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今天去聽波麗士大人王小隸導演演講有感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ThreeNG (小狐狸的窩) 看板: movie
標題: Re: [心得] 今天去聽波麗士大人王小隸導演演講有感
時間: Sat Dec 20 09:52:49 2008
: 整場演講裡面,可以看到王小隸導演對於音樂不懂感覺無奈,總覺得音樂是種隔閡,在
: 台下我聽的心有戚戚焉。一堆音樂系的學生畢業後不是只能當老師、就是出國進修念博士
: 再回來教書,可是需要音樂的工業比比皆是。許多導演跟配樂家常常是比手畫腳,他們
: 想努力表達這一段畫面應該是怎樣的風格,或委婉、或奔放、或是隱藏許多憤怒,可是卻
: 沒有辦法用音樂術語來清楚表達概念︰「這一段曲折離奇,所以我要轉調」、「這一段
: 我要用顫弓來表示憤怒」,這樣的概念只能全部交由配樂者來自行揣測,萬一配樂者也
: 不知道連最基本的轉遠系調可以表達情緒,那導演只好認了,最多只能說︰「這段音樂
: 能不能再豐富一點?」電影基本上應該是導演能夠懂很多,包含燈光、攝影、後製,
: 最後出現他腦中所想要的電影呈現給大家看。所以滿感慨的是,在台灣的「專業音樂界」
: 跟「電影界」呈現兩個不同體系,往往會出現許多摩擦。
: 另外王小隸導演說,把好萊屋的音樂全部抽掉,看看那感覺是怎樣?可能完全連可看
: 性都沒有,因為好萊屋的電影許多都是靠配樂來鋪陳情緒,有點濫情。其實我看了日本
: 的幾部電視劇後,感覺日本有些配樂手法很好,他們能夠適時鋪陳情緒但又不會濫情,
: 而這種感覺往往構成我所說的「委婉風格」。
你對小棣老師所談有關配樂的部分有些誤解
我盡力將小棣老師所談有關配樂的部分回歸原貌
小棣老師感嘆的是「他太晚發現配樂在電影中的妙用」
以往老師會認為好萊塢電影太濫情
認為用配樂去催動觀眾的情緒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但後來老師發現「適度的」使用配樂
能讓作品更棒,讓觀眾更容易融入情境中
因此他在作品的前製談預算的過程中
都會盡力讓出資者認同配樂的重要性
讓出資者願意花錢請人為作品寫新的配樂
而非使用罐頭音樂
至於導演與配樂師要如何溝通?
導演的武器是鏡頭語言,配樂師專精於樂曲製作
雙方可能完全不懂對方的專業
溝通如何可能
同樣的問題可以轉換成
導演與攝影師、燈光師、音效師、美術指導、造型師的溝通如何可能
如果導演對導演功課之外的某方面有所專精
那是他的幸運之處,因為他多了一項利器
(如張藝謀懂攝影、美術)
但若不懂也無妨
就讓溝通回歸最基本的「故事」
故事是大家都能理解的
從故事本身去溝通
一同前往拍攝的場景
聊劇本聊角色
期望能激發更多靈感
還有就是靠長期的合作
平時談的不只是配樂、電影
花時間去瞭解對方這個人
讓溝通更順暢
(也就是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補充《認識電影》一書中的說法:
「導演不見得要對音樂內行,他只要認清所需的戲劇性,
然後就由音樂家來將戲劇性融入音樂中。」
小棣老師很幸運的在製作「魔法阿嬤」時認識史擷詠老師
兩人在往後的作品中也不斷的嘗試新的可能性
配樂之外
小棣老師也提到聲音(包含了配樂與音效與收音)的重要性
外國的片商會因為台灣戲劇的收音品質太糟糕而拒絕買這部片
因為他們認為那是最基本的
但台灣現在因資金的問題
就是很可能連最基本的要求都無法達成
實際上聲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小棣老師最喜歡看懸疑片
這類型的片正是靠音效、配樂來製造緊張的氣氛
一個平凡無奇的簡單畫面
卻能因為聲音(可能是一聲開窗的音效,也可能是緊張的配樂)
而讓人感到無比的恐怖或緊繃十足的感覺
導演、製片可以不懂各部門的學有專精
畢竟光要將一門功夫練到爐火純青就不單只是十年光陰這麼簡單的事了
但一定要瞭解各部門的重要性,懂得他們「能為這部片做什麼」
王家衛的電影是很好的例子
他的作品可說是
編、導、演、攝影、燈光、音樂、美術、造型的完美結合
(多虧劉鎮偉為他拍搞笑片賺經費給他燒)
最重要的
還是「溝通」兩字
--
《山海電影情》
山青身亦輕,海淨心亦靜。
萬里藍空晴,一朵白雲行。
http://www.wretch.cc/blog/threeng061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39.13
※ 編輯: ThreeNG 來自: 61.229.39.13 (12/20 10:01)
推
12/20 10:10,
12/20 10:10
推
12/20 10:28,
12/20 10:28
※ ThreeNG:轉錄至看板 Movie-Score 12/20 11:1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39.13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Indie-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