他國家應該也都有,還請大家分享 :D )。
或是,如果我們還是比較熟幾個英語大站,其實近來大家漸漸不太瞧得起甚至嗤之以鼻的 IMDb ,且不看數字而看影評連結,竟然有可能比爛番茄還豐富很多唷!譬如以上討論的這部法國片《非一般床邊故事》,爛番茄只列了 9篇影評全是英語, IMDb 竟列了 37 篇包含英法德荷西葡義多語!當然能讀這些語言的人很少,不過這年頭 G神的 Google Translate 我們應該都很會用,翻得當然不好但能讀出大致意思就很精采:
http://imgur.com/EMNiDZk


說這麼多,相當雜亂還請大家見諒。只是想提出一些爛番茄選擇影評、算數方式、以及數字呈現上的一些偏向,讓我們想想這些偏向可能導向什麼結果就是了。藝術與電影都是文化,文化本來就有不同社群不同觀點不同價值,這社群可能是英語法語西語、可能是藝術片商業片一般劇情片、也可能是媒體影評部落客影評與一般觀眾...
與其在意那看不見臉的統計數字,不如多讀進一篇篇有血有肉有臉的文字吧;
與其讓別人的意見主導自己的觀影選擇,不如自己觀完之後提出自己意見吧;
如果看電影是紓壓、需要被撫慰,那放鬆點大膽看,看完爛片狠狠罵也是種紓壓 :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45.9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10975616.A.F8F.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45.97), 11/18/2017 11:28:13
推
11/18 11:35, , 1F
11/18 11:35, 1F
→
11/18 11:38, , 2F
11/18 11:38, 2F
推
11/18 11:43, , 3F
11/18 11:43, 3F
→
11/18 11:47, , 4F
11/18 11:47, 4F
→
11/18 11:48, , 5F
11/18 11:48, 5F
推
11/18 11:48, , 6F
11/18 11:48, 6F
→
11/18 11:48, , 7F
11/18 11:48, 7F
→
11/18 11:49, , 8F
11/18 11:49, 8F
推
11/18 12:13, , 9F
11/18 12:13, 9F
→
11/18 12:14, , 10F
11/18 12:14, 10F
推
11/18 12:17, , 11F
11/18 12:17, 11F
真的,眼看玻璃城堡倒,傷了我的玻璃心 :P
其實這種心一年傷幾十次,傷到超英電影等大片時已如喝水般自然。
推
11/18 12:48, , 12F
11/18 12:48, 12F
推
11/18 12:58, , 13F
11/18 12:58, 13F
→
11/18 13:01, , 14F
11/18 13:01, 14F
謝謝分享!可惜我沒看過也沒關注過這片。不知你還覺得有哪些片是好例子呢?
推
11/18 13:17, , 15F
11/18 13:17, 15F
噓
11/18 13:41, , 16F
11/18 13:41, 16F
那是常識,只是本文前提而已
→
11/18 13:42, , 17F
11/18 13:42, 17F
→
11/18 13:43, , 18F
11/18 13:43, 18F
這片我理都懶得理,你有興趣可以分析一下
→
11/18 13:48, , 19F
11/18 13:48, 19F
→
11/18 13:49, , 20F
11/18 13:49, 20F
→
11/18 13:49, , 21F
11/18 13:49, 21F
哦?那也許是你說的?反正不是我說的。
此篇回文只專談爛番茄,原文標題也是談爛番茄,如其他網站和我的推論無關我就不提。
→
11/18 13:49, , 22F
11/18 13:49, 22F
→
11/18 13:49, , 23F
11/18 13:49, 23F
新鮮度:(選擇的)影評集體接受程度
一般觀眾則有另一個爆米花圖像的 AUDIENCE SCORE
→
11/18 13:50, , 24F
11/18 13:50, 24F
→
11/18 13:51, , 25F
11/18 13:51, 25F
→
11/18 13:51, , 26F
11/18 13:51, 26F
原文標題:「為什麼爛蕃茄總是給DC評分這麼低?」
本文回應:爛番茄給很多有意思電影評分(新鮮度)都很低。
既有結論:「新鮮度」和「影評均分」是不一樣的
本文續談:爛番茄雖兩者都有交差到,但強力放送新鮮度、卻把影評均分藏得很隱密。
真的要我把結論說白的話,我就明說了:
爛番茄是個帶風向網站、更甚於是個影評網站。(當然兩個性格都是有的。)
→
11/18 14:06, , 27F
