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尋找公共電視核心價值(下) / 蔡崇隆

看板pts (公視)作者 (望海大而看山小)時間19年前 (2006/04/01 02:1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推 vehicle:你擔心的應該不是現在的問題吧....現在已經確立是pts做 03/31 08:11 : → vehicle:深度報導 cts做每日新聞的分工模式 問題應該是兩邊 03/31 08:12 請問此消息從何而來?從您轉貼的媒體報導與公視官網新聞稿都看不到這樣的說法, 就我對「團隊採訪的新聞資料未來將供應整個公廣集團運用」這句話的理解,應該沒 有「公視從此不做每日新聞」的意思吧? 我上文的回應當然知道該作者是一位離職的公視人不代表公視既定政策,我只是不同 意遽然停播公視每日新聞的做法,如果彼時的顧忌是資源不足,如今公廣集團正式上 路豈不更無理由?即便現在華、公視高層看似一片融洽,但能否達到預期理想尚待時 間考驗,現階段公視每日新聞仍有獨立存在必要。 第一,每日新聞與其他節目屬性大不相同,時效性、普遍性是其最大特點,公廣集團 未來是否成立24小時新聞頻道無法預料,但至少短期內絕對不可能,那與其用頻道 分工的理由將每日新聞硬性切割,不如協調將整合後的新聞輪流在各台不同時段播出 ,不是更能達到節目綜效嗎?而且華、公視仍應該擁有適量的特色獨家,只是在一些 routine 採訪線或一般性事件進行統籌分工,如此不僅可以落實資源共享,也可以將 新聞部的整合當成一個試金石,為公廣集團建立起良性競爭的典範! 第二,兩台內部組織文化勢必需要時間磨合,而且未來公共化的華、台視傾向被允許 擁有適度廣告營收,至少目前的華視就仍是十足商業經營模式,如何杜絕從業人員早 已「麻木不仁」的置入性行銷、狗仔花邊腥聞、以及淪為政治人物作秀工具?短期內 個人是不抱太樂觀的想法,經營結構是個問題,旗下記者的再教育更是大問題! (以為那些大電台小記者全都是被環境逼迫的可憐受害者嗎?看看倪夏戀事件記者會 上的流氓現形記、某e台記者忝不知恥要求韓國明星說出「e台加油」的錯愕言行, 更多的是以下這種記者,鏡頭前一副道貌岸然,鏡頭下卻權充導演誘導採訪者如何走 位、如何講記者想聽的話...!不勝枚舉的例子在在說明,台灣新聞圈的墮落已不 盡然是大環境的結構問題,而是由下而上的集體腐爛,不少基層記者早就將惡質的羶 腥文化內化成自己處理新聞時的直覺邏輯,能樂觀期待他們換個新麥牌就能立即換腦 袋嗎?) 儘管無線台新聞素質整體而言比有線台好多了,但如果連公視內部對於核心價值都存 在路線之爭,如何奢望已習於商業邏輯的華視員工一夕體悟並實踐公共媒體的核心價 值? 第三,原文作者也承認,早期公視深度報導因缺乏資深記者而顯得深度不足,如果公 視新聞團隊不跑每日新聞,又如何永續栽培足夠的資深記者來做深度報導?華視專做 每日新聞、公視專做深度專題,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嗎?為什麼公廣集團的第一步偏 偏就挑中新聞部的整合?或許正應證公視新聞部長期被冷落忽視的傳言不虛?對於高 層的決策想法我無從得知,但希望不是應了我前文最後一段所說,有了資源卻仍不改 無心經營新聞部的思維,這對公視培育專屬的優質新聞人才並非好現象! 除非機制、策略、共識都臻於成熟,否則現階段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好理由將每日新聞 從公視切割出去?公視官網新聞稿寫著「預計七月份起展開第二波集團化後的改變 」 ,如果這改變包括停播公視每日新聞,實在不令人樂見!但願我上述的顧慮都是多餘 ,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6.250.4
文章代碼(AID): #14BN3we5 (pts)
文章代碼(AID): #14BN3we5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