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 Brit-pop ]
討論串善事一樁
共 11 篇文章
內容預覽:
不過我不明白為什麼你會覺得(或者你從哪個專訪或資料有看到). 丹尼鮑爾會是「很純粹的導演角色」耶?. 這個形容給我感覺很像好萊塢片場制度下分工極細的二流導演或者二流電影的產物. 所以導演真的只要負責去導戲和調度,不太能掌控或參與整個完整創作到製作出品的過程就連劇本的選擇或改編也不會干涉?. 至少我相
(還有422個字)
內容預覽:
是的,. 我想我們目前討論的不是相同的東西。. 妳現在指的是作者論,. 而我是就妳先前提出的質疑:. 「為什麼Danny Boyle要拍攝這樣一個類似的故事」,. 從編導製三者分工與影片前置流程,. 來說明Danny Boyle並非一「作者型」的導演,. 不自己立案或擬大綱,. 而是以既有的素材來選
(還有355個字)
內容預覽:
觀於作者論的地方我想稍微平衡澄清一下. 其實法國新浪潮的那群作者論擁護者. 強調的正是你後面分析丹尼鮑爾影片裡“貫有的”或“持續的”的風格和「場面調度」. (包括運鏡手法空間配置佈局配樂等等等等). 「以自己獨特的抑揚頓挫來說故事。. 在評論像Danny Boyle這樣的導演時,. 是來看他對演員及
(還有1378個字)
內容預覽:
好累,不過還是回一下。.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Danny Boyle從來不是作者型導演,. 他未寫過任何劇本,也從未擔任自己作品的製片。. 在Shallow Grave、Trainspotting、A Life Less Ordinary、The Beach,. Danny Boyle進入電影界的前四
(還有2616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