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尋找公共電視核心價值(下) / 蔡崇隆
※ 引述《vehicle (旅行的意義)》之銘言:
: 我想先說明的是這篇文章只是剛好看到的相關報導而已,
: 和我所提的分工模式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分工模式的說法
: 是從公視座談會上聽來的,所以我很難跟你說個具體的文
: 章出處,先在此做個說明。
: 為什麼兩邊的新聞部門要整合呢﹖
: 說穿了就是一個大編輯台的概念,兩邊的新聞部(甚至是
: 以後陸續加入或成立的不同頻道的新聞部門)整併為「公
: 廣新聞團隊」,統籌運用相關的新聞資源,再根據各個頻
: 道不同的需求分別供稿,所以人才培育跟公視有沒有每日
: 新聞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所有的人才、內容都是從這個
: 整合性的單位出發的,要培育的人才應該是「公廣新聞團
: 隊的優質人才」,而沒有所謂「專屬於PTS的新聞人才」
: ,整個公廣集團的新聞產製應該是一體多面的,也就是整
: 個新聞團隊在新聞價值的認定上應該是一體的,不管是每
: 日新聞還是深度報導基本上都是圍繞著這個共同的核心價
: 值出發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其實並不複雜就是回歸新聞
: 的基本面而已,這也是目前台灣的新聞所最欠缺的部分,
: 不管是翁秀琪董事還是推動整併的陳申青副理都聲明過這
: 一點,之前定位搖擺的問題是存在於只有PTS一個頻道而
: 且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現在同時有兩個頻道而且資源有相
: 對充分的環境條件下不應該是問題。
嗯!上述我都同意,只是對於民生報那篇報導所指「公視記者、編譯、主播等都將遷往
華視辦公」有點疑惑,看起來像是把公視新聞團隊納入華視的指揮調度?若果如此,我
擔心的是,在華視核心價值尚未重建、又必須立即面對財政虧損且缺乏政府捐贈的窘境
下,如何確保製作出來的「公廣集團新聞」能堅持公共價值、符合公民社會需求?當然
這和公視未來會不會播每日新聞又是另一回事,詳細內容後述。
: 我無法理解整併跟新聞部被冷落有什麼關係,相反的這應
: 該是由於對新聞的重視,所以將新聞部門作為首要的經營
: 規劃目標,如果要冷落的話就放在那邊讓他爛就好啦﹗何
: 必這麼大費周章呢?過去是資源不足有志難申,現在可以
: 掌握更多的東西當然要有一番新的計畫跟作為,整併不是
: 消滅,而是期許新聞部有更好的運作方式,所以應該是花
: 了很多心思在上面吧﹗怎麼會是無心經營新聞部呢?新聞
: 是一個公媒體作為社會公器很重要的部分,一個正常的公
: 媒體經理人當然會極度重視,我想這也有什麼好懷疑的。
: 至於兩台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分工呢﹖
以上是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是指或許正因為新聞部長期被冷落資源嚴重不足,所以整
合的第一步才會想到最弱勢的新聞部。如果以前的經理人確有心栽培新聞團隊,或許
就不會有「年度預算只有五千萬」、「窮到必須向商業台買新聞」這種事發生吧?
