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構想] 編劇置於[故事]內的[架構]
共 7 篇文章
內容預覽:
有些人年輕氣盛 喜歡筆戰 但過了段時候 就知道這是在搞什麼~. 看了一些"現代"電影教學書 就當是典範 自己就偷懶 沒有再往前挖. 那都是看到別人結果出現 就享受現有成果. 跟寫電影評論一樣 只是出嘴下筆批評 沒有自己去拍電影. 孩子 要去找原文 英文可能比較好找 以Frank Daniel名比對看
(還有2045個字)
內容預覽:
對不起,以上這段實在距離我所理解的電影史太遠。三幕劇一般被稱為「古典模式」,在《認識電影》(Louis Giannetti著,焦雄屏譯,遠流) 裡說「此結構支配著1910年代以來的劇情片。」書中所舉出的經典範例《將軍號》(The General) 是1927年的作品;在《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述活動
(還有572個字)
內容預覽:
世上就是有不是三幕劇型態的電影! 而且還會再改變! 電影編劇不是定要從三幕劇學!. 三幕劇起源於1950年代左右 由一位捷克(後到美國)電影人Frank Daniel開始定出範本. 最初是為配合片廠 作出方便拍攝的劇本分場大綱 為商業目的而作 這是不是和現代很像有沒想過 在此之前沒有三幕劇依據的人要
(還有1428個字)
內容預覽:
每次聽到有人喊「要創新」都覺得很奇怪...... 我覺得人類的腦袋把創意這種東西綁的死死的...... 三千個中文字加標點符號,寫成十萬字的小說. 明明可以寫出3000^100000種不同的作品。. 卻有一大堆都長得差不多...... 最極端的說法...... 裡面的句子一定符合文法嘛!沒照文法,其
(還有505個字)
內容預覽:
> 電影有多種型態 前面有提到 我現作為[藝術] 不是一般講故事的[商業]. > 已經跳脫為錢工作或要受人肯定的層級 是要製造完全新的概念. > 你的年紀大概還很輕吧 最多我估不過35左右. > 前面提到人的本質是跳躍感性 但因為社會化 變成理性順序來與人交流 習慣[看故事]> 假想你到了70歲80
(還有979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