11/18 14:06, 27F
→
11/18 14:06, , 28F
11/18 14:06, 28F
→
11/18 14:07, , 29F
11/18 14:07, 29F
→
11/18 14:07, , 30F
11/18 14:07, 30F
推
11/18 14:11, , 31F
11/18 14:11, 31F
→
11/18 14:11, , 32F
11/18 14:11, 32F
→
11/18 14:16, , 33F
11/18 14:16, 33F
是地!而且有 Google 大神認證。
→
11/18 14:17, , 34F
11/18 14:17, 34F
→
11/18 14:17, , 35F
11/18 14:17, 35F
謝謝你幫我說完了,有時候我輕鬆文寫久有點難嚴肅起來 :P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45.97), 11/18/2017 14:19:52
推
11/18 14:19, , 36F
11/18 14:19, 36F
→
11/18 14:20, , 37F
11/18 14:20, 37F

→
11/18 14:20, , 38F
11/18 14:20, 38F
→
11/18 14:20, , 39F
11/18 14:20, 39F
→
11/18 14:20, , 40F
11/18 14:20, 40F
→
11/18 14:21, , 41F
11/18 14:21, 41F
→
11/18 14:27, , 42F
11/18 14:27, 42F
那就關乎此文的後半段:影評選擇了。這件事一直都不只和什麼 DCEU 相關而已,和所有他們有評到的電影(包括極多我們平常沒注意的小片與外語片)都相關。
推
11/18 14:36, , 43F
11/18 14:36, 43F
我是覺得框選出一群影評後不改數字統計好惡,就是測風向的概念了;
而「框選」這動作才有帶風向的概念。
當然本來民意調查就是種風向、民意調查的取樣從不可避免是在帶風向。
只是我比較好奇「風向」兩字好像在本版是個髒字眼、人人喊打?
→
11/18 14:38, , 44F
11/18 14:38, 44F
於是,看小眾影片的觀眾就繼續是小眾了,本來不會看的大眾若有人想嘗試看看,說不定就這樣打退堂鼓了。
→
11/18 14:39, , 45F
11/18 14:39, 45F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45.97), 11/18/2017 14:41:54
→
11/18 14:40, , 46F
11/18 14:40, 46F
→
11/18 14:42, , 47F
11/18 14:42, 47F
推
11/18 14:44, , 48F
11/18 14:44, 48F
→
11/18 14:44, , 49F
11/18 14:44, 49F
→
11/18 14:46, , 50F
11/18 14:46, 50F
→
11/18 14:46, , 51F
11/18 14:46, 51F
沒有什麼恐怖的,不過就是一個人走在路上滑完手機看看分數轉念一想要不要看片而已。
推
11/18 14:46, , 52F
11/18 14:46, 52F
→
11/18 14:46, , 53F
11/18 14:46, 53F
原來還有這招!謝謝分享!雖然麻煩但我還是要學起來 :)
推
11/18 19:18, , 54F
11/18 19:18, 54F
→
11/18 19:18, , 55F
11/18 19:18, 55F
→
11/18 19:41, , 56F
11/18 19:41, 56F
我關心電影與爛番茄,還遠遠超過關注那小小的 DC 。
我這篇沒在談 DC ,前面推文版友也沒人在談 DC 。
這篇中除了一樓發洩一句之外,提起 DC 話題的只有你一人而已。
推
11/18 19:41, , 57F
11/18 19:41, 57F
→
11/18 19:41, , 58F
11/18 19:41, 58F
→
11/18 19:42, , 59F
11/18 19:42, 59F
也許是我不夠糾結吧 :P 畢竟我自己是從不在意這些評價的,愛看的通通看。
只是我比較在意一種「評價的文化」。
過往藝術與電影所有的評價都真正是「評價」的概念,都是大家打分數,來算平均分。
Metacritic 與 IMDb 都是這樣,法國 AlloCine 也是這樣,都很簡單清楚。
就一部電影「有多好」大家一起算,有 40%就是做到了 40 分地好。這就是評價。
只有 RT 一個是算人頭:多少人覺得好(紅鮮),多少人覺得爛(綠爛),請選邊站。
就好像 PTT的推噓文一樣,或是許多網站給的拇指與倒拇指一樣,一翻兩瞪眼。
