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很奇怪
我想說的是「教育」不僅僅只是「成績」,
教育這個詞涵蓋了非常多的東西,例如人格培育養成之類的,
假設某間學校把學生的「成績」當成老師的「業績」,
我想這間學校大概會培育出很多為求目的不擇手段但是成績好到不行的社會敗類,
因為當一個老師只追求學生的成績,就跟戲裡的詹朝威一樣,
他為了刺激小傑讓他更用功,就逼著小傑大喊因為我不知羞恥,
而如果「要求學生的成績」成了老師必備,那可想而知會有更誇張的方法出現。
至於你說「導演跟老師因為下者未達標準而發脾氣 並不真的有很大差別」,
我個人持反對意見,我認為老師吼人也未必會成為童年陰影,
有理的發怒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或人格汙辱,基本上都是會被接受的,
而會成為陰影的往往都是「不當」體罰或是「不當」壓迫。
而導演跟演員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著,也許當時導演發怒了吼人,
可是當結果出來大家是滿意的,那麼演員就會知道導演的發怒是有理的,
這是我認為其中的差異性。
侯文詠說台灣的教育非制度問題,問題在於「人」,我非常贊成,
所以我認為「教育業績化」也只是改變了制度,
而這個制度連標都不能治,反而會使我們的教育更為惡化。
※ 引述《bigbowl (還是悲劇英雄比較吸引人)》之銘言:
: 如果教育的某一部份 也包括讓學生可以學習/融入現有社會
: 以這點來看 導演跟老師因為下者未達標準而發脾氣 並不真的有很大差別
: 教育不可能 也不應該不包括如何融入現有社會
: 那是一種空想的傲慢 已經不是美好願景了
: 把學生成績當成業績更是一個應該的做法 重點不是該不該 而是怎麼作
: 如果教育真的不考量業績 那教育不會有任何改進的空間
: 因為台灣對於教育已經從以前單一的技術人員需求 轉變成心靈 創意 知識等多方需求了
: 如果不是感受到這種(業績/選票)需求 教育部也不會接納教改的聲音
: 所以為什麼(易智言)導演吼人大家會把她當笑話
: 老師吼人就變成童年創傷的根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2.250.206.35
※ 編輯: fuwafuwa 來自: 222.250.206.35 (08/15 01:34)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t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