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善事一樁

看板Brit-pop作者 (酒吞童子)時間21年前 (2003/11/25 03:52),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1 (看更多)
※ 引述《PatsyGallagh (HOMESICKHOMESICKHOMESIC)》之銘言: : 對啊沒錯(所以看《海灘》的時候還有比較多的驚喜呢) : 那為什麼他還要再拍同樣差不多的東西呢??? : 而且所謂的這種社會縮影,也不是沒有在別的類似危機片裡看過吧??? 好累,不過還是回一下。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Danny Boyle從來不是作者型導演, 他未寫過任何劇本,也從未擔任自己作品的製片。 在Shallow Grave、Trainspotting、A Life Less Ordinary、The Beach, Danny Boyle進入電影界的前四部長片裡, 他固定的合作對象分別是編劇John Hodge與製片Andrew Macdonald。 Danny Boyle的作品也常以小說為原始藍圖加以改編, 如Trainspotting - Irvin Welsh、The Beach - Alex Garland。 在Trainspotting的成功後, 這編導製三人組合試圖轉型, cast了Cameron Diaz與老班底Ewan McGregor, 試拍了輕鬆愛情喜劇A Life Less Ordinary; 成果慘不忍睹。 爾後成本較為浩大的The Beach也因破壞拍攝地點的自然生態, 而遭到環保團體的抗議; 當時炙手可熱的影星Leonardo DiCaprio在片中的表演雖令人耳目一新, 但並未能挽救在票房上的失利; 片尾的結局一改原作中的無限惆悵, 急轉直下的溫情Cliche亦多為人所詬病。 失意的Danny Boyle轉為與編劇Jim Cartwright合作, 連拍了Vacuuming Completely Nude in Paradise與Strumpet, 均在70分鐘上下,目前查到的紀錄是都只在加拿大放映過, 台灣觀眾至今無緣觀賞。 我無從查起Danny Boyle至今的作品中, 究竟由他自己或是合作的製片編劇來企劃提案, 但很明確的他並非全能型的作者導演。 Danny Boyle是個說書人, 根據手邊的劇本, 以自己獨特的抑揚頓挫來說故事。 在評論像Danny Boyle這樣的導演時, 是來看他對演員及攝影師的調度, 他如何貫徹自身的影像風格、敘事剪接風格, 並用以詮釋劇本創意。 Danny Boyle的作品中常見音樂與影像的巧妙結合, 這點在28 Days Later中自然已無須贅述。 在攝影師與剪接師方面, 他延用了Vacuuming Completely Nude in Paradise與Strumpet時期, 合作的Anthony Dod Mantle與Chris Gill, 而非前期的Brian Tufano與Masahiro Hirakubo。 但他擅用的遠鏡頭水平視角, 亦在片頭的倫敦空景中表露無遺。 Danny Boyle作品中帶有的強烈節奏感, 從片頭醫院空景裡的緩緩凝聚﹝慢﹞, 片尾軍人們的鳥獸竄逃﹝快﹞, 當鬆則鬆、當緊則緊, 並適時使用停格與快速剪輯作串場。 男主角差點為女主角誤殺一景, 將劇情線推至最高潮, 讓觀眾摒住呼吸,靜待接下來的發展。 至於Danny Boyle商標式的超現實奇幻場景的調度, 如Trainspotting裡的戒毒、Perfect Day紅地毯, A Life Less Ordinary裡男女主角在吧台中的對舞、愛心飛鏢靶盤, The Beach裡Leonardo DiCaprio在叢林中的電玩快打, 在28 Days Later亦有適度的著墨。 當男主角回到久違的家中打開電冰箱時, 過去的回憶與當下的孤單, 今昔不同的時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讓滿臉鬍渣的男主角與正當壯年的雙親對話; 此為其一。 主角四人一行在超市裡購物的場景, 明明外頭人事全非, 他們卻悠哉地在燈火通明﹝!﹞的超市裡, 討論威士忌的品牌與巧克力, 並在收銀台丟下一張形同廢物的信用卡結帳; 在一片殘破中又帶出片刻的溫馨。 我特別喜愛Danny Boyle在處理「今非昔比」上點到為止的鹽度拿捏, 不會鹹得雙唇發乾也不淡而無味。 ﹝也許這該歸功於編劇Alex Garland?﹞ 他沒有刻意賣弄廉價的哀傷, 在男主角沉浸於家人的回憶時, Danny Boyle只以幾句父母在飲食上的叮嚀就顯出家庭的溫暖; 而後男主角突然為殭屍所襲擊時, 男主角的一句: 「他是隔壁鄰居的XXX,只住在兩棟房子之外,那是他的女兒!」 一句台詞就點出了感染後泯滅人性、理性全失的傷懷。 一開始男女主角的第三個男性同伴被感染時, Danny Boyle並沒有讓這個角色用大量篇幅來求饒, 以搏得觀眾同情; 女主角砍殺該角色時也是以Off Screen處理, 恰到好處的份量使此片沒有落得狗血亂灑的下場。 Danny Boyle在處理殭屍襲擊時, 一概以劇烈晃動的鏡頭帶過, 可以顯現出他並不打算在觀眾面前過份強調殭屍的血腥面貌, 也呼應了我先前所說的, 殭屍與病毒只是佈局, 相互傾軋的人類天性才是本片主題。 : 或許應該說 : 我的存心本來就不良,因為導演是丹尼鮑爾所以我的期待較高 : 如果換成是新銳導演導出差不多的戲我可能會覺得滿讚的呢這個人有前途啊 : 這就跟聞天祥所說影迷對於大師級導演有的一種不同於一般觀眾的成見 : (雖然丹尼鮑爾對我來說是一種因為《猜火車》而有的 cult 形象) : 因為你已經看過他或她最巔峰最經典時期的作品 : 也幾乎看過他或她的每一部片 : 所以對於近作特別的挑剔和有得比較吧 : 如果今天是一個完全沒看過不熟悉這個導演先前作品的觀眾來看 : 說不定已經會驚為天人了(放到音樂、文學或其他領域來看我想都是差不多的道理吧) :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推薦每年金馬影展「大師饗宴」這個單元的時候 : 都不忘特別強調老影迷和新影迷可能對大師近作極有可能的觀感落差 討論一位創作者年表式的風格演變是件很有趣的事, 當然,也是件很累人的事。 -____- 以專題式的方式來評論一位創作者, 一個場景、一個年代、一個現象都遠比單一作品的評論有趣許多。 這也是唯有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以我們來說,就是Brit-pop的盛與衰﹞, 或是啃過該創作者每一部作品的群眾才能歸結出來的。 無可避免的我們總會把同一創作者的不同作品加以比較, 或是懷有某種期待與想望。 我們期待擁有另一張The Bends或另一部Memento, 對創作者另闢蹊徑的嶄新風格感到失望或被背叛; 這是難免的。 另一方面,我們卻又對故技重施的創作者報以唾沫, 安上個固步自封的大帽子。 我不希望討論這個樂迷/影迷/書迷必然擁有的情感。 若是評論,我希望能盡量客觀, 抽離在觀影/聆聽/閱讀前先入為主的既定概念。 就電影而論電影、就創作而論創作。 : 嗯我覺得你這個觀點滿有意思的:) : 不過我懷疑的是 : 男主角所呈現的並不是個性上的轉變,而是更可怕的大環境使然吧 : 而且這裡的軍隊關係打從一開始我就不覺得有給人牢不可破的感覺 : 反而感覺很鬆散搖搖欲墜而且甚至和主角群有很多衝突和緊張 : (像是他們一到以為的基地卻尋不著廣播裡聽似可靠的軍隊 : 然後因此父親沮喪遭到感染又被軍隊射死,當然更不用提後頭軍人對女性的覬覦了) : 所以群體會分崩離析我覺得有跡可循完全可以預料的耶 佈局當然要順理成章呀, 不然豈非很突兀? :) : 呵活殭屍的部分倒是我一直在觀影過程猜測的 : 你這麼一說「內爆物」的作用的確很有效果 這個佈局就很漂亮。 若要比較Alex Garland兩部作品The Beach、28 Days Later, 雖然時空背景大不相同, 但主題與敘事線都十分類似。 兩者都是企圖逃脫現實, 往一遙不可及的地點尋求解脫與慰藉, 最後卻都是落得人人自危、互相猜疑。 : 哦不過你沒注意到 : 他們有聽到傳言 : 其他國家的大城市也淪陷了嗎??? : 因為在爆發之初 : 有很多人想利用現代科技產物--飛機,逃離到別的地方:P : 所以英國島國在現代的場景幾乎也不太有封閉的可能 好吧,我們從基本的設定來分析。 這個病毒的潛伏期只有短短十數秒, 試想不管任何交通運輸方式──空運、海運, 有任何地方是從英國出發後十秒就能到得了的嗎? 能讓感染者不被察覺而將病毒帶至他國嗎? 大眾運輸排除在外之後, 英國本身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國, 感染者自然也不能靠著雙腿奔跑而翻山越嶺, 千里迢迢地帶著病毒四處傳播。 是故得證。噠啦。 : 這一點也算我有點吹毛求疵吧 : 因為想說背景設在英國又大肆運用倫敦明顯地標空城 : 怎麼不加以特性化本土化一點哩? 運用倫敦地標我想只是要強調原本繁忙的街道, 如今卻落得荒蕪的突兀唄。 : 通常要是你要比喻一種人性共通點或者強調全人類都有可能發生的情況 : 地點和人物的身分會越普通越模糊越不清楚 : 但是既然明顯選在英國我會想要看到「英國人」會和其他國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吧 : Cheers! : Patsy "Gallagher" 好累....寫得亂無章法。勿怪。 -- Ψ 完全自助‧「迷迭香」咖啡館 Ψ Φ 一杯碎冰伏特加,一本好書,一個放晴的午後。 Φ Ω 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Quiff/index.html 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76.80

推 140.112.12.125 11/25, , 1F
小QQ你快去台文金屬板幫我投票啊!
推 140.112.12.125 11/25, 1F

推218.166.127.118 11/25, , 2F
深有同感 但我就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來 P
推218.166.127.118 11/25, 2F

推 61.223.28.97 11/25, , 3F
噠拉....寫的真是太好了
推 61.223.28.97 11/25, 3F
文章代碼(AID): #_mc6QSZ (Brit-pop)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8
8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1
1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11 篇):
3
3
21年前, 11/25
1
1
3
3
21年前, 11/25
21年前, 11/23
8
8
3
3
21年前, 11/23
2
2
8
8
1
1
21年前, 11/22
文章代碼(AID): #_mc6QSZ (Brit-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