然後來算「好的多少」「壞的多少」,這就是算草們朝哪邊的多,然後統計風向。
RT 的新鮮度先分好壞首先就很強迫,搞二分法。電影市場上一大堆有意思作品丟出來刺激觀眾們新視野,有的是概念老套但執行很棒,有的是別有洞見與實驗性格但執行很有進步空間,當然也有整體無懈可擊與整體一無是處的極端者,不過能被片商引進戲院排片的,通常都是中間群不上不下之作,要挑缺點可以挑不少,但優點也處處找得到。
一篇篇影評文字,往往兩者都會提,會提好處也會提壞處,會給分數也會給簡單的文字結語,但是未必會「好壞二分」,就算給分很低也未必會把這片整個否定掉。但爛番茄的紅綠二分算法,就是去強勢把影評的「給分」畫下個界線, 6/10 以上就是好 5/10 以下就是爛,誒這可不是影評說的唷,是爛番茄自行解讀分類人家的。
二分法後,呈現的數字也往往極端化。廣大的有好有壞電影可能被給的分都集中在四五六七這些不上不下的分數,被爛番茄「二分法」再「算人頭」後,往往就算出了「新鮮度 90%,均分 70」或「新鮮度 20%,均分 50」這種分數普通但鮮度極端的數字。
別談最熱門的超英電影,先談談動畫電影好了。隨便找幾部幾近「神作」與幾近「糞作」的動畫片來,看看 RT 影評均分與新鮮度的差別能差多少,新鮮度可以極端化多少: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新鮮度 影評均分
藍色小精靈2 The Smurfs 2 13% 4.0/10 差 27
藍色小精靈 The Smurfs 22% 4.0/10 差 18
飛機總動員 Planes 25% 4.6/10 差 21
汽車總動員2 Cars 2 39% 5.5/10 差 16
快樂腳2 Happy Feet Two 46% 5.5/10 差 9
汽車總動員3 Cars 3 67% 6.0/10 差 7
快樂腳 Happy Feet 75% 6.9/10 差 6
冰雪奇緣 Frozen 89% 7.7/10 差 12
海底總動員2 Finding Dory 94% 7.6/10 差 18
樂高玩電影 The Lego Movie 96% 8.2/10 差 14
海洋奇緣 Moana 96% 7.9/10 差 18
動物方城市 Zootopia 98% 8.0/10 差 18
馴龍高手 98% 7.9/10 差 19
爛番茄算數方式的「兩極化」就呈現在這裡,越往中間差越少,越往兩端差越多。於是一堆分數也沒差多少只是有上有下的作品,突然間兩極分出鄉民們朗朗上口最愛提的「神作」與「糞作」。只能說,爛番茄完全體現這個媒體嗜血時代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就像蘋果日報去訪問人家幾句之後就自行下個聳動標題吸睛一樣。
何況,這個兩極化的「新鮮度」數字在 Google 查詢下還可以被偷換概念成為「評分」,誤導大眾以為這和 Metacritics 與 IMDb 一樣真的是在給分評價的。當然他也有評價,而且被質疑時還可以找藉口說「我也有影評均分呀」,但他偷偷摸摸地把忠實反映影評集體的影評均分都藏起來讓大家找不到,然後把兩極化的新鮮度在各種媒體大力放送。
難怪馬丁史柯西斯要大力批判爛番茄了,根本把原本冷靜跟影評看文字與分數的閱讀影評文化,給轉變為激情二分法看鮮爛走極端的嗜血文化。這是神作大家來拜,這是糞作大家來批。事實上都沒有這麼極端,影評們多半也並沒寫得這麼極端,都是爛番茄用它設計的濾鏡濾出來的。要怎麼形容這一系列我用紅字標出的行為呢?我說不出口,說了都怕我嘴巴會爛掉。
推
11/18 20:08, , 60F
11/18 20:08, 60F
→
11/18 20:09, , 61F
11/18 20:09, 61F
的確,現代人容易生氣也容易被激怒(然後相應地有人喜歡激怒)的確是問題。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45.97), 11/19/2017 06:58:51
→
11/19 17:02, , 62F
11/19 17:02, 62F
→
11/19 17:02, , 63F
11/19 17:02, 63F
→
11/19 17:02, , 64F
11/19 17:02, 64F
→
11/19 17:02, , 65F
11/19 17:02, 65F
→
11/19 17:02, , 66F
11/19 17:02, 66F
→
11/19 17:03, , 67F
11/19 17:03, 67F
→
11/19 17:35, , 68F
11/19 17:35, 68F
→
11/19 17:35, , 69F
11/19 17:35, 69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108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