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音樂深度種種

看板comment作者 (艷色狂嵐)時間19年前 (2005/12/06 13:15),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31 (看更多)
※ 引述《Tapping (blueman & purplewoman)》之銘言: : 喔,難道歌手對唱片公司而言除了是商品以外還有其他的意義嗎? : 況且台灣還不夠格,日本唱片工業才真正的了不起 DAI我僅是舉例....別以為酸人能不留痕跡... 日本唱片工業一樣有商業取向的....譬如愛廻 : 日本還有去當AV女優的例子喔。(當然也有AV女優出唱片) : 懷才不遇更不用說了,像日本、美國那種市場那麼大的地方, : 資訊不對稱等問題一定比台灣更嚴重 : 老實說,你抱怨那麼多,看的人很難瞭解你想表達的是什麼 : 這種事情在地球每一處都在發生,又不是只有在台灣才發生, 但是台灣特別嚴重....根本整個就是一個商業取向 : 況且,你想抱怨的是台灣音樂市場呢?還是環境? : 我真的不太明白,如果音樂不是賺錢的工具,那唱片公司要拿什麼賣錢。 僅是把一首歌...一張專輯...一個人...一個樂手 當作是一項商品....一項賺錢的工具..... 那麼根本無須討論深度的問題...賺錢的歌曲面向不在這邊 音樂如果只是賺錢的工具 它不會使人傳頌千年的.... 當然....唱片公司發行唱片是以賺錢為目的.... 但是因為賺錢而忽略音樂本身的崇高性 那就本末倒置了 當然以上是唱高調....用白話一點來說好了...... 台灣不管是唱片業者 或歌手或藝人甚是"聽者".... 都是以商業導向商業行為為準....放棄音樂其他所有的特性 簡稱一句話曰 "毫無深度".....(別說要我買..連抓都懶的抓....) 其他的 我想N大幫我解釋的相當完整....自嘆弗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9.38.22 ※ 編輯: penalize 來自: 140.129.38.22 (12/06 13:31) ※ 編輯: penalize 來自: 140.129.38.22 (12/06 14:21)

12/06 19:30, , 1F
音樂其他什麼特性?
12/06 19:30, 1F

12/06 21:13, , 2F
其實日本也有很濃的商業取向...
12/06 21:13, 2F

12/06 21:13, , 3F
例如明星工廠傑尼斯家族
12/06 21:13, 3F
文章代碼(AID): #13bHvRCW (comm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3bHvRCW (comment)