: 就資源面來說,雖然看起來是兩個新聞台的整併,但total
: 加起來的總資源其實勉強和一個有線台差不多而已,每日
: 新聞是非常高成本的內容製作,兩邊都做每日新聞只會兩
: 敗俱傷而已,如果說同樣的內容在兩邊輪流播出呢﹖那更
: 是模糊了各自不同的頻道定位,比如說三立台灣台和都會
: 台,台灣台會把金色摩天輪拿去都會台播嗎﹖當然不會阿
: ﹗都會台就是好好的播我的「住左邊住右邊」就好了,一
: 個頻道最忌諱的就是定位不清,讓閱聽人無法期待打開電
: 視我可以看到什麼。
: 再回到基本面的精神,新聞節目其實紮紮實實的做好三節
: 或四節新聞就功德圓滿了,了不起有突發事件的時候再製
: 作新聞快報,實在沒有必要播個沒完沒了,更不用說24小
: 時新聞頻道,絮絮叨叨播來播去都是一樣的東西,不過是
: 浪費資源而已,也落入了台灣當前新聞氾濫歇斯底里的偏
: 執邏輯裡。
: 就內容面來說,兩邊的定位區分到底是什麼﹖簡單的說,
: 就是PTS 的新聞走少數路線、讓比較願意深思的閱聽人收
: 視的深度報導,CTS 則製作較為一般大眾能接受的每日新
: 聞。不同的新聞型態有其不同的限制與功能,每日新聞的
: 功能在於其訊息較為輕薄短小而易於吸收,即時性也比較
: 高,可以提供較為多元廣泛的訊息,但在深度上必然受到
: 限制﹔深度報導可能在即時性和多元性上沒有那麼高,但
: 卻可以提供對於單一議題更深度的思考,這樣的分工方式
: 也是在參考許多不同國家的公媒體多頻道經營方式後所做
: 的規劃,不管是PTS還是CTS播出每日新聞都是整個TBS
: (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所提供的服務,不需要
: 把視野很狹隘很本位主義的只放在PTS ,而必須將兩邊視
: 為是一體兩面共同發展的,讓左右手做一樣的事不是很浪
: 費力氣嗎﹖不如根據其各自的頻道定位發展各自的服務吧﹗
: 這樣也更能涵蓋不同閱聽人的多元需求,所謂的特色與獨
: 家不是大家各自關起門來就變的出來的,而是統籌之後根
: 據不同特質做規劃,這樣才能保持整個TBS 新聞品質一體
: 多面的目標,否則在組織溝通上也勢必會有所阻礙。
公廣集團所謂的「頻道分工」只是一個大方向規劃,像商業電視台那種劃分方式不太
可能也不適合用在公廣媒體。放眼全世界擁有兩台以上公視的國家,多是以「內容取
向」來規劃區隔,而鮮少以「節目類型」來硬性分割,所以大部分都是以不折不扣的
「綜合台」形式在經營。
試想如果硬性切割電視台節目類型會有什麼缺點?拿公視戲劇節目為例,王小棣導演
的風評無庸置疑,《大醫院小醫師》、《45度C天空下》也是非常平易而具有商業
價值的劇本,但是國內有多少商業台會願意將「相對高昂」的製作成本投資其中?更
別說像《人間四月天》這種令人跌破眼鏡的例子(華視對於這類「看似不討喜」的內
容可能播出意願就很低)。如果今天限定公視只能播什麼不能播什麼,只是扼殺優質
製作團隊的生存和觀眾欣賞到優質節目的機會。再以新聞節目為例,華視也曾製作過
頗受好評的《華視新聞雜誌》深度報導,論經驗和資深陣容恐怕不輸公視,又何必硬
性規定只能讓公視專美於前?只要兩台在節目規劃能充分溝通協調,就不會有定位混
亂浪費資源的問題,而且華視必須承受商業壓力,向大眾化靠攏是不得不然的結果,
無須過於憂心兩台屬性會重疊。
再回到為什麼我認為公視仍應該保有每日新聞。雖然我也認為公廣集團沒有設立24
小時新聞台的必要,但一天三節新聞,在現今這麼繁忙的社會型態真的足夠嗎?我前
文就提過,每日新聞和其他類型節目屬性大不相同,時效性(過了當天就大大降低可
看性)、普遍性(與大多數民眾都有相關)是其兩大特質,然而傳統三節新聞的播報
時間正值為數不少的上班族在辦公或通勤,如果以為早中晚三節就很合理很足夠,對
這些廣大族群未免太不公平!(我就說過,我自己一周都看不了幾次公視晚間新聞)
就算時段再怎麼調整,僅有三節的新聞一定還是無法顧及多數差異族群,但如果現在
頻道資源整合,讓兩台交錯時間播放不正可以一舉兩得?
