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心得] 今天去聽波麗士大人王小隸導演演講有感

看板Indie-Film (獨立電影)作者 (小狐狸的窩)時間16年前 (2008/12/20 11:1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Yoshikia (The last song) 看板: movie 標題: [心得] 今天去聽波麗士大人王小隸導演演講有感 時間: Sat Dec 20 01:37:58 2008 ※ [本文轉錄自 Movie-Score 看板] 作者: Yoshikia (The last song) 看板: Movie-Score 標題: [心得] 今天去聽波麗士大人王小隸導演演講有感 時間: Sat Dec 20 01:34:00 2008 首先,聽完這場演講完之後,覺得很感慨的是,原來音樂系的音樂跟電影的隔閡 如此的大,尤其是台灣的電影配樂。許多音樂系的人將流行音樂視為下等之作,甚至 我的部落格之前也被嗆蝦,說我的音樂退步到可能連莫札特時代都不如,譏笑我懂不懂 史特拉文斯基,只能去寫流行音樂,so what? 懂荀白克的十二音列代表自己很高尚(這種十二音列在現代電影最多可以拿來寫恐怖片 而已吧)?懂史特拉文斯基代表我會火鳥跟春之祭?那要不要說我還懂阿緒肯納吉常常 彈錯音、在國家音樂廳還彈到一半突然站起來踩蟑螂,肯普夫彈琴中規中矩,所以我有 一大堆他的版本;而阿巴多指揮的版本我不喜歡反而我比較喜歡史托科夫斯基(因為他很 會實驗交響樂團音響)等等甚至他可以把巴哈賦格變成管絃樂,所以這樣代表我比較懂音 樂、比較懂作曲?那位版友譏笑我說我可能連什麼叫做交響樂都不懂,那我要反問那位 人士,所以交響樂團顧名思義就是不能演奏管絃樂的東西囉? 音樂只有好與不好,沒有對與不對,除非音樂是自然科學。 曲子主題->發展->再現一直是音樂老梗新翻,在大學時代修習作曲法必要規則,但是 時間不斷證明,一直孤高自賞的作曲家或是音樂家就要有餓肚子的危險,甚至死後沒沒 無聞。那個入獄的小室哲哉就是扭轉了1980年日本這樣的觀念,當時的日本人以為 古典音樂才是高尚之作,但是小室哲哉用實力讓日本人看到,只要引起大眾的認同, 那就是好音樂。宮崎俊的動畫後面常常有一段很好聽的流行音樂,這些流行音樂引進 大量的古典音樂和弦素材,不論是附屬和弦、借用和弦甚至連古典音樂都無法解釋的 莫名奇妙新奇的轉調,在在說明流行音樂只要經過精心編制,他甚至會變成經典音樂。 在現場裡面,有一個發言者說「流行音樂就只有情情愛愛的東西」,那是許多樂壇者 完全沒有對流行音樂的用心跟認真,反正隨便做一做就拿去市場賣了,哪裡管品質好不好 ?我記的我在大學時代就寫過一篇專論嚴重批評歌詞不經考察亂寫的後果,甚至認為 中文不適合入樂,因為多為子音素而非母因素;日本音樂為何好聽,其中一部份就是因為 開口音居多(母音素),後來最近在政大的合唱比賽時,評審(台灣合唱委員主委)也說, 歌詞應該多用開口音,這也證實我過去的想法。另外,情情愛愛的音樂,古典樂何嘗 沒有?但是流行音樂已經流於氾濫,這我不得不承認。 反過來講,請一個大學音樂系教授或是作曲組學生寫流行音樂,只要一首大家聽的懂 且很喜歡,一首就好,能不能做到?恐怕教授只會拿那些曲式一再分析並且去嘗試模仿 流行音樂,結果寫的四不像。我發現好聽的音樂有時候其實不需要去分析它,只要能引起 共鳴就好,為什麼它就要被套規則呢?更嚴厲的說,師範體制音樂系已經過時了,在這 經濟蕭條的環境裡,大家需要的是音樂來撫平對於前途茫然的恐慌,可惜能做出這樣的 音樂並且引起大眾廣泛共鳴在台灣裡恐怕只有非音樂體制的人。 日本的流行音樂是我一直激賞的,多變的曲式、俏麗的和弦、委婉的風格,這都跟 日本的武士精神有關,他們能去學習歐美的精神,並且把這些東西消化後變成自己的, 最後跟歐美分道揚鑣。從日本汽車工業、食品工業、甚至是三菱重機,都把美國吃的 死死的。這一改我過去對流行音樂偏激的看法,不過還有以下許多重點。 整場演講裡面,可以看到王小隸導演對於音樂不懂感覺無奈,總覺得音樂是種隔閡,在 台下我聽的心有戚戚焉。一堆音樂系的學生畢業後不是只能當老師、就是出國進修念博士 再回來教書,可是需要音樂的工業比比皆是。許多導演跟配樂家常常是比手畫腳,他們 想努力表達這一段畫面應該是怎樣的風格,或委婉、或奔放、或是隱藏許多憤怒,可是卻 沒有辦法用音樂術語來清楚表達概念︰「這一段曲折離奇,所以我要轉調」、「這一段 我要用顫弓來表示憤怒」,這樣的概念只能全部交由配樂者來自行揣測,萬一配樂者也 不知道連最基本的轉遠系調可以表達情緒,那導演只好認了,最多只能說︰「這段音樂 能不能再豐富一點?」電影基本上應該是導演能夠懂很多,包含燈光、攝影、後製, 最後出現他腦中所想要的電影呈現給大家看。所以滿感慨的是,在台灣的「專業音樂界」 跟「電影界」呈現兩個不同體系,往往會出現許多摩擦。 