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沒有雜誌看囉

看板clmusic (古典音樂)作者 (思考回到海洋的方式)時間22年前 (2003/03/19 21: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我倒是不覺得所有古典音樂雜誌倒閉純然是景氣的因素 有沒有這個需求才是應該思考的地方 因為現在並不是競爭下的優勝劣敗的問題 而是「有」或「沒有」本質上的問題 同樣是景氣不好 音響公司採取的是仍然登廣告、說不定還增加預算 唱片公司在古典部分則是撤退 單純只是因為音響公司除了賣音響之外沒有退路 而唱片公司在資源有限下,自然打主力放在流行上 只是證明古典部門在這些公司的屬性 有也不錯,沒有也沒什麼關係 沒有雜誌能在沒有廣告,單靠訂閱下存活 就這方面來看,我倒是懷念過去代理商時代的經營方式 至少在那些公司裡面不用與流行搶資源 說到廣告,日本雜誌的廣告份量不是更驚人 而我的確也認識一些人不懂日文,買雜誌就只看廣告 所以廣告份量倒不一定是決定讀者買不買的主因 而是作為一本雜誌 我想資訊的快速與豐富(廣告也是資訊的一部份) 是吸引讀者購買最主要的原因 過去我每個月定期買一本Gramophone 常常只是為了最後幾頁的新片總覽 古典音樂雜誌屬於贊助性質的訂閱 其他曾經存在的雜誌就只會到書店翻翻 只是因為裡面的資訊 新片當然趕不上國外,唱片評鑑我也不太看 音樂會消息與評鑑讀過有個印象就好 如果裡面的資訊都是看看就好,買回家也是佔地方 倒不單純是區區兩百元的問題 cloning提出台灣觀點的意見 雖然許多人覺得太離題、想得太遠了 但這論點的確可以吸引我願意每個月花兩百元來支持一個雜誌 市場中危機總是轉機,一旦評估有利可圖 總會有人願意投入了 在此我有幾個小小的建議 (1)文章質與量要夠,作者的名聲是需要時間來營造的,面對豐富的資訊 讀者也很難在書店圖書館把當月雜誌拼完 (2)企劃要更有吸引力。 不過也古典有限的題材,這是全世界同類雜誌所面對同樣的問題 (3)大部分唱片公司都已經是分公司,古典部門要更主動爭取與提供第一手的消息 錄音室內的最新消息等,我相信分公司絕對可以比網站更快 而在資訊方面還有什麼比快速可靠更重要的 或其他不管是八卦也好、嚴肅也罷 (像是Gilels對Richter的評語夠八卦了吧,可是大部分的人不都有興趣) 音樂家周邊的題材總是愛樂者願意了解的東西 也是雜誌容易著力的方向 (4)台灣古典音樂的生態是不是與其他地方有不同? 如果有,這些資訊也是雜誌可以注意的 同時也可以順勢做出有台灣特色的雜誌,就像日本一樣 古典音樂如果成為一種需要 就沒有景氣不景氣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34.104.31.44
文章代碼(AID): #-U6kWwj (clmus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1
1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3 篇):
1
1
2
2
文章代碼(AID): #-U6kWwj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