最理想狀況是,兩台在例行採訪和一般新聞可以資源共享,但除此之外可以各自保有
適量的特色或獨家新聞,例如華視偏重生活資訊,公視偏重公共議題。不要以為公共
議題只能以「深度報導」面貌呈現,大愛新聞就是最佳的反證!摒除一些與慈濟相關
的「文宣新聞」,大愛新聞的內容仍有很大比例是有關弱勢、文化等議題,專題有專
題的做法,每日新聞有每日新聞的做法,公共議題與深度報導沒有必然絕對關係。
即便兩台播放完全一樣的內容,但因為時段、主播不同,仍具有造福不同收視群的價
值,別以為這點小小改變沒什麼了不起,主播本來就可以是新聞節目的賣點之一(不
過當然不是指商業台的賣臉蛋),看看 ABC的 Peter Jennings,CBS的 Dan Rather、
Walter Cronkite...,其影響力絕非「記者」兩字可形容!被譽為「全美最可信賴
人士」的 Cronkite,就曾因親赴越南採訪後公開批評越戰政策,導致當時的詹森總統
及幕僚團隊士氣大衰,甚至後來放棄競選連任,政壇咸認與 Cronkite 的批評脫不了
關係,其地位可見一斑!
我想公廣集團新聞團隊應該也不會甘於滿足只是訓練「唸稿機」,而不是真正堪為媒體
表率的「主播」吧?:)
總的來說上述的「新聞資源重複利用」有幾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可降低新聞製作成本、
發揮節目綜效、提升公廣集團新聞的能見度與影響力,這不但不是浪費資源,反而才是
充分利用資源吧!
: 至於組織文化要怎麼磨合、要怎麼面對商業的衝擊呢﹖
: 坦白說這才是目前所面對的核心問題。只要領導者的價值
: 觀正確,也在內部將理念溝通清楚了,自然會從頭端去控
: 管內容與從業人員的素質,包括了確實執行新聞室公約以
: 及種種的KPI 的設定,我相信大部分的新聞工作人員也沒
: 有麻木到那種地步,不知道一個新聞原來應該長什麼樣子
: ,即便是很多PTS 的新聞工作人員也不是天生下來就長在
: 公視阿﹗很多人也都在商業台歷練過才進公視的,透過新
: 聞室製作結構控管是有辦法改善這個部分的,相信大部分
: 的新聞工作者也願意讓這份工作做起來更有尊嚴,更有成
: 就感,如果真的無法適應那就跳槽去商業台吧﹗讓其他更
: 有熱情的人進來,也未嘗不是一個良幣逐劣幣的過程。
: 對於商業的衝擊我首先要澄清的是,只有華視是公共化,
: 台視事實上是民營化。對於一個商業台又必須屢行公共的
: 角色,我想至少新聞這個部分是必須和戲劇、綜藝切割開
: 來看的,新聞本來就是不太可能有什麼收益的部門,今天
: 即便是商業新聞台也幾乎都在賠錢(這就是台灣最弔詭的
: 現象,明明一直在賠錢還死撐著不退場。),真正能賺錢
: 的還是靠綜藝和戲劇等娛樂性內容,再加上他有相對上的
: 公共使命,所以廣告營收的壓力應該是相對上比較輕的,
: 但這並不表示他的任務就比較輕鬆,這也意味著其他方面
: 的表現要做到更好,也就是其他電視台對於KPI的認定可
: 能就是只看rating,但是TBS的KPI必須包含更多元的指標
: ,來實踐其作為一個公媒體的公共許諾,所以重點應該是
: TBS的新聞如何樹立出自己的品牌特色,發揮更高的公信
: 力與影響力,甚至影響力到達一個程度,在市民生活達到
: 一定的重要性之後,可以開始討論是否像其他國家一樣透
: 過徵收licence fee作為TBS的經濟基礎,這才是我們所期
: 待的。
其實你我目前的討論都多少摻雜了一些臆測,高層的具體執行規劃無從得知,實施成
效也是未知數,如果整合的第一步能讓大家耳目一新當然是好事,所以...讓大家
拭目以待吧!
※ 編輯: wexde 來自: 211.76.250.46 (04/05 20:56)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5 篇):
pt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