另外王小隸導演說,把好萊屋的音樂全部抽掉,看看那感覺是怎樣?可能完全連可看 性都沒有,因為好萊屋的電影許多都是靠配樂來鋪陳情緒,有點濫情。其實我看了日本 的幾部電視劇後,感覺日本有些配樂手法很好,他們能夠適時鋪陳情緒但又不會濫情, 而這種感覺往往構成我所說的「委婉風格」。 如果說電影原聲帶,在過去時幾年大家可能對歐美的電影如數家珍,對日本電視劇和 電影原聲帶則讚不絕口,但是台灣電影原聲帶有幾部可以搬上檯面呢?我今天跟王小隸 導演說,這是台灣配樂界的悲哀,電視公司不願意出資支持,也沒有管絃樂團肯支持台 灣國片,所以自然而然可聽度比外國差理所當然。雖然目前有許多作曲軟體如Cubase( Nuendo)、Reason、Pro tools或是其他更專業的軟體,在管弦樂方面可以使用VST來補足 ,但是在台灣非學院派音樂界沒有經過特定養成訓練,以至於再好的希多夫鋼琴音色只 會淪為浪費。反觀日本,他們可以在極差的音效上面卻做出動人心弦的音樂,甚至讓人 忽視了那些不能忍受的假音效存在。這說明了台灣音樂界並沒有一套長遠的音樂規劃, 我學音樂出來可以做什麼,以及我想做什麼?我學作曲難道只能學古典音樂嗎?我學 應用音樂能不能做出一首代表性的、膾炙人口的,讓人印象深刻聽了之後就會去追問 「這是誰寫的」? 王小隸導演說︰「台灣連文化都是外行人領導內行人,但是我們有沒有一個共識就是, 只要我們的上司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專業概念,我們就可以要求他下台甚至集體罷工?」這 一點我深感贊同,電視公司只在意那些蔡依林、周杰倫、陳冠希等等人,即使唱的再難 聽也寧可出資,或許短期下可以炒作名氣,但是如果他們的唱片不大賣了,開始賠本呢? 唱片公司可以培養一大堆可能一輩子都紅不起來的藝人,只要一個紅起來就有賺頭,並且 限制他只能寫哪些風格的音樂,等到這個人又不賺了,再把他一腳踢開。所以唱片公司 其實是一個變相的保險業,許多聰明的音樂人為何不願被唱片公司簽約就是如此。 最近網路爆紅的JerryC所寫的Canon Rock,其實給我很大的省思,為什麼一堆外國人 會去模倣它,連Westfield High School Orchestra都會去模仿他,其實音樂應該是 自由奔放、但是又受過一些基本專業訓練的,只可惜台灣配樂界或是流行音樂界充斥了 太多商業主義,一堆對音樂沒有概念的人也可以出唱片,而會操作應用音樂在過去卻都是 非音樂系的人,直到最近應用音樂的興起,然而在短期之內是否能夠救急甫死灰復燃的 國片,仍有待大家努力。 其實,過去或許讀音樂系會被認為是有才華、對音樂創造力很強的人,可是幾年後, 我的想法是「讀音樂系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嘛」,先寫出令人膾炙人口的音樂再說吧。我 在參加一些地下搖滾樂團之後,更普便感受到音樂系跟社會嚴重脫節的現象,這種狀況 遲早會讓音樂系畫地自限走不出來,學生素質會越來越差(尤其是作曲組,聽說現在音樂 系錄取分數最低的往往是作曲組學生),短短十年變化竟然如此之大,令人不勝唏噓。 我一直將希望放在應用音樂上面,感謝大家看完我冗長的文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Yoshikia 來自: 220.139.235.230 (12/20 01:3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235.230

12/20 01:47,
精闢推
12/20 01:47

12/20 02:18,
我常常為了自己後製的影片要怎麼配樂..傷透腦筋
12/20 02:18

12/20 02:22,
那交給我..我收你便宜一點(逃)...XD
12/20 02:22

12/20 02:25,
專業推
12/20 02:25

12/20 03:21,
推!因為我也是音樂系學生 音樂系的確有這些詬病
12/20 03:21

12/20 03:22,
同學在琴房彈流行歌曲彈著玩都會被老師臭罵一頓
12/20 03:22

12/20 07:51,
是「棣」
12/20 07:51

12/20 08:57,
專業推 自己是作影片的 也有同感
12/20 08:57

12/20 10:02,
Yoshikia剛踏入這領域~快找他吧~以後紅了就賺到了 XD
12/20 10:0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39.13
文章代碼(AID): #19J6FS2H (Indie-Film)
文章代碼(AID): #19J6FS2H (Indi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